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丁
“如果投资20亿做芯片也没有成功,能留下一个团队也是值得的。”
近日,在一档电视节目《品格》中,主持人问董明珠在芯片的投资上对错的标准是什么,这位屡屡刷屏的商界明星如此回答。
生产冷气的董明珠,一向以火气闻名。无论是与雷军的10亿赌局,或是痛斥试图敌意收购格力的“野蛮人”,还是据理力争2017年不分红,这几年,董明珠格斗得比谁都有力,她就是格力本力。更重要的是,她没输过。从言语到形象,她都有一股女性少有的豪气与霸气。
空调业竞争正陷入白热化。尽管大趋势上,城镇化仍在持续推进,新一轮家电下乡也呼之欲出,但比起十几年前,肉显然少了,尤其是当地产增长乏力、汽车销量趋缓等信号不断释放出来,空调前景更为难测。了解格力发展史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中国千百万企业中数一数二的优质标的,长期高达30%的ROE(净资产收益率),上市至今给予股民百倍回报,堪称厚道。董明珠的屡屡出击,一次次证明企业发展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好企业,都是竞争出来的,即使已是行业一哥,依然需要背水一战。
競争,说到底是为了不争。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爱极了充分竞争;但作为企业家,无人不爱垄断。此处的垄断不是贬义,而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等建立起来足够宽的护城河。建护城河并不容易。往往是当你采取低价战术之时,消费者开始爱上高品质了;当你真正做起高品质,回头却发现还有一大批消费者并未升级。今天的格力同样面临这个处境。
多元发展貌似是解决问题的药方。尽管多元化布局被认为举步维艰,董明珠还是一以贯之地往前走:从2004年“格力国美”事件后自建销售渠道,到收购上游零部件企业进行垂直整合,再到做手机、做新能源汽车、做芯片的豪言。成功与否,仍未可知;是否失败,也难下定论。从时点角度看,在中国制造繁荣了几十年之后,中国还没有却又是时候诞生像西门子、三星这样横跨多领域的世界级工业集团了。显然,格力作为佼佼者更被寄予厚望。
超越短期的商战,留给格力的真正命题是:如何做大做强,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种种纷争、种种热搜注定都只是插曲,留给董明珠与格力的真正机会是眼下的混改。随着格力电器母公司格力集团发布消息出让手中15%的格力股权,400亿的混改大戏吸引了各方豪强。从国资占比仍在50%以上的国企混改1.0阶段,到国资占比降至50%以下的2.0阶段,再到格力股权转让或导致的大股东和实控人变更,意味着混改3.0阶段有望到来,市场已在期待格力成为本轮混改标杆企业。
长期以来,混改有其困境:对于优质资产,各地国资委不敢出售,因为怕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质地不好的国有资产,民资又未必愿意接手,由此造成改革的僵持。这次股权转让所释放的信号让人相信,上层不仅有做大做强民族工业的用意,更有进一步的实际举措。
人们有理由相信,混改将有效理顺格力目前的公司治理;人们也同样期待,包括董明珠在内的格力优秀管理层,能在这轮混改中刷出更大的存在感。这显然比一场商战,更关系到格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