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玲,孙瑞泽,李 珍,王 薇,魏芳勤,陈 进
(1.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 汉中 723000;2.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渭南 714000)
白灵菇又名阿魏菇,隶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真菌[1]。白灵菇子实体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多糖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7.79%,3.54%,8.12%,5.79%,同时富含钾、钙、硒、磷等多种矿物元素[2~3]。据报道,白灵菇真菌多糖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对脘腹冷痛等症状有治疗作用[4~5]。
为了提高白灵菇的产量和质量,一直以来人们多专注于其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营养条件和生态条件,而对光照条件的研究较少[6]。不同光色、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对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调节和品质、形态等有较大影响。试验以室内代料栽培白灵菇为材料,探究光照对其生长发育影响,以期通过控光来改进白灵菇栽培技术,最后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1.1.1 菌种 供试菌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提供,菌株编号KN-01。
1.1.2 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10 g,蔗糖:10 g,蛋白胨:2 g,KH2PO4:1 g,MgSO4:0.5 g,琼脂粉:2 g,蒸馏水:1 000 mL(pH7.0)。
原种:麦粒:99.0%,蔗糖:1.0%。
栽培料:棉籽壳:72.0%,木屑:2.5%,麸皮:17.5%,玉米粉:2.5%,豆粕:4.5%,石膏:1.0%。
1.2.1 栽培方法及测定指标 采用规格350 mm×180 mm×0.04 mm的聚丙烯塑料袋熟料栽培白灵菇,每袋装风干料450 g,含水率约为63%。在白灵菇菌丝体及生理成熟阶段,控制温度在23±1℃,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在白灵菇出菇管理时期,将白灵菇菌包转移至菇房,温度控制在 5℃左右,给予连续8d的低温刺激;最后控制温度13±1℃,控制空气相对湿度80%~90%,控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0.1%,给予光照强度500 Lx,给予光照时间12 h·d-1;白灵菇出菇阶段采取留大去小、留中去边、留优去次的疏雷原则,去掉多余的白灵菇幼菇,保证最终形成一个子实体。
采收白灵菇子实体后测定子实体单重,菇盖直径和子实体长度等指标。
1.2.2 光色对白灵菇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主要有:
(1)光色对白灵菇菌丝的影响。将长势良好并且均一的白灵菇菌丝的培养皿随机分组置于不同光色下培养,每处理3个重复,观察并记录原基形成情况,以白光为对照组。
(2)光色对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光色依次为蓝光、红光、黄光、绿光和白光(普通日光灯光照),每个光色处理设置重复25袋,待原基形成后,每天测定一次白灵菇子实体菇盖直径,绘制子白灵菇实体生长曲线。
1.2.3 光照时间对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时间水平为4 h·d-1,6 h·d-1,8 h·d-1,10 h·d-1,12 h·d-1和14 h·d-1,每处理设置重复30袋,跟踪记录白灵菇子实体菇盖直径,绘制生长曲线,白灵菇采收后测定子实体产量。
1.2.4 光照强度对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强度水平为200 Lx,500 Lx,700 Lx,1 000 Lx和1 500 Lx,每个处理重复30袋。
1.2.5 数据处理 采用DPS(Version 7.0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Excell作图。
2.1.1 光色对白灵菇原基形成的影响 蓝光和白光照射下,白灵菇菌丝长势良好,在接受光刺激后可以生成原基。蓝光处理组的菌丝,菌落边缘菌丝较稀疏,受刺激生成原基多集中在培养皿中间区域,说明蓝光刺激菌丝后生成原基早于白光,原基数目少,原基直径较大。红光、绿光和黄光刺激下菌丝无法形成原基。总体来看,白光为诱导白灵菇原基形成的最佳光质。
图1 不同光色下白灵菇菌丝情况
2.1.2 不同光色对白灵菇产量的影响 不同光色处理下,白灵菇产量存在明显差异,各光色处理后按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蓝光>白光>黄光>红光和绿光,相对应的子实体产量分别为每袋213.7 g,204.9 g,158.0 g,149.9 g和93.5 g,其中蓝光处理后的子实体产量比白光处理后的子实体产量提高4.61%。试验中发现,蓝光和白光处理下的子实体菇盖大且厚、菌柄短,菇形态好;绿光、黄光和红光处理下的子实体菇盖小,菌柄长,多为畸形菇。
图2 光色对白灵菇产量的影响
2.1.3 光色对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不同光色处理对子实体生长发育周期的影响来看,红、黄、绿光处理后子实体的长势较差,白光和蓝光处理后子实体长势良好。第12天时,子实体菇盖直径大小差异开始显现,在12~16 d时,蓝光处理的子实体菇盖直径生长速率最快,白光次之,从第17天开始,白光处理的子实体菇盖直径生长速率超过蓝光,且生长曲线走向明显变陡,表明两个光色处理的白灵菇子实体进入快速生长时期;18~19 d之后,红、黄、绿光处理的子实体不再发育,甚至整体发软,开始死亡,红、黄和绿光抑制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机制尚未可知。
图3 光色对白灵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2.2.1 光照时间对白灵菇产量的影响 经计算产量(Y1)与光照强度(X1)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1= 109.89+ 21.077X1-0.9487X12
(2-1)
方差分析得:p=0.0050<0.01,R2=0.9708,表明方程(2-1)达显著水平,该模型与实测值拟合情况较好。
求极值得:
X1max=11.1(h·d-1)
Y1max=226.9(g·袋-1)
即当光照时间为11.2 h时,白灵菇子实体产量达最大值226.9 g·袋-1。
图4 光照时间对白灵菇产量的影响
在试验范围内,白灵菇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光照时间为11.2 h·d-1时,白灵菇产量最高,表明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明显促进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但光照时间超过11.2 h·d-1时对子实体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2.2 光照时间对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搔菌后12 d,各处理间子实体菇盖的长速差异开始逐步显现。在12~21 d时,光照时间≥8h的四个处理组的子实体生长发育速率明显快于4 h·d-1和6 h·d-1处理组;在搔菌后11~17 d,光照14 h·d-1的子实体菇盖生长速率最快,各处理菇盖直径逐步增加;在18~20 d时,12h·d-1处理的子实体菇盖直径迅速增加,其余处理菇盖直径仍持续平稳增加;搔菌20 d后,12 h·d-1光照下白灵菇菇盖直径达到最大,优于其他处理;21 d之后,白灵菇子实体趋于成熟。
图5 光照时间对白灵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2.3.1 光照强度对产量的影响 经计算,白灵菇产量(Y2)与光照强度(X2)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2=83.387+0.053X2-0.00005X22
(2-2)
方差分析得:p=0.021<0.05,R2=0.9789,表明方程(2-2)达显著水平,该模型与实测值拟合情况较好。
图6 不同光照强度对产量的影响
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白灵菇产量缓慢增加,可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强度对白灵菇子实体有明显的增重作用。
2.3.2 光照强度对菇盖厚度的影响 当光照强度为200~500 Lx时,随光强的增加,白灵菇子实体菇盖厚度迅速增加;当光照强度为500~1 500 Lx时,白灵菇子实体菇盖厚度变化不明显;可见,控制光强在500 Lx以上有利于白灵菇子实体形成较厚的菇盖。
图7 不同光照强度对菇盖厚度的影响
2.3.3 光照强度对菇盖直径的影响 经计算菇盖直径(Y3)与光照强度(X3)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3=76.329+0.0366X3-0.00002X32
(2-3)
方差分析得:p=0.0388<0.05,R2=0.9612,表明方程(2-3)达显著水平,该模型与实测值拟合情况较好。
求极值得:
X3max=915(Lx)
Y3max=93.1(mm)
即当光照强度为915 Lx时,白灵菇子实体菇盖直径达最大值为93.1mm。
图8 不同光照强度对菇盖直径的影响
在试验范围内,白灵菇菇盖直径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低光照强度下白灵菇菇盖较小,发育缓慢,而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明显能促进白灵菇菌盖的生长发育。
试验研究表明蓝光有助于白灵菇产量的提高,比白光产量提高4.61%;蓝光更有利于诱导白灵菇原基形成和幼菇发育,这与蓝光对金针菇的影响一致,也与张黎杰等关于杏鲍菇的研究相似;白光更有利于子实体发育,故在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分阶段给予不同色光照射,在白灵菇原基形成期及幼菇发育期给予蓝光光照,子实体生长期给予白光光照。
光照强度试验表明,给予500 Lx以上的光照强度有利于白灵菇子实体形成较厚的菇盖;增加光照强度对白灵菇子实体有一定增重效应;从节能和菇形等角度考虑,生产上光照强度以500~700 Lx范围为宜。
随光照时间延长,白灵菇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光照时间太短菇盖发育缓慢,光照时间过长产量下降。笔者研究中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时间为11.2 h·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