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2019-06-27 19:15李彦
人民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李彦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现代性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国家形象的发展和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应通过加强国际对话来建构更加完整、系统的自我认知和主体形象,展现中国在大国崛起中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传达独特而感性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形成文明间的互惠理解。

【关键词】国家形象 跨文化传播 传播能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形象既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自我认知,也会影响国际社会对于该国的综合认知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国家形象,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国家形象

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据统计,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最高峰时占世界总量近80%,明朝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平均约为45%,到清朝时才显现滑落。古代中国的强大源自多方面因素,如广阔的地域、庞大的人口、强大的军事技术、发达的自然经济和对外贸易、安定的文化氛围等共同造就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形成了强盛辉煌的古代中国国家形象。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长期闭关锁国给中国造成了较西方难以弥补的差距。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被侵略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方面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持有偏见,另一方面新中国通过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同。现代中国国家形象主要是通过国家仪式和历史书写的方式进行塑造和表达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治理卓有成效,全球受访者对中国国民的印象普遍是正面积极的,好感度稳定上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广泛赞誉,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作用备受期待。海外研究中国的人数不断增加,形成了“海外中共学”这样一门世界“显学”,美国大学和智库超过3000人研究中国问题;加拿大学者贝淡宁将中国模式解读为贤能政治;德国左翼政党学者米夏尔·布里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3.0”最重要的诞生地;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认为中国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的发展,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全球影响力。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存在着对外传播意识薄弱、文化被动失语、形象焦虑等问题

国际国内环境纷繁复杂带来巨大挑战。从国际来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处于大调整、大变局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上迅速崛起,对于世界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国和美国在世界经济总量的占比、力量此消彼长,美国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也随着这种力量的变化而产生钟摆式的摇动。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过了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面临着增长回落、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现代化进程的中后期面临着各种发展陷阱,如中等收入陷阱需要解决的利益公正分配问题、塔西佗陷阱需要建构信任的制度体系、阿喀琉斯之踵需要解决的创新难题等为国家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挑战。

他者对于中国形象的偏见或误读。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基本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如何解决挨骂问题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新问题。他者对于中国形象仍存在着刻板印象、认知定势、标签化定义等偏见或误读,妖魔化中国仍是西方一些主流媒体的报道主题,这些认知和标签常常固化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形象谱系。

中国在走向全球化过程中的形象焦虑。中国在走向全球化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形象焦虑:如协调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元素之间的矛盾;国家表达的一元性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之间的矛盾;形象塑造的扁平化、同质化与现实的立体化、差异化之间的矛盾;形象传播的拟态环境与国家实体的真实性之间的矛盾;形象呈现的技术理性与民族精神的独特感性之间的矛盾;形象表达的他者化与传播主体性之间的矛盾;形象编码与他者解码的文化折扣之间的矛盾等。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需要从整体上制定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建构更加完整系统的自我认知和主体形象,展现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将国家形象塑造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国家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分工合作更加紧密、深度互嵌,在经济上越来越多地相互依存。中国共产党2018年举办了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世界政党大会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与世界其它政党的对话、合作、交流日趋紧密,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和影响力日渐提升。中国近年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亚投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形象的塑造在这一整体定位和框架下推进,彰显出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人文精神,注重与其他国家、民族和地区建立和谐、文明、合作的关系,体现出对人类共同发展的追求,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运用全媒体平台传播国家形象。在跨文化传播中,一个国家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介符号表征的文化产品来塑造的,因此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介符号进行文化传播,由此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运用,提出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要加强传播手段创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注重网络舆论引导等。在对各种网络舆情事件的宣传引导方面,不仅要注重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也应注重网络意见领袖发挥的正能量作用,构建全媒体的对话互动机制、运用全媒体创新国家形象传播,满足受众细分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交需求。使国家形象不单单是被抽象化的指标,而是可感知的文化心理事实;不是区隔化的形象谱系,而是在多元互动中形成的认识与理解;不是由少数精英或公司设计的,而是在日常交流中形成的形象对话。

拓展多维度的跨文化传播渠道展现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具有认知、审美、情感等多个维度,由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国民形象等多个指标所构成,仅仅依靠政府这一主体无法展现出多元化和多维度的国家形象,我们需要转变单一的官方话语视角,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拓展多维度的跨文化传播渠道。如大力培养国际公关人才,加强对国际公关规律的研究,在对外交往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在社会交往中培育和展现国民的良好素养;加强和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环境、企业沟通效率、产品质量、制造水平等方面来提升国家吸引力;扎根中华文化独特而感性的历史特色与国民精神;面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受众,实施差异化传播策略;超越文化隔阂,增进文化间的互惠性理解,加强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对話沟通,展现出更加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国家形象。

(作者为中共深圳市委党校讲师)

【参考文献】

①张昆:《理想与现实:40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变迁》,《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23期。

②张爱凤:《媒介变迁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嬗变》,《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

③单波:《论国家形象跨文化转向的可能性》,《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