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佳佳,贝淑华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我国的人口红利等优势,纺织业迅速发展为经济支柱型产业,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新的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国际纺织品贸易格局开始发生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变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我国传统的纺织业已经趋于落后[1]。近年来,我国纺织品产业遭受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挑战,贸易摩擦加剧,反倾销案件层出不穷,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获得更大的利润,必须继续推动我国纺织品产业链升级,以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因此,研究我国纺织品产业链的现状及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和参考中外纺织品产业链升级的优秀经验,探寻我国纺织品产业链创新升级的策略,对于继续推动我国产业链升级和实现我国“工业强国梦”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
纺织品产业链是一个由原料生产到纺织加工、产品再制直至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的一个相互关联的网链式形态。随着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的流行,我国纺织品产业链中出现了新的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的环节,进而形成了一个环状链式的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纺织品产业链呈现以下发展局面。
我国纺织原料市场品种丰富、产量巨大,主要包含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在世界原材料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通过刺激国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纺织原料市场整体发展较为平稳,产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我国主要纺织品原料的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其中化学纤维保持了如图1所示的增长势头,2018年累计产量高达5011.1万吨。
图1 化纤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虽然我国纺织原料每年都有很大的产量,但仍有许多纺织品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天然纤维市场中,2018年1-11月我国棉花进口金额高达2731.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6.8%;麻类作物的种植面积缩减严重,亚麻、黄麻等优质原料更是完全依赖于进口;每年有60%以上的羊毛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自2012年起茧丝产量也持续下降。在化纤市场上,许多功能性化纤原料以及高端面料等往往依赖进口[2]。此外,企业整体严重受到环保政策的制约,在2018年的一次环保行动中,山东、江苏就有40%的原料生产企业关停[3]。
纺织原料主要被加工成服装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2017年,我国服装出口额高达2669.53亿美元,家用纺织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到2168亿美元,产业用纺织品出口额高达242.61亿美元,产业整体规模庞大。另外,企业积极探索网上销售模式,注重消费者对品牌和个性化的需求,产业用纺织品早期多集中于国防军工类,现已成长为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
然而我国大多是加工制造型纺织企业,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消费均被国外企业所控制,国内生产商利润薄弱,生存艰难。以麻纺织业为例,2017年,全国295家规模以上企业共收入477.23亿元,同比下降2.55%,如表1所示,加工企业利润小,亏损巨大。在加工制造环节中,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整体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复制现象较为严重[4]。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普遍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表1 2016-2017年麻纺织利润总额 (单位:万元)
“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政府首次提出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概念,随后各地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将产业链下游的销售环节与上游的原料生产环节有机地连接在了一起,至此,纺织品产业链建立起完整的循环模式。
而在下游销售环节中,大量中间商的参与延长了流通环节,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渠道相互交叉,错综复杂。由于中间环节的延长,产品销售利润被分摊,出现了大量库存积压的现象,进而影响下游企业的销售成本和上游企业的生产利润。我国纺织企业的销售方式单一,大多采用低价销售的营销方式,国内出口企业之间降价竞销、无序竞争的现象相当严重,“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的现象在中国纺织品市场中屡见不鲜。
通过分析我国纺织品产业链的现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天然纤维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基础薄弱;化学纤维品种单一、质量较差,直接导致原料供给难以满足面料生产的需求。消费升级,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提高了产业的门槛,传统的生产方式落后,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不应求。
无论是生产、加工、制造还是销售过程中,均体现了中国企业的通病,即创新力不足,难以为纺织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其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限制了产业的长期发展。以浙江省纺织业为例,2014年高级技术职工人数不足10%,阻碍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纺织品产业链中品牌建设依然薄弱,国际竞争力不强。品牌创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利润少、生产成本高、意识薄弱、创新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的创新水平总体偏低。
纺织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显而易见,但是发展的同时,能源利用率低,污染很严重,也为环境带来了很大伤害,这也是我国纺织业在国际贸易中屡遭绿色壁垒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污染、高消耗”的生产问题,难以根除,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
产业链间的供给矛盾与各环节间信息不对称有着密切的关系。上下游企业间衔接不当,供需结构不平衡,流通环节增加,导致产业链作用被削弱。另外,纺织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也暴露出管理能力的不足,使得企业的风险承受力较低。
2015年起,国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扶持企业进行升级改建,取得了许多建设成果,也积累了大量的改革经验。纵观我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链升级经历,我国湖北省苎麻产业的升级、浙江凡特思纺织品有限公司的产业升级和美国杜邦公司旗下“莱卡”品牌的成功,在海内外产业链升级史上较为突出。
我国苎麻产业原是一个生产技术水平低下、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低端产业。经过多年实践,湖北省建立起一个资源利用率高、污染低、可循环的苎麻循环经济模式,集种植、加工、生产、废物处理于一体,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该模式采用多种先进生产技术,充分发掘了苎麻的价值,提高了纺织业上游产业链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7]。
苎麻的循环经济模式,为纺织业原料的绿色生产改造积累了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化机械生产的道路,从而有效解决我国纺织品产业链上游污染严重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浙江凡特思纺织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织造、印染与销售针织面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该公司以中高端产品路线为战略目标,以各类展会为平台,在国际市场中逐渐建立起品牌效应,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除此之外,公司格外注重产品的研发设计,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的研发经费,凭借样式新颖、种类丰富的优质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同时,通过将利润低的生产环节外包,实现了产业链的升级。
这种以创新为推动力、培养品牌优势、增加产业附加值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地将低端产业链转变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8],为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传统的产业链总是由供给引导需求,属于“自上而下”型的推动需求,往往会产生下游产业对上游产品认知不足、上游产业对下游需求认知误差的情况发生,从而引起供需矛盾。然而,美国杜邦公司在创建莱卡品牌时,引用全产业链协同模式,有效得去除了推介环节,提高了产业链中信息传递的效率,同时,通过营销形成消费需求,进而将需求引入整合过的产业链中的方式,最终成功建立起一线品牌。这种“自下而上”型的拉动需求,有效解决了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问题[9]。另外,杜邦公司还十分注重企业管理,关注对员工的培养,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协作能力。
莱卡这种全产业链协同的模式,为我国纺织业产业链改革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我国纺织业品牌的培养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纺织业长期以来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低下,必须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来提升纺织品产业链。上游产业应当提升机械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下游产业应当丰富产品种类,为终端市场提供有效供给。学习“凡特思”的创新精神,增大对新产品与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有效解决我国纺织业长期以来的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淘汰落后产业,推动整个产业链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纺织企业不仅要技术创新,也要管理创新,只有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企业要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带来的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内部需求,实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从企业的长远角度出发,建立合适的发展战略,从而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我国纺织企业要结合自身优势与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特征,建立技术优势与管理优势兼具的发展模式,从而摆脱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技术困境,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共同建立中国的生态纺织标准和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品牌建设是提升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它能够有效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对整个经济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中国已经具备培养优秀品牌的土壤,企业应当把握机会,抓住时机,吸收诸如“莱卡”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创建经验,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中,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品牌,尤其是要培育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品牌的建设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企业要做好长期投入的打算,有关部门也要大力扶持,降低企业的风险和财务压力。
建设一条绿色生态纺织产业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要求,也是应对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有效方法。企业要坚持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为发展理念,在印染、纤维制造、包装等生产环节,突破传统的高污染生产方式,加快绿色改建。我国已经不乏类似于苎麻产业链升级的绿色改建,这些新型的产业链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纺织业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企业要勇于探索,大胆创造,谨慎实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升级路径,为中国纺织产业链的升级,提供示范性改革素材。不同环节的产业间要及时交流,简化沟通路径,提升沟通质量,为上下游的连接奠定基础,从而解决供需矛盾。实践证明我国纺织业的集群化发展,正是产业链整合升级的有效方式。纺织品企业应当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产业链发展经验,增强市场信心,努力建设如“莱卡”一样的高效产业链模式。
中国纺织业供给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创新力不足、质量低下、缺乏品牌等诸多问题,为了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地位,进行产业链升级势在必行。企业与政府部门应当共同努力,抓住机遇,提升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