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英兰
摘 要:国内、国际电子商务发展,促使航空物流业迅速发展,提高了企业对航空物流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设置了《民航快递》课程,用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但其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不利于人才培养,因此,笔者从航空物流业现状,先阐述当下企业用人需求,然后分析高职院校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对推进高职航空物流专业《民航快递》课程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航空物流专业;民航快递;教学改革;电子商务
一、我国航空物流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巨大的货物流通量,加大了物流更快更高效的需求,从而使得一大批航空货运企业,比如顺丰航空、圆通航空、扬子江快运等等迅速崛起。此外,隨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为航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航空快递量剧增,航空港货运业务操作日剧繁复。
二、航空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具催生了航空快递的业务量,航空港操作也将日渐复杂,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的形势,航空物流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快递操作知识,还必须掌握报关报检以及国际单证等知识,才能应对激烈的竞争,在纷繁复杂的航空港业务中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基于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大力加强《民航快递》这门课程的建设,强化快递操作和报关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尽可能实现与实际岗位的无缝对接,把培养具备专业高精技术、综合素质过硬、适应企业一线技术岗位的航空物流技能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三、高职航空物流专业《民航快递》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够细化
目前,《民航快递》这门课程只有少数的民航高职类院校设置了,是一门较为“小众”的课程。这样既意味着特色,但也说明课程研究者甚少,专业化程度提高难度较大。此外很多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没有在课程设置的内容里,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多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对于民航快递工作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更不用说掌握有关技能。
(二)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
目前,设有这门课程的高职院校教学仍以理论为主。由于本身工作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有很高的实际要求,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学生很难在培训中运用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严重差异,学生在航空货运企业工作中实践技能不强,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致使自身无法胜任具体岗位。
(三)教学师资有限
教材和教师是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当前《民航快递》教材种类非常少,教师能够直接参考的资料也非常少,这就意味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学习背景和实习实践经验。然而当前航空物流师资缺乏,他们大多是从工商管理等其他专业教师转移多来的,也没有相关的工作实践经验。同时,由于所设置课程院校太少,教师也很难得到该门课程系统的培训,造成了教学的一定困难。
(四)实训环节无法落实到位
目前高职航空物流人才的实训多为常规的物流环节实训,而涉及国际业务部分,也只是设置报关、报检、单证课程,《民航快递》课程所需的综合操作实训却没有。专业实习环节,因校外实践机会有限,往往只推荐给比较优秀的少数学生参与。到了毕业实习环节,大部分学生缺乏针对性地专业对口实习,因而无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岗位实际操作有机融合起来。
四、高职航空物流专业《民航快递》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改革措施
《民航快递》作为高职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在民航高职院校设置极其必要,但是当前其教学不适合大环境,因此笔者提出几点改革措施,内容如下。
(一)丰富教学内容
1.更新教学资料
《民航快递》课程教材稀少,专业教师难以及时获取足够的行业知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学校相关课程的教研室可以组织教师自行编制教材,或者逐渐淡化教材,以教案和讲义为主,并在充分整合知识的基础上整合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政策,以真实业务为案例,及时修订教材和教学,拓展知识水平,强调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2.更新教师知识储备
提高《民航快递》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专业的教师。对于缺乏的教师资源,航空物流专业增加引进更专业和权威的海外教授、专家以及培训应成为当代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趋势。此外,学校应尽可能地安排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培训,同时教师自己不仅要做好课程准备,还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和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3.扩展课堂
《民航快递》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对于操作性和实务性较强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安排业内人士进行讲座,加强学生对现实状况的了解,比如积极邀请行业专家指导学习,使师生能够学习到最新、最先进的知识和工作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邀请精通航空物流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业务专家将成为“职业培训师”,并不时对最新的行业形势进行解释。此外,学校还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整合此两种更新知识渠道融入教学体系,为提高实践培训质量奠定基础。
(二)突出课程的综合性
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航空快递技能的掌握,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比较高。其中,知识方面,要在进行《民航快递》课程教学之前,做好航空物流专业在《报关》、《报检》《单证》方面的教学。然后,实践性、操作性方面,则要求教师合理进行教案设计,把快递作业、报关作业及报检作业结合起来,设置国内、国际民航快递操作案例和实践环节,从而充分发挥好《民航快递》课程在航空物流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三)采用“交替式”教学模式
“交替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交叉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从理论知识出发,突出实践作用,以业务能力为定位点,推行一套科学的“交替式”教学模式。同时将航空快递业务能力融入到教学当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连,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打基础。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实践课程的教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以及“教师+技师”和“工程师+教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更进一步发挥“交替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四)实训与实习相结合
1.专业课程实训
在“交替式”教学基础上,将课程实训进行细分,分为快递操作、报关、报检等内容,从而完善实训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场景抹稀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外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践,从而缩短校园模拟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让学生逐渐掌握航空快递业务,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之中。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并提升学生综合业务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实习
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民航快递业务技能。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到航空快遞一线实践的机会,从而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水平,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快速掌握工作内容,此外还能够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实现双赢。
此外,专业教师除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外,还可以采用更全面的评估方法,同时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学习成绩,包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一个全面有效的评估机制,调动学生参与民航快递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
当前航空货运发展迅速,但竞争激烈,对能够熟练操作国际国内航空快递业务的人才需求显著,尤其是熟悉快递知识,掌握航空港货运操作,能办理国际快递通关的综合素质人才。因此笔者针对高职航空物流专业《民航快递》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究,提出了采用“交替式”教学模式、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及时丰富教学内容、实训与实习相结合等四点改进措施,希望对民航高职院校《民航快递》课程教学的优化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慧.基于能力的高职航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158-161.
[2]石学刚.基于航空物流专业需求的《业务流程重组》课程改革[J].天津科技,2015,42(9):17-19.
[3]高华阳,孙国芳. 航空物流业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商论,2016(30).170-171.
[4]秦岩.航空物流特色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方法分析[J].物流技术,2015,34(16):216-218.
[5]付静.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J].物流科技,2014(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