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同课异构”教研方式被引入到英语教研活动中。基于此,文章从“同课异构”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浅谈“同课异构”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汪芳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陕西 西安 710065)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0-0128-02
“同课异构”教研方式是根据每个从业教师个体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对象的不同,用多种备课方式和手段对同一节课程的内容进行结构重组、思维转换,创设专业引领、自我反思的教研文化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发展。为了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应明白“同课异构”教研方式在英语教研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不仅是学习者,而且是研究者,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和课堂进行研究与反思。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同课异构”作为一种广泛运用于高中教学的教研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师深化“教师即研究者、课堂即研究点”的教学理念,让参与的教师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研究和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参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同课异构”为众多教师提供了观摩和吸收其他教师教学成果的平台,改变了当前教师想要完善教学方法却缺少途径的现状。通过比对研究,教师可以边教学、边思考、边学习、边提高,走教育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
1. 体验式学习理论。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理念以及其他多位学者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该理论是指在设定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者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进行真实的实践或者体验,然后通过反思、感悟分享,实现自身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提升与重构的一种学习方式。
2. 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他认为“群体活动的方向同样决定于内部力场和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要改变一个个体,最好从改变他的生活群体入手,因为任何一个个体都有群体归属感,都不愿意被他所属的群体厌弃”。
三、研究方法
1.“同课异构”的计划与准备。
(1)确立课题(教学内容)。本次活动由高二年级英语备课组组织,以三位青年英语教师为实验对象,高中英语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以及省级英语老专家为评委,考虑到班级的教学进度,备课组商讨确定教学内容为“人教版”Module 5 Unit2 The United Kingdom 的阅读课。
(2)备课前的准备。教师确定上课内容之后,就开始备课流程。此时,青年教师与各自“传帮带”中的“师父”一起研读教材,各自划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然后通过沟通比对各自对备课内容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的认识。在对比的过程中,青年教师要明确自己与“师父”在课程重点和难点认识上的不同,明确哪些内容可以不同,哪些内容必须一致,这可以有效帮助青年教师抓住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水平。
2. “同课异构”的实施。在充分的沟通后,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教学风格制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點和实际英语基础的教学方案。通过课程反思和评委老师的课堂观察,青年教师可以判断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课后研讨与反思。
(1)课后研讨。“课后研讨”是‘同课异构的关键环节,如果各方配合得当可以使“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事半功倍,更快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课后研讨由授课教师先说课,然后再简述授课过程中授课对象的效果反馈。评委老师根据听课前确定的观察点对不同的课例展开比较、点评和讨论,最后提出相对统一的总结课例。课后研讨充分结合个人的授课优点和集体思考的智慧,可以提高广大参与教师的教学水平。
(2)教学反思。教育学系统有一个著名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本次活动中,课后反思对于三位参与授课的青年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后,三位青年教师对备课、上课等过程进行或深或浅的反思,这些反思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以下为其中一位授课教师撰写的本次活动的案例材料。
案例:英语组“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
第一部分:任务准备(确定课题,明确要求)
备课组商讨确定教学内容,青年教师与各自“传帮带”中的“师父”一起研读教材,各自划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然后通过沟通比对各自对备课内容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的认识。最后青年教师写出教学设计详案。
第二部分:个体说课(“师徒课前研讨”)
青年教师与其“师父”就各自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交流,说明课程中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由。
第三部分:课堂观察
带着听课任务,高中英语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以及省级英语老专家对青年教师的Module 5 Unit2 The United Kingdom 的阅读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
第四部分:课后研讨
课后,先由三位参与教师说课,简要叙述备课思路和教学设计。然后,评委教师针对三节“同课异构”的课进行重点点评。
第五部分:活动总结
最后,英语教研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第六部分: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