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歌颂母爱,伟大而无私。妈妈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孩子,的确很无私。这个孩子是我的,我要对他好,这是母爱最原始的驱动力。
但是大人难免身陷各种情绪和外界环境中,所以初衷是很好,但是在给予好的同时,也很容易夹杂着其他。
比如,情绪不好的时候,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会对孩子莫名发脾气,虽然事后可能后悔自责,但是发了就是发了。还比如,在对孩子好的同时,也带着许多期许,比如你要学习好、你要脾气好、你要尊师友善、你要敬老爱幼,如果哪个没有做到,就会流露出失望、不值得、白对你好了等情绪。
不是说这样父母之爱就不伟大了,而是,我们很少去琢磨,孩子的爱也是无私的。
举个小例子,如果孩子某天因为一件小事作起来,突然大发脾气,我们很可能会教训他,教育他,遏制他这种不当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情绪不好,因为一点芝麻事,小题大做,在家里发脾气,孩子就不能批评我们,反而很可能跟着吃瓜落儿,挨熊。常见的有“这么晚了还不睡觉”“玩具怎么扔得到处都是”“作业还没写完”……很多平时不是事的事,想發火时都能拿来说。
发现没有,两种情况,都是孩子挨训。
但是,孩子往往很理解,觉得妈妈都是为我好。我就是,晚上如果困了就忍不住发脾气,而且火气比平时大很多。孩子总是眼泪汪汪地听我训她,然后乖乖去睡觉了。等第二天醒来我发现小题大做,很不落忍,再和孩子沟通检讨自己脾气不好时,孩子总是说:“没事儿妈妈,那我也爱你。”
好感动。每次她这样说我都好感动。
这样的话,通常出现在我犯错误的时候,比如我弄坏了她的玩具,忘记了答应她的事情,打翻了东西,或者旅行丢东西,等等,我说很抱歉,她总是带着无奈,又带着理解地说:“没事,那我也爱你。”有时还摸摸我的头。
可能你的孩子不是这样表达,但是他们会用其他行为表达爱。而反观我们呢,我们能在孩子做了错事,或者考试考砸了、摔坏了东西、丢三落四的时候,还对他们表达爱意和理解吗?
或许很难,但我们可以努力。
我是一个有很多毛病的人,唯一的优点是常常反思自己、觉察问题,所以,我会及时和孩子沟通,告诉她妈妈做的不好,请她指出我的不足,也因此我们在情绪上非常亲密。如果你还没有和孩子这样沟通过,也可以试一试,你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爱我们。
他们知道父母的不完美,还全盘接受。如果亲子之间能够常常这样沟通,既表达自己的情绪,又倾听、理解对方的情绪,那么亲子间的情绪亲密感就能实现。
情绪亲密起来,爱才能准确无误地传达。
[—请参阅本期P9《亲密感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