摘要:党史教育具有特殊性,其融合了历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的内容与学科思维,主要目的在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把握党史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育外延而在于教育方式的选择、教育内容的抉择、教育的政治方向。教育方式决定党史教育辐射的范围,教育内容裁决了受教育者的知识视野,教育的政治方向则限定了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路径。只有把握这些基本面,才能更好地掌握党史教育,真正发挥党史教育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党史教育;中国梦;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089-03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其中提出“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意见》将党史教育以政策性文件析出,足见其重要性。向广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是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史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历史性的人物为楷模,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动力,将学生的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党史教育以客观的历史史实阐述历史规律,有助于进一步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党的合法性塑造,有助于总结历史发展经验,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需要结合教育实践、结合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深究。
一、党史教育方式的选择:学科化与大众化
党史教育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党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开放这一段的历史,明晰党如何对旧中国进行改造,增进学生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使学生能够认同党的历史,理解党的决策。而党史教育真正要达到这种目的,则面临着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选择:学科化与大众化。
学科则以专业的视角,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特定范围内的知识。从逻辑上看,学科将一个具有同质性的知识以复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建构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共党史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党史涉及的范围较广,如对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史研究;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主题史分析;以制度变迁为主轴的政治发展史研究等等,这些清晰的学科研究脉络对于党史的纵深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与此同时,在党史教育中是否以学科史的思维展开对学生的专业化教育,是其教育方式的重要一脉。首先,学科化教育方式的选择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党在历史各个阶段的发展主体,能够从根本上把握历史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党史教育的学科化将要求开展党史教育的学校能够设立党史专业,能够有配套的学科课程安排以及师资力量,从专业的学科思维来培养人才,增强学生对党史的深入了解,从而加深对党史理论的研究。学科化的教育方式具备完善的学科建设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为未来党史理论研究培育优秀的人才。
与学科化的教育方式不同,大众化的教育方式意在普及党史知识,力图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实现对党史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对党史的了解能够体系化、系统化。大众化的方式不像学科化的教育方式有专业的学科术语,它也不以那些野史秘闻为吸引人的噱头,而是将复杂的历史史实以直白的方式直接阐述历史意义以及历史规律[1]。学科化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能够将党史所蕴含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进而帮助学生从党史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大众化的教育方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更多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社会熱点。在大众化的教育方式中,党史教育将以选修课的方式呈现,同时会有不同的讲座。选择大众化教育方式将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扩大党史教育范围的同时也将党史教育的效果最优化。
党史教育方式的学科化与大众化两种方向是党史教育的基本形态。目前的高校教育基本上综合了这两种方式,中学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也基本上是从大众化这种教育方式出发,虽然易于大众了解、接受与传播,但是在理论层次上还稍显不足,党史知识的传播也容易受到误传,由此形成各类问题。党史的学科化教育能够为大众化培养人才,提供更客观化、科学化的理论依据,然其局限在于培养的力度以及难度都远远超出大众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说两种方式各有特点、各有其成效与问题,而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则与党史教育的目的与诉求相关。党史教育方式的选择关系到党史教育未来可期的目的,对于党史的研究与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二、党史教育内容的抉择:政治敏感性与普适性
谈及党史教育,其教育的内容及范围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话题。党史教育具有特殊性,即党史教育要服务于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合法性来源于其历史上的杰出功绩,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党史教育在回顾这些辉煌历程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对党的领导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犯的各种错误进行审视[2]。党史教育的内容选择哪些?又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党史教育的最终效果。从党史教育的普遍性来看,党史教育既要正确且理性看待成绩,同时也要客观对待历史教训,而不是避而不谈。因此,党史教育在内容抉择上要注意政治敏感性与普适性两种类型,巧妙处理复杂的关系。
政治敏感性内容一般涉及的或是国家机密,或是对领导人功过是非的评论,或是对焦点事件的定性等等。从党的合法性以及党的组织建设等因素考虑,这些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都以缄默的方式表态,以至于各种版本的话语体系从网络上以及人际交往被传播,最终造成党史受教育者对一些普遍性的历史常识兴趣不大,而对这些敏感性党史事实很感兴趣。政治敏感性内容也成为党史教育工作者需要警惕的话题,而受教育者一方又存在巨大的知识需求,知识供给与需求两端存在着不平衡的状态。
普适性内容更多地倾向于正面功绩的积极性史实。党史教育完全以史实呈现,并没有过多的主观价值评论抑或各种倾向性存在。这种内容是当前教育最为常见的一个方面。党史教育应该以史实为依据,剔除史实之外的价值观以及态度。普适性内容有助于对大众普及党史知识,掌握党在各个阶段中的实践,对党的发展史实清晰化,从史实的相互联系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普适性内容基本上以第三者陈述历史,对历史完全不进行分析,而以史实来串联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动态。
政治敏感性与普适性内容与其说是涉及到不同的内容,倒不如说是涉及到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不同的评判标准。政治敏感性容易造成各种张力,形成社会舆论上的激烈反映,同时也会造成对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耗散,严重情况也会给本已制度化的社会造成失序的结果[3]。而普适性内容恰好规避了这种政治风险,完全对内容以及方式进行设限,但正是这种脱离价值的单调历史叙述,没有对历史史实本身深入了解以及探讨,造成党史教育的低效化。党史教育正确地展开需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框架内对普适性内容进行价值探讨,把握政治敏感性的尺度,运用价值边界规范政治敏感性与普适性之间的融合。
三、党史教育的政治方向:党性与科学性
党史教育展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决定党史教育能否展开或者是展开的具体思路。对学生对社会群众进行党史教育都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前提。所谓正确即是能够坚持马列主义,能够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能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史教育政治方向的选择是党史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底线,是完成其教育工作重要使命重要任务的保证。对于当代教育工作来说,正确的党史教育政治方向主要是党性与科学性。
党性是党史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信念、政治理想、思想之基。在党史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党史的系统化教育,通过历史史实向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以及艰难探索[4]。在对党历史的介绍中应该客观地对待党史中的每一件事情,从历史发展中总结规律与宝贵经验,同时对社会上有关任何丑化党的言论以及倾向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正确学习党史、了解党史。在党史教育中,坚持从党的发展出发,具备相应的组织观念,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履行相应的政治责任,才能更好地推进对青年学生的党史教育工作。
科学性是指要在党史教育中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党史教育中得出的相关结论要有史实材料作支撑。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信息能够生成并交叉传播,也会导致一些毫无根据的臆断出现,而部分学生会受到这些没有史料支撑的结论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党史教育工作者要针对这些信息以及这些论断及时进行反驳,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逻辑,通过党史史料阐述各类历史结论,科学客观地阐释出党史教育的科学结论,运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来分析党史发展的主题以及历史规律。
党性与科学性是党史工作者在党史教育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方向。在党史教育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党史教育的目的以及党史教育服务于党的组织领导,要有鲜明的组织纪律以及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将其作为党史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5]。党史教育还需要坚持科学性的方向,科学性是保证党史教育成果的关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党史教育能够准确地掌握并分析党史材料,获得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结论。党性与科学性缺一不可,是保证党史教育正确方向的前提。
四、党史教育的突破性建议:实践性与理论化
党史教育既区别于普通的历史教育,又迥异于思想政治教育,它融合了两者,但是又有自己的逻辑体系与话语场域。就当前党史教育的展开过程来看,党史教育面临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在党史教育实际展开过程中也存在着党史教育队伍水平不足,党史教育工作者政治责任以及政治立场出现偏差;党史教育工作者党史意识不强;党史教育与实践脱节;党史教育形式化等等各种问题,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党史教育表现出低效化的状况。这又给党史教育提出了一个焦点性话题,即如何突破党史教育的瓶颈。就其他类型教育的情况来看,党史教育在实施中可以综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
党史教育的理论化则主要是深入挖掘党史材料,综合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诠释党史材料,分析党史规律,把握党史发展脉络。在党史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党史史料叙述,还要能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解读,把当时研究史、海外党史研究等学科前沿理论引入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并使他们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
与此同时,党史教育如果单纯以理论化一条线路推演,受教育者只能体会到理论上和逻辑上的自洽,而不能够增强对党的历史感悟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由此在党史教育中还需要把握另一条思路,即党史的实践化教学。运用党史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在引导学生参观并深化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党史的口述史调查,通过主题的确定,分配学生对相关任务进行访问,加深学生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认知党史。
黨史教育的理论化与实践化是开展的两个基本性路径,结合两个不同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党史教育,提高学生对党的认同度,提升学生有关党史的专业素养。这两种途径是突破党史教育低效化的关键,只有综合运用这两种方式才能够实现党史教育的预期目的。
五、结语
党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以及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来引导学生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党史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工程,涉及到党史教育的基本政治方向、基本内容以及基本方式,综合把握这些关键性因素,才能够明晰党史在教育中的重点以及方向。同时,党史教育方式的选择则主要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挥双向互动的作用,共同推动党史教育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劲风,朱洪春,高锡文.高校党史育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3).
[2]尚光威.党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探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
[3]陈力予.关于高校党史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1).
[4]吴静.论加强党校党史教育对于培养“四铁”干部的价值[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2).
[5]唐正芒.高校重开中共党史课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5).
作者简介:穆标(1988—)男,汉族,江苏沭阳人,硕士,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