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诗 金祎 胡琳 林尤涛
摘 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资源要素流动的支撑系统之一,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分析粤港两地的跨境客运交通出行特征,总结影响两地交通联系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空间格局、产业发展以及政策等因素,对粤港跨界交通发展趋势作出判断,迎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关键词:粤港跨境客运交通;出行特征;影响因素;交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0-0059-02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s one of the supporting systems for the flow of resource element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vel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border passenger traffic betwee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spatial patt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olicies that affect the traf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and makes a judgment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ross-boundary traffic betwee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so as to meet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Keywords: cross-border passenger transport betwee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trave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traffic development trend
1 研究背景
粵港两地历史上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联系一直紧密,香港回归后,粤港两地走向了全面融合发展的新时期。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未来粤港两地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广泛。
2 粤港客运交通出行特征分析
2.1 交通总量
香港与内地的客运量增长放缓,出行方式以陆路交通为主。2004年~2014年,香港出入境客运量增长迅猛,年均增长率达4.81%;至2014年,香港抵港和离港旅客达2.90亿人次;2014~2017年出入境客运量增速放缓,2017年香港出入境客运量为3.0亿人次。2017年,陆路交通旅客出行量达2.2亿人次,占比约74%,远高于通过航空和水路交通的客运量;随着香港航空业的发展,航空出行占比不断增长,由2004年的13%提高到2017年的17%;水运客运量占比逐渐降低,2017年水运占比仅为9%。
2.2 旅客类型
根据《北往南来2017年跨界旅运统计调查》,往来香港及内地的旅客按常居住地分为四类,包括居于香港人士、居于内地的香港居民、来自内地的旅客、居于其他地方人士四类。各类人士的出行量增长均有所放缓,客流结构趋向双向、对等和平衡。居于香港人士出行量占总出行量比例由1999年的84.3%下降至2017年的48.0%,来自内地的旅客出行量占比大幅上涨,由1999年的5%上涨至2017年的32.5%,这两类旅客所占比例差别逐渐缩小。居于内地的香港居民出行量也由1999年的6.6%上涨至2017年的17.5%,居于其他地方人士占比较小且变化不大。
2.3 出行目的
居于香港人士出行目的以消费旅游目的为主,探亲出行比例增大。2017年消闲出行占45.7%,相比2007年下降3.9%,消闲出行比例较高,且客流量相对稳定。探望亲友行程相比2007年上升11.4%、上班行程相比2007增长14.4%,可见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在珠三角地区置业、就业,香港与内地的生活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务出行占比相比2007年下跌7.9%,受珠三角产业转型及08年金融危机影响,内地港资企业减少,公务出行比例呈下降趋势。
来自内地旅客的消费旅游出行比例大幅增长。至2017年以消费旅游为目的出行比例达到67.4%,相比于2007年增长13.8%,尤其是在2010年“一签多行”政策实施后有明显增长。公务出行占8.7%,相比2007年下降9.1%,上班行程相比2007下降1.3%,通勤目的的出行与居于香港人士呈现相反变化趋势,显示出两地产业联系的变化。
2.4 交通方式
跨界客运交通方式以城市轨道为主,公路方式比例逐渐增大。跨界客运交通方式中,城市轨道占比最大,2017年占比约47.8%;随着港深路网连通,过境巴士、专营巴士、私家车的比例逐渐增大,至2017年公路运输占比41.8%,增长速率2.7%。
跨界车辆中私家车大幅增加。随着深圳湾口岸的开通,广州、东莞等城市与香港公路联系愈发便捷,跨界车辆类型也逐渐发生变化。随着旅游休闲和商务出行需求的增长,私人小汽车出行量逐渐增长,从2007年14100辆次/日大幅增加到2017年20900辆次/日;过境巴士和穿梭巴士保持较为平稳,日均在4000辆次左右。
2.5 空间分布
居于香港人士跨界出行大部分是以珠三角作为起讫点,占91.8%。近十年来,香港居民往来珠三角九市的出行量有微幅降低的趋势,出行率的强度呈圈层分布,深圳、东莞、广州最强,中山、佛山、惠州次之,珠海、江门、肇庆最弱。出行率的变化主要受交通可达性、经济水平、产业联系的影响。深圳与香港的服务业、通勤通学等生活化联系紧密,是休闲及探亲出行的主要目的地;而广州虽然地理区位不明显,但出行率仍然较高,说明内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香港居民出行选择影响较大。东莞、中山、佛山、惠州等城市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港资企业的减少,出行率有明显降低;香港与珠海、江门、肇庆的联系不密切,主要受交通可达性影响,尤其是港珠澳大桥开通前珠海与香港之间缺少较为直接的陆路联系。
来自内地旅客跨界出行大部分是以珠三角为起讫点,占比83.5%。近十年来,珠三角九市往来香港的出行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内地居民出行在2010年实施“一签多行”政策后有明显增长,内地赴港受政策影响较大。在珠三角内部,2017年内地旅客往来深圳占比58.5%,往来广州占比10.3%,往来东莞占比6.0%。内地以旅游休闲为主的跨界出行受交通可达性的影响较大,还受经济水平的影响。
3 粤港跨界交通影响因素分析
3.1 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自2008年至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总人量增长1263万人,其中香港人口增长43万人,珠三角地区增长1209万人。自2008年至2017年,两地跨界交通客运量随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量、经济总量增长而增加。经济增长增强了百姓的消费能力,推进了跨界陆路交通客运量的增长。近年来休闲旅游成为主要跨界目的且逐年增长,可以判断,人口与经济总量增长与跨界交通客运量增长呈正相关。
3.2 城市空间格局
根据历年的灯光亮度变化情况,在2000年左右,粤港澳大湾区主要积聚于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以及西岸各市中心城区。近二十年来,人口逐渐往环珠江口内湾地区以及各市中心城区周边扩散。
随着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在过去以香港为核心作为大湾区对接外部的门户城市的基础上,广州、深圳等湾区核心城市正在依托内部市场的崛起而获得新的门户城市机会。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湾区将呈现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格局,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将进一步增强。
3.3 产业发展
核心城市广深制造业向外围转移,制造业分布出现扩张、分散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总部、营销、服务等高端环节则留在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之间形成高度的产业分工和联系。从转型路径看,发展较快的东岸以“创新发展,服务驱动”为主,服务化趋势明显;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岸则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呈现再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3.4 政策
在国家层面,从1984年实施旅游配额制到2007年香港“自由行”对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9个城市开放,赴港游客逐年增加。除了“个人游”以外,两地在经济贸易、合作交流方面也逐渐放开。在2004年《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实施后,两地加快了在科技、金融、物流和专业服务与工商支持服务领域的合作。香港的服务业逐步向珠三角乃至内地扩张,两地商务往来显著增加。
在广东省层面,“个人游”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此外,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增加了跨界巴士、出租车、货运车辆的配额。同时,香港也实施了一系列通关便利政策,提高私人及公共交通的通关便利性。在产业合作方面,广东省自贸区成立后,两地共享优势资源,在专业服务、旅游、教育和人才方面的合作会更加紧密。
4 粤港两地交通发展趋势的研判
随着大湾区城际铁路网络的不断建设与推进,内地与港澳的联系、珠三角东西两岸的联系都将越来越紧密,轨道交通带来的时空距离压缩将诱发更多的城市间交通需求及产业联系,以商务交流、休闲旅游等目的交通出行将会增加,受房地产差额的影响,探亲和通勤将继续增长。随着大湾区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建设和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将得到增强,出行时间将大大缩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一小时”交通圈目标。
5 结束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深入推进,珠三角与香港的联系将不断加强,通过分析粤港两地跨境客流变化情况,同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政策等影响因素,判断未来粤港两地之间,以休闲旅游、商务、探亲和通勤交通流将会继续增长,为了更好地迎接大湾区的挑战,未来两地应在交通组织、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提供更便利的交通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庆顺,雷强.粤港澳关系的历史变迁[J].当代港澳,2003(1):43-49.
[2]赵文燕,谢林华.珠海口岸跨境客流特征分析与启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8.
[3]赵磊,高作刚.基于深港跨境需求特征分析的珠澳跨境需求发展趋势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专业研究院,2016年中國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6.
[4]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北往南来2017年跨界旅运统计调查
[EB/OL].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2017-11-26-29.https://www.pland.gov.hk/pland_tc/p_study/comp_s/nbsb2017/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