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
次次考第一的学霸女儿高考失利,考研时又不敢进入考场,甚至想要自杀。这个孩子究竟是怎么了?
考研当天,小巍在考点门口徘徊了很久,最终还是没能迈进考场。她顺着马路走到河边,爬到桥上想要跳河自杀,被水警发现后救下。随后的一个月,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见任何人,靠每天一餐外卖和手机度日,家人慌乱无措却又无可奈何。一天,她突然提出要见心理医生,父母立刻满足了她的要求,我才有机会听到小巍的故事。
妈妈口述:我都放下了,为什么她还放不下?
小巍今年22岁了,却越大越不让人省心!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熬到头!
从上高中开始,她就开始“作”。3年中每考一次试,成绩就会滑落几名,最后从一个优等生沦落成差生,没有好大学念纯属她活该!上大学后,她三天两头跑去外地见网友或者翘课躲在宿舍里睡觉。我劝她和身边的同学做朋友,她却说:“这个学校里的人层次太低,和他们混在一起有什么前途?”
仗着几分小聪明,她混了张毕业证。但是,我和她爸爸早就放弃她了,她再也不是我们那个听话懂事的学霸女儿。
大学毕业后,她又闹着要考研,我说:“你大学都没念好,考研干什么?”她从不正面回答我,逼急了就把自己锁在屋里不出来,我索性不去管她,想考就考吧。但是,女儿在考研当天想要自杀的事吓坏了我,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孩子这个极端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我承认,我的教育可能有一些小偏差,比如我很严厉,经常惩罚她。为了让她养成好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吃完晚饭我就把她摁在书桌旁,写不完作业甭想干别的!小巍总说我“不讲情面”,可是她明明是受益者,否则她的成绩能那么好吗?
小巍上高中时,我生了二女儿,有几年的时间我把身心全都扑在老二身上,没时间理她。结果,她的成绩越来越差,等我发现时再管她,她也不听了。高考失利后,我就看开了,成绩已经不行了还能怎样?考研纯属她自己的意愿,看她那学习状态,我没抱任何期望。我就不明白了,连我都看开了,她为什么还放不下?
女儿口述:妈妈问我要成绩,我想要的只是爱
我又让妈妈失望了,高考失利后,我想通过考研扳回一局,但我实在没有勇气迈进考场了,我害怕自己再失败!我的心态崩溃了,学不动了!
从小,妈妈就只看重我的学习成绩。记得小学二年级,她来接我放学,因为我期中考试数学得了99分,差点儿把我扔在马路上。她在前面走,越走越快,我背着书包、提着水壶,几乎是一路小跑地追着她,真怕妈妈再也不要我了。那一次我就记住了:以后一定要努力,努力到妈妈满意为止。
后来,我次次都考班级第一,拿奖拿到麻木。我把得到的奖品文具随意地送给周围的人,因为看着自己的战利品,我完全找不到开心的感觉。我多希望妈妈能夸夸我,或者这些好名次能让她更开心一点儿。但是,妈妈还是只忙着工作,不搭理我。偶尔考得不好时,她才会抽出一些时间教训我,这种时候我才能感觉到,她还是我熟悉的那个妈妈!
我也曾渴望过,如果我的妈妈能像别的小朋友的妈妈一样温柔就好了。后来发现她做不到,我就劝自己放弃了。可是,妹妹出生后,我看着妈妈温柔待她的样子,总是阵阵心酸。我小时候,她是不是也这样温柔地对待我呢?可为什么上学后,妈妈就变了呢?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我突然不想努力学习了。
浑浑噩噩地过完大学的生活,可我没有勇气面对社会,不想长大。所以,我想通过考研证明自己,找回曾经的自信。可是,我越看重结果越慌乱,越想看书越看不下去,我不敢进考场,再也不想让任何人看我的笑话了……
分析:父母的孤注一掷,会成为孩子的终极审判
为何妈妈已经放弃期待了,小巍却仍然执著地追求成绩和学历,甚至宁可去死都不愿意面对失败的局面呢?
那只有一个可能,小巍已经习惯视成绩为自己的全部,成绩等同于生命的意义,除此之外,她找不到任何的价值。很显然,这是父母教育的结果,是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因为妈妈太过于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内心的关心,导致孩子认为妈妈对自己的爱是和优秀的成绩挂钩的,一旦没有这个价值,自己也将失去妈妈的爱。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和定义孩子的成败,那一旦孩子在这方面遇到挫折,面临的打击也注定是毁灭性的。从小巍高考失败后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出:一方面,她逃避失败,屏蔽一切和外界的接触,看似不想被别人说,更主要的是害怕来自内心中的自我否定。这么多年,她早已将妈妈对她的要求变成一种自我要求。
另一方面,小巍仿佛在向妈妈讨债,通过犀利的言语和放荡的行为,折磨家人。上大学后,她想用不听话的行为唤起妈妈的关注,但换来的只是家人的失望和放弃。她愤愤不平,越和妈妈纠缠就越痛苦,却又欲罢不能。
有多少亲子关系是由爱生恨,又有多少妈妈和孩子,仿佛是一辈子都拆不开的怨偶彼此折磨。每次,小巍被内心中的自我否定深深地折磨时,只会通过折磨妈妈宣泄一点点压力。
对策:让我们共同面对失败的局面吧
在咨询中,母女俩都多次痛哭流涕,看得出来,妈妈也很内疚。一次交谈中,小巍甚至说:“妈妈,我恨你,你把我养坏了,现在又不理我了,你让我怎么办?”谈到自杀的话题,小巍妈妈说:“你去吧!你走了我也不活了,我们一起走,你就满意了吧!”
但是,不管是飙狠话还是说丧气话,对于现在的困境都没有任何帮助。小巍既不需要强势的妈妈,更不想看到现在这个“窝囊”的妈妈,她需要的是一份健康、正常的母爱。
我让她们进行情境扮演,模仿两个人在家中的互动。小巍坐在书桌前玩儿手机,妈妈端着水进来,想和孩子交流,想了半天,才说出这样一句话:“别玩儿了,休息一下眼睛!”
果然,小巍没有放弃任何攻击妈妈的机会:“你怎么知道我在玩儿?我用手机看书呢……再说了,我不看手机干什么?”
于是,妈妈急着为自己辩解,一再强调自己的“好心”,小巍更生气了,几乎忘了是在咨询室,几乎要把妈妈推出门。
我叫停了角色扮演,问小巍妈妈有什么感受。她说自己很害怕也很愤怒,害怕女儿攻击她,愤怒则是她觉得这不是她一个人的责任。这种矛盾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一味地辩解和解释,只会令事情更糟糕。
我试着让小巍妈妈承担部分责任:“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无论女儿说什么,你都听着,试着理解和接近女儿的真实感受,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巍妈妈半信半疑,回家后还是这样做了。一旦激怒女儿,她就立刻沉默,不为自己辩解,耐心地听女儿说话。小巍说够了,就不再提这些事,反而换别的话题聊。她发现,这些日子孩子特别愿意“指使”她,一会儿让她拿拖鞋,一会儿让她倒水,小巍妈妈和我的约定也照做了。慢慢地,她发现小巍似乎没有那么愤怒了,也不再一个人躲在屋里,偶尔还会和妹妹聊天。母女俩还爆发了两次比较激烈的争吵,但吵过之后,两个人又回到之前的平静状态。
再回到咨询室里,母女俩已经能够对话了。我们一起和小巍讨论她的未来,我欣喜地发现,小巍能够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妈妈也学会用女儿需要的方式支持她。更重要的是,母女之间的对话沟通让小巍妈妈的价值观渐渐改变了,她不再把学习成绩看得比孩子本身更重要。这不仅改善了她和大女儿的关系,二女儿也会因此受益。
能够和孩子守住失败的境遇,能够承受住来自孩子的愤怒和攻击,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亲子关系。只有当父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孩子才會思考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