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筑基 多元并举 产融结合 绿色发展

2019-06-27 12:05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钢铁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发展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钢”)始建于1939年,前身是中国电力制钢厂和云南钢铁厂。昆钢在云南工业发展史上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为云南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云南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云南工业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基本都有昆钢的身影和作用。昆钢是云南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和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现有年产800万吨钢、3000万吨水泥、200万吨焦炭产能和1750万吨铁矿石的采选处理能力。经过长期持续不断的发展,昆钢形成了以钢铁、水泥、煤焦化、矿山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和以现代物流、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2017年,钢铁和非钢实现销售收入933亿元,利润10.15亿元。2018年,昆钢以非钢产业收入在全国500强企业中居294位。

改革开放40年来,昆钢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铁产量从1977年23万吨到2017年611万吨;钢产量从1977年20万吨到2017年636万吨;钢材产量从1977年14万吨到2017年638万吨;销售收入从1977年0.71亿元到2017年933亿元,增长超过千倍;利润总额从1977年亏损0.3亿元到2017年盈利10.15亿元,实现了质的突破。

1996年,昆钢成为云南第一个钢产量过百万吨的企业。2004年,昆钢成为云南省省属工业企业中第一个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40年来,昆钢累计生产铁1.65亿吨、钢1.09亿吨、材1.09亿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835亿元、利税348亿元、利润72亿元。

40年来,昆钢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转方式、调结构,通过创新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发展的质量,已由单一钢铁制造企业逐步成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的现代企业集团,形成传统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主要业务除了钢铁冶金外,还包括水泥建材、煤焦化工、矿业开发、现代物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海外投资、养生敬老、职业教育、建筑及房地产等。昆钢的非钢业务收入从无到有,2017年达到544亿元,已经超过了钢铁主业的389亿元,为云南省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昆钢模式。

昆钢坚持企业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的理念,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建了企业、员工、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40年来,职工收入大幅增长,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同时,昆钢为3万多职工和围绕昆钢开展业务的数十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昆钢改革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一)挖潜改造,提高创效能力

面对历史欠账多,设备老、小、旧,总图布局不合理,公辅设施不配套的状况,从1979年起,昆钢进行了以设备填平补齐和产能配套为重点的技术改造。

“六五”期间,在国家没有基本建设投资的情况下,昆钢自筹资金1.7亿元,以矿山为基础,以钢为重点,以节能为方向,以降低焦比和提高成材率为突破口,进行了综合性技术改造65项,提高了炼铁成品矿品位,降低了高炉焦比,提高了轧钢成材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4.72%;

“七五”期间,昆钢围绕改善原料条件,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消耗,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完成了38个重大技改项目。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优质品率逐年上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较大改善,产量由“六五”的四、五、六(40万吨钢材、50万吨钢、60万吨铁),提高到六、七、七(60万吨钢材、70万吨钢、70万吨铁);

“八五”期间,昆钢投入技改资金3.67亿元,实施了技改项目208项。开发新品种23个,90方坯连铸机生产工艺顺畅,产量高、质量好,成为当时国内冶金行业的“一朵花”。改造后的250轧机、盘圆复二重轧机、2.3米中板轧机、18平方米烧结机的产能成倍提高,处于全国同类设备的领先水平,老设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1996年到2007年,昆钢加大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生产工艺进行配套改造。其中,对650轧机进行的半连轧改造,优化了生产流程;对2号、3号、4号、5号高炉和原第二炼钢厂转炉进行扩容升级改造,使产能大幅度提升;高炉富氧、喷煤先进技术的运用,降低了焦比,提高了高炉的冶炼强度;降低转炉出钢温度和溅渣护炉新技术的运用,使转炉炉龄大幅度提高,2007年,转炉平均炉龄达到9918炉。科技挖潜,使设备潜能得到了充分释放,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增强了昆钢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008年-2017年以来,昆钢进一步加大了节铁增钢、提煤降焦、优化高炉用料结构等的专项攻关,技术经济指标持续得到改善。炼钢工序通过实施转炉煤气和蒸汽回收改造,全部实现负能炼钢。通过提高优化炼铁、炼钢、轧钢工序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技术经济指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提高转炉一倒合格率,降低铁水、钢铁料、渣料及合金消耗,提高轧钢成材率等一系列工艺优化,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昆钢40年坚持不懈地科技挖潜,带来了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为国家、社会和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高起点建设,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钢铁企业竞相发展,做大做强。只有推进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昆钢的经济实力,也才能适应云南加速发展的需要。

从1979年起,昆钢进行了以设备填平补齐和产能配套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六五”期间,在国家没有基本建设投资的情况下,昆钢自筹资金1.7亿元,以矿山为基础,以钢为重点,以节能为方向,以降低焦比和提高成材率为突破口,进行了综合性技术改造65项,提高了炼铁成品矿品位,降低了高炉焦比,提高了轧钢成材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4.72%;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优质品率逐年上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较大改善。1985年,昆钢钢、铁、材产量分别为49万吨、52万吨、42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55%、46%、85%。

1986-1990年,昆钢在挖潜和改扩建工程上,共投入技术改造资金2.17亿元,先后完成了一炼钢转炉改造、一炼钢板坯连铸机建设;炼铁厂2号高炉改造;轧钢厂650车间轧机改造等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为昆钢生产上台阶创造了条件。5年间,昆钢共计生产钢300万吨、铁311万吨、钢材245万吨,分别比“六五”期间增长36%、41%、30%。钢产量由1986年的49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71.8万吨。1988年,昆钢达到了升级企业的考核标准,经过考核验收,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先进企业。

1991-1995年,昆钢投资23亿元,先后建成了具有国内80年代先进水平的第三炼钢厂,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50孔大型焦炉和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高速线材厂等一大批改扩建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还建成了龙山溶剂矿活性石灰2号窑、1万立方米制氧机等辅助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投产,为昆钢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后续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昆钢技术装备老、小、旧的面貌。昆钢的钢、铁、材产量也大幅度提高,1991-1995年,昆钢累计产钢501万吨、铁425万吨、钢材422万吨,分别比“七五”期间增长65.9%、35.2%、71.6%。累计实现利税25.9亿元,利润10亿元,分别比“七五”期间增长210%和142%。1993年,昆钢钢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跨入全国大型钢铁企业行列。同年被国务院八部委认定为特大型工业企业。按生产和经营规模,昆钢分别在全国钢铁行业中排名第19位,在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排名第82位。

1996-2001年,昆钢依靠技术进步,全力推进冶金工厂改造,共投入46.9亿元,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地建成了2000立方米六号高炉、综合原料场、两台130平方米烧结机、15000立方米制氧机等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重点改扩建项目。昆钢优质快速地进行了一轧厂650轧机的半连轧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昆钢轧钢装备水平。昆钢冶金设备的大型化、现代化建设,淘汰了一批小电炉、小烧结机和化铁炉等落后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全转炉冶炼、全连铸和100%一火成材。5年间,昆钢累计生产钢861.5万吨、铁707.86万吨、钢材751.4万吨,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55.9%、60.9%、70.5%。钢产量从1996年的150.7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209.7万吨。2000年,昆钢集团公司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2002-2007年,昆钢共投资140亿元,先后建成了板带工程、大红山铁矿年产400万吨铁矿采、选、管道运输工程,红河钢铁有限公司、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昆明焦化制气厂改扩建工程、年产240万吨氧化球团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日产3000吨水泥项目;淘汰昆钢本部现有3台20平方米烧结机,建设1台年产300万吨烧结矿的300平方米烧结机工程。昆钢研发生产出HRB400热轧带肋钢筋、冷轧板、镀锌板等一批新产品,263项科技成果获得表彰奖励,31件获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件,2007年“双高”产品比重提高到14.7%,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008-2013年,昆钢共投资319.3亿元,投资50亿元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环保搬迁的草铺昆钢新区185项目(原料、烧结、炼铁、炼钢、公辅配套系统)经过参战单位奋力拼搏,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建成,为昆钢公司钢铁主业实现1000万吨生产能力创造了条件。先后建成煤焦化公司二作业区(原昆明焦化制气厂)四号焦炉及苯加氢、金平氧化球团、红河钢铁有限公司1350立方米高炉、20000立方米/小时制氧工程及2h 25兆瓦余热余能发电项目、120万吨/年球团和300平方米烧结机项目等相继建成投产,师宗煤焦化工程项目;2万吨钛材加工项目一期工程,香格里拉三期铁合金项目整改项目建成投产,楚雄土官钛锭项目整改完成开始试生产,攀枝花钛锭项目生产出合格钛锭成品,大红山铜系列选矿系统和提质降尾项目建成投产。昭通大关日产2500吨水泥生产线项目、54万吨钢渣水泥项目建成。昆钢研发生产国标最高级别HRB500E抗震钢筋。推进钢材产品研发和结构优化工作。累计开发14个品种钢,在省内率先成功试制600兆帕高强度钢筋;开发含硼冷镦钢、石油焊管以及20个规格的型钢产品,高效抗震钢得到大量推广使用,“双高”产品比例大幅提升到75%;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成功利用钒钛钢渣生产出高纯度五氧化二钒,填补了云南省空白。成功试制出直径8毫米国内目前最大卷重纯钛盘条,研制了装甲用钛板材;研制出国标一级“天然微合金铁粉”。申请专利1799件,获授权专利达到256件,申请主导的四个行业标准获冶金标准化研究院批准。4件商标被核准注册,两件商标分别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和“昆明市知名商标”。

2014-2017年,昆钢固定资产投资41.51亿元,江沧源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镇康水泥2000吨/日熟料水泥项目生产线项目,新型复合板项目,重装8000吨轧辊技术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昆钢公司为了降低投资费用,大力推进固定资产盘活工作,有效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共申请专利997件,“HRB500E钒氮高强度抗震钢筋及生产方法”“一种电冶熔融还原铁方法”,获两项中国专利优秀奖,“昆钢”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高强抗震钢产销量同比增长到64.67%,昆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EB炉通过验收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1999年9月,昆明钢铁总公司改制为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昆钢建立起了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责明确、运作规范,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昆钢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但是,对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昆钢而言,还必须打破旧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和冲破旧的管理体制的束缚,才能激活内部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昆钢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企业内部改革。

1.推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用工机制

昆钢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实施《昆明钢铁总公司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方案》,破除了旧的固定工制度,打破了工、干界限,变国营职工为企业职工。通过明确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昆钢原全民固定工和集体固定工、原全民身份和集体身份城镇劳动合同制工人以及在岗的农民合同工100%与昆钢签订了劳动合同。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对于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调整和稳定劳动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00年起,按照企业自主用工、市场化配置的原则,昆钢停止对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的统包统分,实行自主用工。通过积极推进市场化配置的招聘用人政策,对招聘录用的生产操作人员实行就业前培训和技术工种岗位持证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保证了用人质量。优化生产组织和劳动用工,大力清退劳务用工和功能承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效率。

2.持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

从1980年起,昆钢先后实行了“目标浮动升级工资”“工龄效益浮动工资”“技术职称津贴”“单位产品工资含量包干”“效益工资”等。职工劳动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增强了全体职工的效益观念。2001年以来,根据“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昆钢在全公司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实行岗变薪变,加大了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分配倾斜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以效益为中心、岗位成才与劳动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机制。2007年,进一步总结、改革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在兼顾公平的同时突出效率激励。基本工资制度突出能力激励,鼓励员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对边远地区的职工试行上浮工资制;职工培训期间实行奖学金制度;实行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岗位操作带头人、特殊关键岗位、“师带徒”津贴;试行首席工程师制度和技术年薪;对聘用技师及高级技师上浮岗位工资等。随着工资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贡献、技能有大小,个人薪酬有高低已经成为职工的共识,从而激发了职工学技术、提高工作技能、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5年昆钢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将企业内部单位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紧密联系,以效益决定收入,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单位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以效益为重点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根据员工在对标降本、创新创效中的贡献调整岗位工资。

3.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干部选拔的科学机制

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昆钢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工人、干部界限,对干部岗位及关键工种岗位实行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公司党委制定了《昆钢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实施意见》和《昆钢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实施意见》,对选拔厂处级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公示。从2004年到2007年,每年组织干部公开选拔、公开招聘工作,4年里共选拔、招聘了12名副处级以上管理干部。通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察程序,采取群众评议、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组织考察的办法,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了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了依据。

4.推行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管理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昆钢建立和完善了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形成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与监督层权责明确、互相制约、协调运转的组织框架和法人治理结构。实施了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按照同业归并、资产整合、流程再造、结构优化的要求,对部分单位进行精简撤并。2002年至2006年,全公司共撤并处级机构24个,减少科级机构121个。稳妥进行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的工作,从业人员大幅减少,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23个子公司和辅助单位在服务主业的同时,成功走向市场,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按精干高效的原则,实施“扁平化”管理,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巩固改革发展成果,各项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昆钢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2007年全面完成了云南省十户工业企业以2004年为基数,销售收入翻一番的“倍增行动”计划目标。2009年以来,为适应昆钢快速发展的需要,对公司的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重点突出了集团在资金、采购、销售、物流、人力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减少了经营管理业务分散、多渠道、孤立、重复等问题与集团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集团、全局、整体、系统的高度,进行了扁平结构、合并重复业务、优化流程、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系列调整。组建了资金结算中心、生产管理中心、节能减排中心、科技创新部、安全生产监督部,合并了部分生产厂。把公司强化管理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落实在机制设置的具体措施上。2013年昆钢针对分子公司市场主体和法人(含模拟法人)实体不到位的问题,在确保公司发展战略、投资活动、财务管控等协调的前提下,适时渐进地下放、调整了大部分单位的用人、采供、营销等权限,特别是四个钢厂自主权的扩大和目标市场的确定,较好地激活了各分子公司的积极性,初步扭转了市场营销的被动局面。

2016年,组建成立经营管理中心、生产管理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采购、营销、贸易、生产组织、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进行集中管理。推行经营管理中心模拟公司化运作,经营管理中心、生产管理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契约化的合作关系,建立钢材委托加工运作机制。

(四)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1.引进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

从1990年开始,昆钢就迈出了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的步伐,先后引进了瑞士迈尔兹公司的活性石灰生产技术;引进德国SMS公司、美国GE公司和瑞典桑德公司的轧钢先进技术,建成了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线材厂;引进卢森堡阿尔贝特公司贝尔瓦尔厂C高炉,建成具有国内同类型先进技术装备的2000立方米6号高炉;引进美国TIPPINS公司设计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双机架紧凑式炉卷轧机技术,建成了技术含量较高的热轧板卷生产线;引进韩国浦项制铁的镀锌、彩涂技术等,建成了具有区域较高技术含量和竞争实力的热镀锌生产线和彩涂生产线,产品远销多个欧美国家,优化了昆钢的产业结构。

2.内引外联,互利互惠共求发展

昆钢发展不忘社会责任,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地方合作开矿办厂,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投资16亿元建成年产100万吨钢的红河钢铁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成一期工程为年产100万吨钢的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投资18.7亿元人民币,在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建成了年产400万吨原矿采、选及管道运输工程的大红山铁矿。在曲靖、保山、建水等地建设的水泥项目进展顺利;在红河、东川、景洪等地区联合开发铁矿资源的工作正抓紧组织;昆钢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同越南、老挝合作开发铁矿资源、联合办厂进入了实施阶段;在引资、合资搞建设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香港嘉华集团利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云南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建成了日产2000吨和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各一条。2007年以来,昆钢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外引内联力度。云煤能源成功借壳上市,下属多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市场;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引入华润水泥重组昆钢水泥,管理、规模效应得到较好发挥;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资本运作短板得到有力补充,对外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

3.战略合作,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随着国家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实施,2007年8月1日,引入武钢集团对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重组,组建成立“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这对于在祖国西南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昆钢来说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放眼全国,国内钢铁企业纷纷携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钢铁“航空母舰”,形成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重组,势在必行。审视自身,虽然昆钢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不断提升,创效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发达地区同行业企业相比,存在着产品结构还不够合理、产品附加值还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足、企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强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昆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把主业做优做强,必须借力发展。战略重组后的武钢集团昆钢股份公司充分吸收武钢在产品结构、工艺装备、经营管理、人才储备、科技创新、资本营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昆钢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昆钢具备了较快地以产品结构调整带动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促进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和综合竞争力增强条件。新的昆钢股份公司通过技术改造,使产品结构由7大类扩展到14大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占钢材总量的比例将达60%以上,经济效益将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昆钢与武钢合作,双方将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战略协同优势,双方除在产品结构、西南市场的开拓方面协同发展外,还将在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钢铁生产资源开发方面加强合作。武钢和昆钢将共同把昆钢股份公司打造成为一个立足云南、面向西南,不断拓展周边地区市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国内一流大型钢铁企业,成为带动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上半年,昆钢淘汰落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工程——年产390万吨钢淘汰落后、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开始组织实施;2012年昆钢新区淘汰落后、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一期工程(185万吨抗震钢)项目顺利投产,进一步加快了昆钢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

(五)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昆钢建立了全员参与、科技投入、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了《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建立起了纵向三个层次,横向十大系统,三大层次创新团队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通过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报考和攻读工程硕士、工程博士,举办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参与研究开发项目等,培养了一批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通过命名首席工程师、专业技术带头人、岗位操作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和科研项目工资,进一步完善了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2007年以来,昆钢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5项、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4项。

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昆钢先后与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高等校、院建立合作关系,2007年以前成功进行了“云南省铁矿资源生产氧化球团”“昆钢高炉喷吹烟煤技术”等六个科技项目的研发,这些科研成果的运用,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生产工艺、节能降耗起到了积极作用。

2.以市场为导向,研发新产品

昆钢多年来始终注重高强度建筑钢材、热冷轧板材、高强度冷镦及冷挤用钢、热轧型钢产品、高强度紧固件、铸锻件钢等的研发生产。

2008年以来,针对云南省地震多发的实际,昆钢组建了研发团队,借助冶金、材料新工艺新理论,积极研发和推广高性能抗震钢筋。结合昆钢原料状况和工艺装备条件,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开展了高性能抗震钢筋强韧化机理研究,采用多种微合金化工艺和控冷细晶化技术,实现了高强抗震钢筋强化机理研究和成分设计的理论创新;通过开展富氮微合金化工艺、无缺陷坯浇铸工艺、热装热送、控轧控冷、切分轧制等产业化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了HRB400E、HRB500E高强抗震钢筋的大批量低成本产业化生产,产品性能指标全面优于国家标准GB1499.2。昆钢高强抗震钢筋实物质量优异,多次荣获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奖、冶金产品MC认证证书、云南省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先后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高性能细晶粒钢筋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HRB500E高强度抗震钢筋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HRB500E钒氮高强度抗震钢筋及其生产方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和云南省专利奖一等奖,“热轧带肋钢筋抗震性能技术开发及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00MPa高强抗震钢筋低贝氏体富氮微合金强韧化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2年以来,昆钢组织开展了复杂高磷钒钛铁水、半钢冶炼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开发出稳定成熟的P≥0.400wt%高磷钒钛铁水、半钢冶炼集成技术,实现了高磷钒钛铁水的大批量经济化生产。项目实施突破了国内高磷铁矿使用的技术瓶颈,开创了国内大批量工业化利用高磷钒钛铁水进行转炉半钢冶炼的先例,对国内高磷铁矿使用和高磷铁水冶炼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和示范效应,提升了我国钢铁行业高磷铁矿资源利用的核心竞争力。项目荣获2016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自2008年以来,昆钢累计开发HRB400E、HRB 500E高性能抗震钢筋3000多万吨,其中HRB500E高性能抗震钢筋产量280多万吨,产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并成功开发出600兆帕级高强抗震钢筋。研发高性能抗震结构用型钢、抗震钢板及钢带,形成了四大系列60多个规格。抗震钢材系列产品的研发,使昆钢在建筑用钢材升级换代方面始终处于全国前列,也成为全国唯一全系列批量稳定生产抗震钢材的企业,抗震钢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截止2017年,昆钢申请专利2796件,其中发明936件(国外专利申请9件);获授权专利2154件,其中发明475件(国外专利授权4件)。注册国内商标205个,国外商标13个。184件技术秘密列入公司技术秘密目录。申请登记了39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申请注册了183个网址域名。昆钢5件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件专利获得云南省专利奖;10件专利获得州、市专利奖。6个专利项目被列为云南省专利转化实施项目。获得并保持了1件中国“驰名商标”、8件云南省著名商标、3件昆明市知名商标、4件州市知名商标。

昆钢品牌经过79年的发展、积淀,品牌价值实现了新提升和大发展,在西南地区、东南亚等国家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昆钢牌主导产品获得并保持“云南名牌”“昆明名牌”和“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认定等一系列名牌;昆钢注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云南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2018年公司荣膺“2018年度中国十大卓越建筑用钢生产企业品牌”。

(六)化解产能,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统一思想,制定方案

昆钢把化解过剩产能与昆钢保生存和实现转型发展紧密结合,作为昆钢实现脱困发展的重要推手。2016年初,通过职代会、全委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把去产能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认真研究,昆钢制定上报了《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去产能方案》,最终确定化解过剩产能:钢280万吨/年,铁125万吨/年的目标,关停3座32吨转炉、1座120吨转炉、2座510立方米高炉、1座1080立方米高炉,以及相关配套的矿山、烧结、焦化、铁合金、动力等生产线。昆钢承担了云南75%以上的钢铁产能化解任务。同时,配合缅气入滇,严格按省政府和昆明市要求及时关停了向昆明市供应了30多年城市煤气的昆明焦化制气厂。2016年9月,师宗县人民政府对昆钢上市公司云煤能源所属的金山煤矿实施了关闭,并相继通过了县市省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验收。

2.细化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

制定了《钢铁去产能细化方案》《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职工安置方案》《推进员工创业实施办法》《设备(资产)处置方案》《设备封停方案》等,将去产能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到单位、到个人、到时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为切实保障去产能任务的完成,昆钢按照去产能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书,倒排时间计划,层层分解落实,按日检查工作推进情况。

3.依法合规,规范操作

昆钢公司严格按照《验收办法》推进去产能工作,拆除了炼铁高炉风机、电机、炉前设备、水泵电机,切断送风管道、供电变压器进线等,并由云南省国资委进行了封存。炼钢主体设备采取彻底完全拆除,以不可恢复生产的方式处理。按规定及时在省国资委和昆钢门户网站上公告了去产能的主要装备、完成的时间,向社会承诺去产能范围的设施设备永久不再恢复生产,并逐步拆除。昆钢涉及化解过剩产能的4座转炉拆除完成情况、奖补资金使用情况,也在昆钢公司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公示。省级验收后,由云南省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领导小组在省政府网站上又对昆钢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情况进行了公示。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认真做好文字档案、图片资料、视频材料记录,确保人、财、物的处理符合国家规范和去产能的要求。

4.广开渠道,妥善分流安置人员

昆钢压减钢铁产能需要安置直接相关岗位员工9508名,另外还有部分相关产业人员需要安排。昆钢确定了不让一位职工没有基本生活来源,不让一位有工作意愿的职工失去工作岗位的分流安置原则,妥善分流安置职工。

一是发动各级党政工团主动作为,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深入一线、贴近基层,在车间、班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一线职工、基层干部对分流安置职工的意见,释疑解惑,打消职工“恐变”的心态,赢得了职工对分流安置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出台一系列具有昆钢特点的政策,比如根据有的职工几代人和夫妻双方都在昆钢就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单亲家庭不纳入分流安置、夫妻中只能有一方纳入到分流安置等方式处理;三是在分流安置中将提高职工职业技能、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与有序分流相结合;四是拓宽分流安置职工渠道,通过搭建创业平台、成立人力资源创业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培训,促进职工再就业和转岗安置;制定了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运作方式,确保创业服务中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各分子公司创业服务中心已接纳富余职工3000多人,并为这些职工开展了餐饮、洗车、保安、小区门卫、置换劳务用工等业务;五是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鼓励职工自谋职业;六是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内部退养等方式稳妥分流安置职工;七是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分流部分人员进入公益岗位工作;八是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拓宽分流安置职工渠道。

2016年10月末,昆钢顺利完成9508名职工的分流安置。确保了职工稳定、社会和谐。

5.规范使用资金,促进人员分流安置

在去产能工作中,昆钢积极反映生产经营压力和人员分流安置难题,求得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2016-2018年争取到钢铁、煤炭专项奖补资金6.58亿元。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昆钢坚持严格按照财政部、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化解过剩产能奖补资金使用要求规范使用资金,收到的去产能专项奖补资金按照国家财政部及云南省相关文件要求,全部用于职工安置分流,并制定了昆钢的《关于化解过剩产能奖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明确了专项奖补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考核的具体要求,对职工分流安置相关费用按月进行分类明细统计,费用明细表经公司资产财务部审核,人力资源部审批后进行账务归集和资金发放,并建立了专门的资金发放明细档案和台账。奖补资金的管理使用过程中,工作到位、监管到位。2016年底,国家审计署昆明特派办对昆钢去产能奖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昆钢奖补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给予了肯定。

6.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效供给

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昆钢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有效需求。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和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传统动能转换。

一是“做强自己”,通过降低成本、技术提升、管理提升、产品结构优化等措施,集聚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延伸钢铁产业链。充分发挥昆钢500兆帕高强抗震钢筋和抗震型钢比较优势,按照“高端化、精品化、差异化和以产顶进”策略,加大推进抗震民居、电梯、立体车库用钢和耐火、耐候、高强等系列产品的场推广力度,加快对工模具、汽车、船舶、军工用的高强韧低密度钢等新产品的开发步伐。推进用钢产业发展。扩大钢铁产品深加工应用范围,围绕国家和云南省重大基础工程、大型公共设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大力推进用钢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抗震钢结构民房等。加快昆钢新区年产30万/年吨工厂化智能制造民居项目建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实施智能制造计划。围绕年人均年产钢达到1000吨的目标,研究采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互联网+”的实施,整合生产制造过程及上下游供应链等方面信息,形成大数据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走出去”发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努力适应国际产能一体化趋势,昆钢于2016年4月注册成立云南永乐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昆钢“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平台,为昆钢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主动相应国家倡议,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我省建设“辐射中心”战略,稳妥推进海外产能转移:以产能输出为基本出发点,针对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潜在国家开展系统、专业的可行性研究,明确地域布局;注重风险管理,制定详细应对举措,谨慎选择合作伙伴。目前,已与孟加拉国达成在孟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及200万吨钢综合项目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三是推动行业整合,基于昆钢所处行业龙头地位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对行业和产业发展形势的预判和考虑,昆钢将牵头整合全省钢铁资源,实现行业整合,设立云南钢铁集团,改变云南钢铁产业“小散乱”现象,促进全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进全省钢铁产业链、价值链整合,引导全省行业有序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态势。

四是加强产能合作,利用现行政策,盘活产能资源,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

7.成效

(1)同比大幅减亏

2017年,昆钢在淘汰了落后产能的情况下实现了技术经济指标大幅提升,能耗指标下降,管理基础得到夯实,经营效果大幅改善。全年营业收入933亿元,利润10.15亿元。2018年,继续推进产能退出的后续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组织结构和方式的调整与创新,聚集资源、集中精力推进高水平满负荷低成本安全优质的生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刷新,成本大幅降低、资产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在外部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和去产能、打击“地条钢”等积极因素带动下,2018年1-6月份,实现收入425亿元,利润7亿元。

(2)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顺利完成9508名职工的分流安置。在关停了280万吨产能的同时,人员减少近万人,而钢铁产量仅小幅下降,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还在用工上打破了以往职工吃大锅饭的习惯,改变了企业职工不同程度存在的“贵族思维”。

(3)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也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为加快转型发展夯实了基础,促进了企业转型发展。

(七)央地联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5年9月,昆钢引入华润水泥重组昆钢水泥建材集团,整合后成立的云南水泥集团全面引入华润水泥的经营机制和管控模式,经营业绩大幅提升,行业主导地位持续巩固,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52.36亿元,同比增长25.92%;实现利润总额约4.60亿元,同比增长350.00%。昆钢与华润集团在水泥项目上的牵手,是昆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引央企入滇、合作共赢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理念,继引入武钢集团之后,又一次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推进开放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成果。

昆钢控股引进华润水泥重组云南水泥建材集团后,明确新战略目标,优化商业模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企业联合、资产重组和低成本扩张的道路,央地联动发力,发挥国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优势,发挥港资企业管理严谨的优势,增强国有独资企业抗击风险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品结构、优化产权结构、促进文化融合、增强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实力,释放“央地混改”活力,主要取得的成效是:

1.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云南水泥集团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经济规模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呈现可喜变化。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集团先后并购整合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技改建设先进的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金江沧源、昆钢榕全、怒江昆钢2500吨/日水泥熟料技改项目,保山昆钢嘉华、凤庆习谦4000吨/日水泥熟料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水泥年产能突破2400万吨;普洱昆钢嘉华4000吨/日水泥熟料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水泥年产能突破2600万吨,水泥产能达到组建之时的5倍。同时,配套建设余热发电、水循环、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建设工业废渣综合处理、免烧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商品混凝土搅拌等新型建材,推行清洁生产,延长产业链,推进可持续发展。到2017年底云南水泥集团已发展成集水泥、矿渣微粉、新型墙材、冶金溶剂、水泥助磨剂、混凝土外加剂、建筑骨料、商品混凝土为一体的大型水泥建材企业。

2.产品结构明显改善

云南水泥建材集团自成立以来,按照“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水泥建材产品结构调整思路,改变了单一水泥、微粉产品状况,对水泥及微粉纵向延伸开发水泥助磨剂、混凝土外加剂、建筑骨料、商品混凝土、新型墙材——加气混凝土砌块、免烧砖、低温陶瓷复合材料、污泥固化胶凝材料、仿石材、透水砖、仿火山石;横向拓展了中热水泥、道路水泥、机场跑道水泥、复合水泥、钢渣水泥等系列新产品。在云南省内已形成产业链最长、品种最齐全的水泥建材企业集团。

3.产权结构更趋合理

云南水泥集团紧抓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快速推进行业兼并重组。按照云南桥头堡建设、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加快实施沿边境、滇西少数民族地区、滇东北贫困山区发展的产业布局。先后收购重组了大理金鑫、德宏奥环、楚雄奕标、迪庆鸿达、凤庆习谦、盈江榕全、金江沧源、怒江水泥、巍山等水泥企业。截止2017年底,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已由组建时的5家,发展到24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其中混合所有企业13家,中外合资公司5家,与省内民营企业、自然人合资公司8家,分布在全省13个州(市)24个县(市)。约有54%的子公司为混合所有制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实践,用“国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港资企业的严谨性”相互融合,促使水泥集团产权主体多元化,进一步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确保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4.企业文化多元共融

文化的积累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调到丰富、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不同地域的文化与不同类别、不同质的文化联系并不紧密,文化的存在状态具有地域分散性。云南水泥集团是个大家庭,拥有24家子公司,既有国企文化,又由西方文化,还有民营企业的地域文化。尤其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许多各自的特色。各有其长,各有其短。由于不同企业、不同地域文化形成文化的多元性。云南水泥集团经过近几年探索实践,总结出一条用国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与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融会贯通的成功经验,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集团管控模式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使集团的整体管理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逐步把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协同运作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成本和费用,实现多元文化在水泥集团这个大家庭中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共处。

5.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云南水泥集团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与昆明理工大、武汉理工大携手合作,利用昆钢冶金废渣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以应用技术研发为突破口,以产品的产业化为重点,开发出一系列高炉矿渣、钢渣的深加工新产品、化工新产品,逐步形成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附加值材料产业链和大型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冶金废渣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2017年使用价格较低、发热量高的无烟煤煅烧熟料,克服新型干法窑工艺要求的燃煤限制瓶颈,降低生产成本。使每吨熟料成本降低10元。到2017年底取得专利授权5项,共组织申报了30项专利,22项得到了受理,19项取得了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项。

6.企业实力不断提升

云南水泥建材集团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已从成立初期的资产总额37亿元,增加到102.27亿元,水泥产能从520万吨增加到2600万吨以上。产业遍布云南省13个地州24个县市,拥有25个子公司,其中混合所有企业13家,中外合资公司5家,与省内民营企业、自然人合资公司8家,分布在全省13个州(市)24个县(市)。云南水泥发展成为集水泥、矿渣微粉、尾矿固化剂、新型墙材、冶金熔剂、商品混凝土、钢渣处理、助磨剂、外加剂、工贸为一体的大型水泥建材集团,实现了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发展。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名列2017中国建材企业500强第45位,比上年上升10位。

(八)加强党建,增强发展凝聚力

1.持续全面从严治党,为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昆钢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发挥两级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紧紧围绕中心任务,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中坚持把好政治关、导向关,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担负起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责任,关心职工,关爱职工,为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担负起培养干部和人才的责任,把好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关。建立健全制度,吸引、留住、用好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协调企业各方利益和责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了昆钢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昆钢公司党委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等专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关键少数”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得到了提升,加强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和意识形态管理,干事担当的氛围更加浓厚,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2.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昆钢党委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思想力建设为基础、发展力建设为关键、凝聚力建设为保证、作风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班子成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了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统揽协调能力、发动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两级班子中营造了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干部、人才管理的工作制度和办法,形成了有利于科学选拔干部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系统学习、驻校培训的方法,着力培养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经受得住市场经济考验、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和具有与企业跨越式发展相匹配的知识、素质、能力的人才队伍,为昆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昆钢党委着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不畏困难、克己奉公、勤奋敬业、积极进取的党员队伍。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帮助党员树立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企业发展的信心,把党员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激励党员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围绕企业经济工作中心,不断创新党内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建立起具有昆钢特点的党内活动机制,激发了党组织的创造活力,促进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昆钢党委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深入持久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完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使全公司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勤勉敬业、抗腐防变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落实,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通过厂务公开、职代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了企业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畅通了监督渠道。廉政建设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形成了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好人的工作机制。

(九)“两化”融合,提升管理效率

20世纪90年代初期,昆钢组建成立了计算中心,开始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2000年以后,昆钢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持续改进’的总体原则,按照五层信息化架构来组织实施,持续推进昆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底层设备控制、过程控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一、二级系统,在三级建立了生产制造执行、生产调度、集中计量、质量检化验、条码管理、垛帐管理、能源管理等一系列的生产管理系统,在四级建立了较完备的以ERP为核心的覆盖采购、销售、生产、财务、成本、质量、设备、人力资源等模块的管理系统,在五级建立了数据仓库、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协同办公、合同管理、视频电话会议、资金管理等系统。2004年4月,昆钢正式启动ERP系统建设,一期建设有财务会计、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物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计量管理。2005年6月实施二期建设,有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会计。2007年10月启动三期建设,主要内容有:红钢及玉钢ERP实施、基础网络的建设、垛帐系统的开发;昆钢数据仓库、企业门户、项目管理、工业电视监控系统、成品条形码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桌面管理系统的实施。满足办公自动化运行的网络环境的搭建,为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信息支持。2008-2017年,昆钢先后建设了无人值守计量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物流管理系统、生产制造MES系统等。通过持续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昆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得到持续提高。

(十)多元并举,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

2006年,昆钢确立了“主业优强,相关多元”的发展思路,在钢铁主业做优做强的同时,延伸钢铁产业链和钢材加工产品链,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矿业、煤焦化工、水泥、装备制造业、房地产、电子信息、耐火材料、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业物流、有色金属加工等相关产业持续发展,形成一定的效益规模。2007年,相关产业、非钢产业收入达67.98亿元,成为昆钢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以来,昆钢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保持战略定力,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培养和打造一批成长性好、前景广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新产业,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的顺利过渡。钢铁、水泥、煤焦化工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自营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新材料、钢构置业、地产开发、重型装备制造、国际贸易、养生敬老、职业教育、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快速成长。

2018年,形成“钢铁筑基、多元并举、产融结合、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昆钢非钢产业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公司资产总额由2007年末的294亿元增加到2017年末的807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6%;销售收入同比由2007年的22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33亿元,其中非钢业务收入由157亿元增加到544亿元。其中,2014年非钢产业收入以425亿元首次超过钢铁产业。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绿色发展,重视节能环保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指导下,昆钢积极推进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从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入手,“三废”实现了再利用、再循环,并把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结合起来,生产工艺流程不断优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持续显现。公司本部已完成转炉煤气回收改造工程,全面实现了炼钢转炉煤气、蒸汽的回收利用和负能炼钢。吨钢综合能耗持续下降,2007年,吨钢综合能耗为658千克标煤,与1980年的1872千克标煤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了1214千克标煤;1999年到2007年利用余热余压累计发电22.93亿千瓦时,创造经济效益9.17亿元。采用国内技术在全国钢铁企业中首家实现烧结工艺纯低温蒸汽发电。连铸钢坯实现热装热送,节约了轧钢加热能源。对风机、水泵进行了变频调速改造,每年可节电约350万千瓦时。公司总部实施“绿色照明”改造,年节电130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501.8万元;对高炉生产用水、回水设施和炼钢系统除尘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进行改造,并提高了生产水的循环利用率。国家双高一优项目——干熄焦项目的投入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提高了空气质量。昆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环保“底线”思维,以节能减排为中心、以目标管理为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关键、以监督管理为保证,通过“管理优化、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三个途径,认真扎实推进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2007年率先在云南省内成立“节能减排中心”,2016年组建云南天朗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结合国家环保政策开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能耗指标明显下降,环境保护水平大幅提升,“三废”实现了再利用、再循环,并把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结合起来,生产工艺流程不断优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持续显现。2017年钢铁主业吨钢综合能耗完成546.7千克标煤/吨,比2007年下降111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降至2.45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量6865吨,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部达到政府要求。现役六套烧结(球团)烟气脱硫设施同步运行率100%,同比提高0.70%;综合脱硫率93.61%,同比提高1.89%。资源综合利用自发电量达16.07亿千瓦时,每年余热余能发电装置发电11.7亿千瓦时以上,价值5.3亿元以上。通过推进风机水泵节电改造,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推广绿色照明等工作,实现了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树立企业节能减排的良好形象。

(十二)和谐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昆钢把发展目标和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努力做到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改革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使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绩的提升而不断改善。从收入情况来看:自1978年起,职工收入持续增长,2001年到2007年,在职职工收入按年均15.78%的幅度增长,2007年职工年收入为1977年的64倍;从居住情况看,昆钢和平解放前,中国电力制钢厂和云南钢铁厂的工人住的是简易工棚或租住农村的土屋。解放后,职工住入新建的土木结构平房和两三层的楼房。20世纪70、80年代,职工开始住上三、四层有卫生间和阳台的楼房。从1999年至2007年,昆钢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花大力气开展民用住宅建设,先后投资了9亿多元,用于民用建筑,新建住宅面积达184万平方米。原来的平房逐步被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楼房所取代。到2007年底,小高层、高层电梯住宅拔地而起,一户户职工家庭迁入新居;就道路条件来看,以前昆钢的道路坑坑洼洼,职工形象地比喻为“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现在在巡道树护卫下的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把厂区、生活区连在了一起,四通八达……

从2004年起,开始实行企业年金制度。职工五大保险平稳运行。同年,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互帮互济,缓解了患病职工的实际困难。2006年到2008年,组织了6万多名在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2007年以来的十年,昆钢员工收入累计增长65%,用于员工教育培训经费达4亿元以上,2007年至2017年,节日慰问困难职工18384人次,发放送温暖资金1434.19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入学资金565.79万元,昆钢帮困解困资金资助各类困难职工44132人次,资助金额5500.7万元。参加云南省第四至十三期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对75577人次补助金额5506.31万元。工矿棚户区改造新建住房11007套,共计建设廉租房、公租房12308套,发放住房补贴3.8亿元。坚持覆盖全司员工的医疗体检,做好职业病防治,推行员工“班中餐”,发放节日慰问金,以安宁市“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改善道路交通条件,绿化美化生产生活环境,修缮老旧生活区设施,健全社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好家风建设,举办各种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职代会作用充分发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累计环保投入超过10亿元,提取并使用安全生产费用13.6亿元,向社会捐助资金1.7亿元,落实扶贫项目29个,构建了企业利益、员工利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职工共享改革开放、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二、昆钢改革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一)科学发展,是国有老企业振兴腾飞的必由之路

昆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说明,抓住发展就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抓住了国有老企业振兴腾飞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昆钢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不发展就没有今天现代化的昆钢,更不能解决昆钢面临的各种问题。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企业就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改革开放,是国有老企业焕发青春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昆钢正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革除旧体制中的积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走上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革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体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就能开拓国有企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解放思想,是国有老企业搞好搞活的一大法宝

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是新时期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正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冲破了旧的思想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正确认识和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创了搞活国有企业的新局面。坚持解放思想,破除习惯思维,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开启新的发展路径,国有企业必然能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四)坚持党的领导是把握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是昆钢战胜困难最显著的特色

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核心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扎实推进企业党建工作,把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转化为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思路和措施,才能抢抓机遇,加快昆钢发展。

(五)坚持创新驱动是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进步的灵魂。创新驱动、战略引领、科技引领、人才兴企,强化基础管理,提高集团管控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只有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依靠创新把牢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昆钢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深化改革是破除各种障碍的活力源泉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是昆钢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和释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昆钢建设成为经得住市场严峻考验,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企业。

(七)坚持依法治企是理顺管理关系的有效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只有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将企业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在法治框架内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不断提高企业规范、科学管理水平,才能保持昆钢健康发展。

(八)坚持以人为本是战胜各种困难的基本前提

团结和依靠职工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长青基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昆钢长久依靠最深层次的动力源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聚合广大干部职工的磅礴之力,才能使昆钢在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三、企业展望

党的十九大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新的更高要求,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企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今天的昆钢正秉承着光荣与梦想,不忘初心,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阔步前行。

未来,围绕产业转型和管理转型,昆钢将继续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钢铁筑基、多元并举、产融结合、绿色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昆焦转型”和“本部搬迁转型”两大转型项目建设,打造三大产业基地:

打造安宁草铺智能制造基地。对现有安宁本部钢铁生产线实施环保搬迁改造,在安宁草铺建设一条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钢铁生产线。并结合国家推进装配式智能钢结构建筑和发展绿色节能产业等相关政策,以延伸钢铁产业链、发展先进智能制造业为主导,打造一个全新的绿色节能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打造工业遗址文化旅游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利用昆钢本部钢铁产业搬迁后腾退出的近一万亩土地实施转型,以“文化+工业旅游+新兴城镇化”为主题,发展工业遗址创意文化主题公园、工业大数据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沿螳螂川特色经济带、生态休闲公园、游客公共服务园,配套发展大健康、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产业,在安宁市打造一个千亿级生态文明产业新高地,争创国家转型发展示范区。

打造昆明宝象临空国际物流产业基地。以原昆明焦化厂为核心,借助其位于昆明空港核心区的区位优势,规划1万亩土地打造宝象临空国际物流产业基地。致力于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现代商务、高端制造、老工业遗址文化创新五大产业,努力打造高效联动、多产业聚集的生态型临空产业园。

同时,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现代物流电商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至2025年,完成产业生态圈打造,将昆钢建设成为区域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大型企业集团。

猜你喜欢
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