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群花
摘 要:随着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增大,尤其需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所以在教育改革中,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处理生活中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受到年龄阶段和性格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很难一直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加之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当代的信息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以此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现状;养成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主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以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的地位,學习主体性得不到彰显,学习效果也相当一般,最为明显的后果便是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教师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引路人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科目一直都是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数学科目也就要求,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能掌握好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独立思考的方法,这才是学生全面发展并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今后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时期,学生年纪较小,性格活泼好动,专注力较差,在入门阶段容易对数学等需要思考和理解的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针对小学生的教育中,更需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视,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这种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助于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在数学方面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引起学生在未来生活对于未知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存在的问题
1.没有及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如果想要培养学生动力思考的能力,就要采取正确的办法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但是现如今,许多学校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授课的时候,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滔滔不绝的宣讲,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仅仅处于被动吸收的位置。此外,老师的授课模式和题目也是程序化的,体现不出创新的思想。学生在写课后作业的时候,也是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练习,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2.教学内容没有对独立思考的培养。由于现代教学的功利性还是十分的明显,老师对学生进行授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应试教育的观念严重的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数学教学片面注重教学比分和结果,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以加强学生的布局在课堂的知识。重学生课业负担,使得个体缺乏的时间,这使得被压抑了很久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存在,甚至有些学生数学独立思考产生了厌倦,缺乏独立思考空间。
三、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
1.结合实际生活,实施趣味教学。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数学非常枯燥乏味,大多数知识点根本无法理解,时间长了就会放弃学习数学,并因此对学习数学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老师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逻辑性和趣味性。作为一名小学生,如果对知识没有了学习兴趣,那就更谈不上独立思考能力。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先更改课堂气氛,让其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环境中学习。要想将趣味教学实施起来,老师就需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2.善于鼓励,大胆质疑。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除了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进行巧妙引导之外,还有一项工作应当贯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那就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给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小学数学学习重点在于为学生构建系统的数理基础,为其他科目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计算技巧,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标准答案虽然只会有一个,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可以有很多,因此学生可以针对其他人的解题方法大胆质疑,通过独立思考开发出自己的方法。
3.注重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通过课堂教师的讲解,学生也需要课下进行反省和消化。为此,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以外,也需要布置适当地作业,帮助学生温习和练习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必须要控制数量,提升作业质量。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将全班的学生进行分组,保持每一组的成员都有学生能力优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再由学生自主选举,推出两名干部,一人担任组长,另一人担任副组长。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将每一个学习任务发布给学生组,由组长和副组长监督其他学生完成作业。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由每一个小组的组长阐述自己小组的解题观点和剖析过程。在所有成员轮流担任结束以后,再将学习小组打乱,重新建立学习小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课下学习的质量。
四、结语
教师在认识到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作用后,创造出更多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学习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利用创新的理念和途径,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和探索积极性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