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毛
高中是我最痛苦的三年,我长相一般、性格怪异、数学不好、没有朋友。丢在人堆里被人多看一眼,还可能是因为胖。
微信后台一直有读者让我讲讲高中生活,现在想到那段日子,只有几个模糊的画面:一直在教室低头做题、走路速度很快、回宿舍一周洗一次衣服。两点一线,周而复始。
我的生活只有“高考”,一切重心都围绕着这两个字。每天看着课桌上刻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就难过,只希望快点考完去开始新的生活,心想“不管考上什么样的学校都成,只要别再过这种随时要爆炸的日子了”。不过等我大学毕业几年后,我才发现:
从走出考场到现在快十年了,经历过各种期末考、考研、考证、实习、工作、做方案,但没有哪件事能跟高考一样,让我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和毅力。我不得不承认,当初为了一个目的拼命往前赶的样子,实在是酷。也很难再有了。
不要因为跟某个同学关系好,为了去他的城市,而放弃更好的机会。值得交的朋友,哪怕几年不联系,突然聊起来,还跟在一起时一样。对一个人永久的认同,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而打折。高考也意味着你跟很多人必须各奔东西。
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多年后你会发现,你的心里也只容得下那两三个人,无论怎样,他们始终在你心里占有一席之地。当然,适当的时候你可以听取家人的建议。
当然普通学校也有牛专业,但不多。中国985毕竟只有不到40所,大多数考生都没有那种福气。但不管你最后去了哪所学校哪个专业,没什么好抱怨,既来之,则安之。
如果你遇到这种人,工作好几年了,还整天把自己名牌母校挂嘴边,这样的人能力应该都不怎样。比起学历,你要多找点时间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开拓下学识眼界、或者多结交几个行业朋友,这些对你加薪和跳槽是有益的。
一开始你会跟室友走得很近,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出去逛街,但适当的时候要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你们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你们各有各的人生。
我从小到大一直独来独往惯了,大学四年几乎都是一个人捣鼓自己的事。图书馆是我最常去的地方,我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里面度过的。大学没写过一个字小说,但每天都在看。我所有的文字基本,都是在那时候打下的。工作后我还保持着阅读这个习惯,越读越想读,毕竟有书的时候,可以暂时从现实逃离。
设想下,在全班面前讲自己家里有多困难,爸妈有多没用,然后让同学投票,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我大学四年几乎没花家里的钱,学费也是办了贷款。在我毕业一年时,我就把两万块钱贷款还光了。在班里,虽然我经常逃课去图书馆看书,但成绩还算不错,年年拿奖学金,这给我的生活减轻了不少压力。在加上寒暑假出去打工,能赚个千把块,所以我还算幸运的。
工作以后,很难交到学生时代那种朋友了。读书时交的朋友,没有太多市侩气,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三观一致的基础之上。最主要的是你们有大把时光可浪费。
躺在草坪上晒一下午太阳,挤上公交车去吃某个好吃的,也会在深夜蹲坐在操场上分享所有的秘密。毕业以后,不管我走多远,只要一通电话,我的朋友们随时能提醒我别走偏了。
读高中时暗恋一个男孩,高考前因为知道他跟别的女生谈恋爱,我经常在晚自习躲到黑漆漆的操场哭。我当时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喜欢上别人了,或者再也不会这么用心爱别人了。后来我们到了不同的城市读大学,也没联系。毕业后他来上海找我吃饭,看着对方,也是唏嘘不已。不要太过纠结在某个人某件事上,离开高中,你还会遇到更多人更多事。读书时谈几场恋爱,对你毕业后看人是有帮助的。
你可以不喜欢你的学校和专业,毕竟毕业后还做本行的人太少了,但你一定要摸索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高中就想当记者。大学读的是新闻学,填报志愿前两个都是新闻学专业,最后一个是汉语言文学。很执着,也很幸运。大学四年我都过得还算充实。读书、出去采访,写新闻稿。
不过当我毕业时,我又在怀疑自己可能不是很喜欢当记者,就进入互联网行业了。等我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年,又厌倦了这个浮躁浮夸的行业。我开始写小说,讲故事。虽然时常也会怀疑自己,但还算顺利,至少现在是愿意用这种方式活下去的。
我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也可能五十年后都没能找到答案。但不管怎样,我希望你能明白,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以后,你都有时间去摸索。你要做好准备,你可能会在办公室里呆到五十岁,你也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辞职离开。
当你早就习惯低头捡六便士的时候,我希望你别忘了洒在你脚上的月光。只要你抬头,一定能看到天上那久违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