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文斌
1987年秋,当时还是河南省南阳市市委宣传部干事的二月河完成了其“帝王系列”历史小说的第一部《康熙大帝》,锋芒初露。《康熙大帝》在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广受欢迎,一些地方电台开始趁势而上,国内几家出版社闻风而动,都想承揽二月河的后续创作,培植“潜力股”,为举步维艰的出版业务拓展市场,远在华中的长江文艺出版社也不例外。当时,33岁的周百义还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助理编辑,刚进出版社不久,急需业绩站稳脚跟。周百义寻思自己的老家在河南信阳,与二月河算是河南老乡,可以以此拉近距离,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跟出版社领导主动“请缨”,急匆匆地赶去了河南南阳。
周百义先后去南阳市委宣传部和二月河狭小简陋的家里拜访、约稿,恳请二月河將后续作品交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但二月河没有表态。显然,此时二月河的小说方兴未艾,出版单位会纷至沓来,“皇帝的女儿”何愁嫁?况且周百义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二月河与他素昧平生,毫无交集。但周百义锲而不舍,“不撞南墙不回头”,通过几次软磨硬泡,终于以自己的执著打动了倔强的二月河。
在一家招待所客房里,周百义与二月河再次进行了洽谈。周百义热情洋溢地对已经心动的二月河说:“你走过了‘黄河(出版社),再走过‘长江(出版社),你就占领了全中国。”“我们将最大限度地保持您的作品风貌,不做大的修改。书一出,即支付稿费,百分之百尊重您的权益。”还表示自己“就住在南阳,你写一章我带走一章”。而二月河对自己的“帝王系列”第一部《康熙大帝》出版前的曲折艰辛记忆犹新:第一卷的前十章,黄河文艺出版社“看稿子用了半天,对他进行知识考核倒是用了两天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二月河终于答应将正在酝酿中的《雍正皇帝》交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收到了《雍正皇帝》的第一卷《九王夺嫡》的书稿,但意想不到的是,在编辑部的选题论证会上,居然卡壳了。因为,当时国内有个叫王云高的作家,也写了一本《雍正皇帝》,同名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播放过,大家认为同一题材重复出版没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周百义只得面见出版社总编辑田中全,将书稿直接呈送总编过目。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田中全在审读意见中批示“难得的历史小说佳作”,最终决定及时出版!这期间有个细节特别值得一提:由于二月河习惯在笔记本上写作,书稿的字迹非常难认,周百义便在每一页上将模糊的字迹一一描清,付印前还重新誊写了一遍。
长江文艺出版社与二月河最初签约实行的是稿费制,千字仅二十元。为了能让二月河“多拿一点报酬”,合同未到期,周百义又主动与二月河商议把稿费改为版税。完成《雍正皇帝》第二卷的编辑后,周百义被调到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工作,但他一直以“义务编辑”的心态,坚持协助将《雍正皇帝》的三卷书稿全部出版。
《雍正皇帝》出版后好评如潮,仅仅当年就销售了6万多套。1995年,《雍正皇帝》获湖北省优秀图书奖。1998年,以《雍正皇帝》为底本改编的60集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
真诚的合作让二月河与周百义之间建立了相互的理解与欣赏。三十余年,有多家出版社找二月谈再版和版权事宜,二月河都一概回绝了。《雍正皇帝》爆红后,二月河甚至不止一次地提出降低稿费。而热潮之后,周百义感觉二月河在文坛上相对沉寂时,又撰写多篇文章对二月河的作品进行评介,还亲自设计二月河每卷小说上的“广告语”。二月河说:“除了长江社,我不同意其他单位出我的小说!”《二月河文集》结集前,二月河即使已有经纪人,仍我行我素地把文集给了长江文艺出版社。
多年后,当年的“年轻编辑”周百义已成长为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二月河在《一个作者对编辑的祝福》中,回忆了他与编辑周百义一起走过的岁月,由衷地感叹:“友谊如一杯浓酒,越久越醇厚。”
有人说,生活中的二月河很实际,不温不火;有人说,文坛上的二月河提得起放得下,看淡潮涨潮落。真正的二月河却大雅亦大俗,大开也大合。
(编辑 紫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