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塞吸引器装置的设计及其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6-27 06:11苏增标蔡骅裴彬宏林秀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径骨科出血量

苏增标,蔡骅,裴彬宏,林秀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 麻醉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引言

吸引器装置是现代手术必备的基本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可及时将积液、积血、固体颗粒物、烟雾等收集到引流瓶内,保持术野清晰[1-4]。在腰椎固定、髋关节置换术等骨科手术中,打磨、锯割骨质、清除软组织等手术步骤可产生数量、大小不等的骨碎块、碎屑等固体颗粒物[5]。而固体颗粒物特别容易堵塞在吸引器连接管与引流瓶的连接处,导致吸引器装置无法正常使用[6-7]。手术医生、巡回护士需要查找堵塞原因并疏通堵塞部位,甚至更换吸引器头或吸引器连接管,从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的风险性[8-11]。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吸引器头的改进[12-13],对吸引器装置其他部位堵塞及改进研究较少,未能全面解决骨科手术中的吸引器堵塞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我们设计了一种防堵塞吸引器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520992043.2),并从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骨科各类手术中对防堵塞吸引器装置及普通吸引器装置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全程跟踪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择期骨科骨折手术患者890例,其中男528例,女362例,年龄13~95岁,体重38~98 kg,所有患者均采用钢板固定或关节置换,均没有采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凝血功能均正常。按照手术部位分为: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320例(其中肱骨骨折192例,锁骨骨折128例),脊柱内固定手术220例(其中单纯脊柱固定102例,脊柱固定加椎管减压118例),下肢骨折内固定350例(其中股骨干骨折108例,股骨粗隆骨折82例,全髋关节置换88换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2例),在这些手术中,相同部位的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将不同部位的手术随机分均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1.2 防堵塞吸引器装置结构设计

防堵塞吸引器装置包括引流瓶、吸引器连接管、吸引器头三部分组成。引流瓶和吸引器头选用硬质透明材料。引流瓶侧面有具体引流容量的数字刻度,有利于对术中引流量的实时观察。引流瓶上方有两个连接口及一个带盖子的瓶口,两个连接口分别为连接中心吸引的输出口和连接吸引器连接管的输入口。吸引器连接管选用弹性透明材料。连接管的两端由传统的喇叭形且内面带有螺纹改成内径与吸引瓶输入口的内径相同,与吸引瓶输入口连接一端的端口处为一斜向连接口,角度为45°。距离斜向连接口2 cm处设有防滑圈纹,该防滑圈纹可防止紧握连接管时滑动。连接防堵塞吸引器装置时,可紧握连接管的防滑圈纹处并使连接管与引流瓶的输入口呈约45°(斜向连接口与输入口平行),即可轻松连接。本吸引器装置结构示意图,见图1。

1.3 使用方法

所有手术的吸引器装置均采用医院内负压中心吸引,所有的吸引器装置的压力调节为50 kPa[14],吸引器头内径为0.4 mm、长度为225 mm[15]。对照组采用不经过任何改造的吸引器装置进行术中吸引;实验组采用经过改造后的防堵塞吸引器装置。

1.4 评价指标

记录所有手术的手术时间(从切皮开始至缝合皮肤结束)和术中出血量(根据吸引瓶中血量和术中纱布吸血量之和计算病人的出血量),并记录术中所有吸引器出现堵塞的例数、堵塞的次数和出现堵塞的吸引器中不同的堵塞部位出现的次数。吸引器不同堵塞部位示意图,见图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医生使用吸引器装置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以百分制统计。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上肢手术

在上肢手术中,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肱骨手术中,术中出现堵塞的例数和堵塞的次数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堵塞发生在吸引器连接管与吸引瓶连接处(即图2的S4)的次数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发生在其它堵塞部位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锁骨手术中,术中出现的堵塞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堵塞情况的比较,见表1。

2.2 脊柱手术

在脊柱手术中,单纯内固定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出现吸引器堵塞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行固定加减压的手术中,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吸引器出现堵塞的例数、堵塞的总次数和堵塞发生在吸引器连接管与吸引瓶连接处的次数(S4)均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而堵塞发生其他三处(S1、S2、S3)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堵塞情况的比较,见表2。

2.3 下肢手术

在股骨干手术患者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而在股骨粗隆手术、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手术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在所有下肢手术中,患者术中吸引器出现堵塞的例数、堵塞的总次数和堵塞发生在吸引器连接管与吸引瓶连接处的次数(S4)均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而堵塞发生其他三处(S1、S2、S3)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堵塞情况的比较,见表3。

表1 上肢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堵塞情况的比较

表2 脊柱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堵塞情况的比较

2.4 手术医生的使用满意度

实验组的手术医生使用吸引器装置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生对两组吸引器装置比较,见表4。

表4 手术医生对两组吸引器装置的使用满意度比较 (分数,

表4 手术医生对两组吸引器装置的使用满意度比较 (分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images/BZ_81_236_1981_1196_2034.png对照组 78.4±8.65实验组 94.3±3.97*

3 讨论

3.1 骨科手术中应用不易发生堵塞吸引器装置对手术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手术部位实验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堵塞次数都少于对照组。传统的吸引器装置吸引器连接管的头部都为喇叭形且内面带有螺纹,头部内径与吸引瓶输入口的内径略大,方便连接,但也是导致堵塞的关键部位之一[7]。防堵塞吸引器装置中吸引器连接管头部为45°斜向连接口,内径与吸引瓶输入口的内径相同。骨渣等引流物就不易在此处堵塞,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8-10]。吸引器连接管头部内径与吸引瓶输入口的内径相同虽增加了连接难度,但本设计中紧握连接管的防滑圈纹处并使连接管与引流瓶的输入口呈约45°(斜向连接口与输入口平行),即可轻松连接。另外防堵塞吸引器装置的吸引器连接管接头较传统有喇叭形连接头的接口略小,使该连接更为紧密,可减少使用中由于拉扯出现连接管滑脱的问题。

3.2 骨科手术中应用防堵塞吸引器装置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传统的吸引器装置在手术中很容易堵塞,而解决的方法也只能由巡回护士用手反复挤压,但由于管道堵塞压力增大此法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不能完全地解决堵塞情况,而最后经常只能采取更换吸引器管道的方法,既耽误手术时间又繁琐、浪费[16]。骨科手术中应用防堵塞吸引器装置可减轻了巡回护士因处理吸引器不畅而额外增加的工作量。因吸引器装置的准备工作是由手术室巡回护士负责的,一旦术中出现吸引器装置使用不畅手术医生往往会归咎于手术室巡回护士,从而影响医护之间的团结协作[17]。表4结果显示,骨科手术中应用防堵塞吸引器装置可提高手术医生对使用吸引器装置的满意度,间接地提高了对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表3 下肢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堵塞情况的比较

3.3 骨科手术中应用防堵塞吸引器装置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术后吸引器装置处理时常有因为引流袋涨破或通过连接管外流导致引流物污染手术间的情况发生。防堵塞吸引器装置使用后巡回护士可通过引流瓶上带盖的瓶口加入适量凝固剂[18],等吸引器装置中的引流物凝固后再处理减少引流物对医务人员造成感染风险,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19]。另吸引器装置堵塞可造成负压吸引中段,据报道[20],如不恰当地中断吸引负压,污染的引流液会沿着吸引瓶向连接管道方向发生返流,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骨科手术应用防堵塞吸引器装置有效地减少术中吸引器堵塞情况,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并降低了引流物造成的二次污染,实用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内径骨科出血量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