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阻断代际贫困的路径与策略

2019-06-25 01:57谭博单力融
图书与情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教育扶贫

谭博 单力融

摘   要:代际贫困被认为是长期贫困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原因,阻断代际贫困是治理贫困的关键一环。图书馆破解贫困的代际传递就要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采取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代际阅读推广等多种阻断代际贫困的举措,为陷入代际贫困的个体及家庭提供强有力的脱贫帮助,以打破贫困在代际间传递的恶性循环。

关键词:代际贫困;阻断代际贫困;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代际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9013

Abstract Abstract: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feature and main cause of long-term poverty. Interrupting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is a key part of poverty management. To solve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librar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library resources, fully mobilize social resources, and take many kinds of measures of interrupting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such as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verty alleviation, intergenerational reading promotion and so on. All of these provide strong poverty alleviation assistance for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trapped in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and break the vicious circle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Key words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Interrupting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verty alleviation; intergenerational reading promotion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贫困群体在教育、就业、收入和发展机会等方面表现了代际贫困现象。代际贫困不仅被认为是长期贫困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原因,阻断代际贫困也被认为是治理贫困的关键一环。对图书馆而言,结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内容,整合公共资源、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晰阻断的基本路径,帮助贫困家庭接受教育、技能培训,通过外出务工、投资创业等多种渠道摆脱贫困,对阻断代际贫困具有重要意義[1]。

事实上,依托十八大以来各种扶贫政策出台的契机,我国图书馆界通过文化扶贫等方式积极参与其中,为陷入代际贫困的个体和家庭提供智力支持,但由于对阻断代际贫困研究较少,出现了服务理念滞后、服务面窄、资源和力量不足等问题[2]。为了支持各类图书馆更好地开展阻断代际贫困的工作,本文拟进一步挖掘代际贫困的潜在风险、本质特征与阻断其社会价值,探索设计图书馆可能选择的基本路径,尝试提出若干较为可行的实施策略。

2   代际贫困的内涵

代际贫困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3]。

代际贫困给社会造成的最大风险是使低社会阶层固化,不利于社会流动和社会发展;会产生社会排斥的传承,更使贫困人群失去参与社会的能力和热情,促成滞后力量并侵蚀贫困群体未来,从长远的视角分析,这一群体的未来也将影响到家庭的未来、区域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4]。导致代际贫困的因素十分复杂,既包括家庭和个人因素,也包括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教育文化等因素,并且交织在一起,传递的路径往往是双向的,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困人口难减,是一种与追求社会公平发展相悖的现象[5]。

3   阻断代际贫困的社会价值

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看,代际贫困实际上属于代际继承效应的一种,阻断代际贫困具有体现社会和教育公平等社会价值。

3.1    体现社会和教育公平

社会公平主要集中在权利、机会、方式、起点、结果以及生态等六个方面,阻断代际贫困,从社会公平的层面进行分析来看,有助于体现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增加缩短贫富差距的机会,改善生存环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政府从公平、平等理念出发,进行体制和政策改革,让贫困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获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激发其脱贫的积极性,能够从更深层次阻断代际贫困[6]。

3.2    消除知识势差

我们可以将人因为拥有知识存量而具有的势定义为知识势,表示人的某类知识在某一时刻的存量,表现为知识的先进性、有效性、流动能力和时间等的函数。在代际之间,知识势差由知识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决定,不同家庭成员所拥有知识的质和量不同,知识存量较多处于优势地位的被称为高位势人,知识存量较少处于劣势地位的被称为低位势人,知识势差对代际的整体知识水平及代际内成员间的知识转移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正是由于代际知识势差的存在,使得代际的知识势差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演变;通过教育扶贫可以削填知识代沟与信息鸿沟,使得代际贫困家庭成员间不断地进行着知识转移,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它不仅能够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知识势,同时对提高代际贫困家庭的社会地位也是有利的[7]。

3.3    减少适应负荷

适应负荷是个体对慢性压力反复适应的生理反应, 受压力生活事件的数量、严重性以及个体有效解决这些事件能力的影响。代际贫困的家庭会经历更多的生活压力,并有更少的应对资源,适应负荷理论能够将社会经济地位低所带来的压力因素和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结果联系起来, 可以为我们解释贫富差距提供了重要的依据[8]。

结合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适应负荷状况,阻断代际贫困能有效提高贫困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降低适应负荷,改善贫困人群的身心健康。

3.4    促进社会代际流动

社会代际流动实质上是指同一家庭成员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社会地位变化。阻断代际贫困过程中的教育扶贫是增进和维系我国城乡居民职业代际流动与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力量,可以增强代际社会流动,降低城乡居民的資源不平等程度,缓解教育不平等现象,扩大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的机会,从而促进社会的机会平等,因此阻断代际贫困在现代社会的代际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

3.5    优化社会结构

代际贫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物质资本贫困代际传递,由于物质资本贫困、收入低, 贫困家庭基本维持生存,消费需求严重不足,进而导致贫困家庭不能对子女进行长期教育投资,引起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使贫困群体短期内看不到脱贫致富的希望[6]。

正是由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贫富差距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被严重堵塞,因此,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可以不断优化社会结构,缩小贫富差距,使社会发展更加均衡[10]。

4   图书馆阻断代际贫困的实现路径

由于代际贫困是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客观社会环境所导致的机会不公正的结果,图书馆若想参与到全社会破解贫困的代际传递就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陷入代际贫困的个体及家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以帮助社会底层人群获得更多向上流动的上升通道。

4.1    开展基于精准识别和模式创新的代际文化扶贫

代际文化扶贫就是根据贫困人群的家庭具体贫困状况,结合贫困地区的文化环境,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群的文化需求,创新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式。

图书馆在扶贫过程中,应深入了解贫困家庭的文化需求,考虑其地理位置、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及贫困原因等多种因素,在对贫困家庭信息准确识别的基础上,建立起稳定的文化扶贫资源输送渠道,扶贫资源包括书刊、用具之外,还应有必要的音频和影像资源,并根据贫困居民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资源的输入,满足贫困家庭的信息需求[11]。

图书馆在阻断代际贫困时应积极开拓思路,重视扶贫模式创新,如云南省邵通市大关县的“背篼图书馆”和湖北全省的“汽车图书馆”等流动服务,架起了城乡文化扶贫的桥梁,面向贫困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帮扶,使其真正从文化扶贫中受益。

4.2    开展基于教育培训和创业服务的教育扶贫

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公共性的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包括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设置图书馆或图书室、农家书屋)、信息资源、人才资源以及政策优势,为周边地区贫困家庭提供精准教育培训、精准配书等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家庭逐步摆脱贫困[12]。

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扶贫。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正处在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阶段,需要创新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中坚力量,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带来代际贫困的转变,助力扶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13]。

教育扶贫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及现代化技术和环境优势,从静态提供转为主动参与,在服务内容和组织方式上加入创业创新教育,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为第二课堂开辟创业基地,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精准创业创新服务,助力代际贫困的消除[14]。

4.3    开展基于菜单式的科技扶贫

随着互联网在贫困地区的普及,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互联网+扶贫”和“互联网+科技文化”[15],为他们获取异质信息和资源提供渠道;积极开展贫困人口、贫困家庭的社会网络服务平台建设[2],拓宽他们与社会各阶层间的沟通渠道,利用远程教育等方式,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地域界限,实现贫困地区的资源共享,分析、掌握城乡贫困家庭的信息需求,为他们及时提供准确、可靠、实用的信息;向贫困家庭提供菜单式科技帮扶[16]。

4.4    开展基于代际阅读推广的代际扶贫

图书馆可以利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开展跨代阅读推广项目, 把年轻和年长的群体组织起来,促进他们的共同阅读,增强相互间的理解和照顾双方的利益;图书馆可以为跨代的对话和学习提供机会及场所;开展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创设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强化学校、社区和家庭联动;实现代际阅读推广的网格化服务,包括学校的专题讲座,向城乡贫困家庭提供阅读场所和上门阅读服务, 进一步开展贫困家庭儿童作业辅导服务[7]。如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农家书屋、学校和贫困家庭开展系列代际帮扶活动,采取了进学校、进社区和进家庭的方式对贫困家庭儿童进行功课辅导或开展支教讲授活动,部分大学生还陪同留守儿童一起游戏或进行话剧表演[17]。

4.5    开展基于协同共享的社会力量扶贫

目前代际贫困的扶贫工作主体较为单一,缺乏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联动机制,也未根据扶贫对象的特点进行细分,难以实现精准扶贫;缺乏协同机制, 导致扶贫工作缺乏持续性。图书馆可以从扶贫对象的需求出发, 结合各扶贫参与主体的特点, 设计出基于社会协同的图书馆代际扶贫实施方案[18]。

新形势下,图书馆也应该积极联合社会力量,架起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扶贫桥梁,通过精准识别,利用上市公司、公益组织等机构,打造代际贫困服务平台,利用协同共享发展路径,提升市场、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代际扶贫的积极性,在管理模式和服务创新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互惠互利,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供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聚焦扶贫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阻断代际贫困的实际效果。

5   图书馆参与阻断代际贫困的实施策略

图书馆要在全社会阻断代际贫困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就需设计精准扶贫项目,推送教育培训、构建信息服务平台,设计常规化代际帮扶活动。

5.1    项目式扶贫参与代际贫困阻断

图书馆在参与阻断代际贫困时需充分考虑当地资源、贫困家庭和效益等因素,在精准识别帮扶项目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式扶贫;识别提供的帮扶项目与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相适应,能否与其他教育帮扶、科技帮扶等帮扶联动发力,关注贫困家庭的观念、心理和自组织能力等因素的动态变化[19],并根据项目和帮扶家庭情况合理地分配项目实施时间和人员,对提供的帮扶项目进行落实和完善。如河北省图书馆发挥图书馆服务优势,为实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与扶贫工作互助双赢,摸索出了一条图书馆项目式扶贫的新路径,特别是对缺少资金的贫困家庭,通过“合作社+帮扶干部+贫困户”模式,采取引资富民,帮助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动入股,并与蔚县的豪源养殖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实现项目扶贫全覆盖,为贫困家庭铺平致富增收路[20]。

5.2    资源式推送参与创业教育过程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农家书屋58.7万个,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农家书屋在增强贫困家庭文化自信、推动精准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央宣传部等10部门于2019年2月27日联合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对农家書屋提质增效有关工作进行部署。为图书馆明确了工作方向,如推动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馆互联互通,拓展农家书屋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创新农家书屋宣传内容和方式,加大阅读推广激励力度,解决好农家书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资源推送工作深入开展[21]。

云南省景洪市图书馆进一步规范“农家书屋”图书管理,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在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以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推群众脱贫致富为重点,不断拓展农家书屋科普功能和惠民实效;结合科技讲座、科技宣传培训等活动,激励群众走进农家书屋增长知识、掌握技术和提升素养。农民不仅可以在农家书屋看书,还可以互相交流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从根本上激发他们致富的内生动力,为代际帮扶打下扎实的基础[22]。

东北大学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切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搭建毕业生创业资源平台,充分搜集与挖掘了能够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源信息,完善了信息挖掘与分析、信息推送与荐阅、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途径,帮助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了解专业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贫困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创新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订制高校图书馆推出的培训课程,并利用创客空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23]。

5.3    平台式服务参与贫困家庭扶持

图书馆可以针对我国部分山区学校地处偏远、师资不足的问题,发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优势,打破地域界限,打造 “网络服务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办好贫困地区远程教育,让师生们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生态,进而有效提升受教育者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就业技能。

2018年浙江省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通过“信阅”服务将图书馆传统服务通过互联网延伸到村寨,真正实现了全省平台共用、资金共享、服务无边界;联合科大讯飞公司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利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和安徽多个地市共同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平台,组织开展远程教学,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可同步听讲,形成优质教育资源与基层教育对接模式[24]。

图书馆除了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外,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来向用户进行推送服务,家庭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手机进行预约图书、订阅最新的科技信息和手机图书馆网上咨询等项目从而吸引更多贫困家庭成员来馆借阅[16],真正补全贫困家庭成员的科技知识短板,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5.4    项目式设计参与代际阅读推广

图书馆在开展代际阅读推广的同时,需考虑到代际贫困家庭的特殊需求,帮助他们享有信息和文化权利,在全社会实现真正的平等服务。如图书馆应设计特色鲜明的代际贫困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设计和环境改善,如图书馆的所有指示标牌尽量使用激励的语言、友好的字体、彩色的背景,用儿童喜欢的图画指示;同时组织开设青少年希望书室,方便贫困家庭儿童借阅和浏览,并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喜欢阅读,举办“古诗朗诵赛”“成语集锦趣味赛”等阅读主题活动,在孩子中评出“阅读之星”“阅读积极分子”,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支持孩子读课外书外,还可以评出“亲子伴读家庭”“三代同读家庭”[25]。

5.5    常规式帮扶活动参与可持续阻断

阻断代际贫困是一项需要经费和物资长期支持的事业,针对这一情况,图书馆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整合,如将剔旧出来的期刊捐赠给农家书屋;将城市学生可循环利用的课本和课外书转赠给乡村学校图书馆;联合爱心人士和企业对定点帮扶的贫困地区进行经济上的资助;图书馆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政府、社会、图书馆三者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政府依据代际扶贫的需求,配置财力、人力、文献资源,社会公益机构汇集社会力量为阻断代际贫困提供更多的图书资源和帮扶志愿者,圖书馆根据资源配置和前期的文化扶贫工作进展制定相应的服务措施,并根据帮扶家庭的反馈,及时调整服务措施,形成双向沟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模式[26]。如“毕业后”公益图书室组织的“千图计划”的活动,号召全国大学生捐献自己的闲置书籍,为边远山区农村、城镇中小学搭建公益图书室,活动影响拓展到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全国高校,全国志愿者人数达到40万人左右;目前“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已经建成达1100家公益图书馆,捐赠的图书超过130万册[27]。

6   结语

本文注重对阻断代际贫困对策研究,在挖掘代际贫困潜在风险、本质特征与阻断其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探索图书馆阻断代际贫困的基本路径,为陷入代际贫困的个体及家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提出了开展图书馆项目式扶贫,利用图书馆资源创新教育扶贫新模式,构建科技网络服务平台精准服务贫困家庭,设计服务贫困人群代际阅读推广项目,联结整合社会力量实施代际帮扶活动等策略,为陷入代际贫困的个体及家庭提供强有力的脱贫帮助,以打破贫困在代际间传递的恶性循环。

由于图书馆界对阻断代际贫困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对参与代际科学应用研究与挖掘有待深入,在以后的研究中将结合相关的理论如贫困代际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精准扶贫理论等进行实践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导促进代际和谐,提升社会温度,拒绝社会排斥,进一步开展图书馆基于阻断代际贫困的阅读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赛群.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N].光明日报,2016-08-24(13).

[2]  肖萍.图书馆服务于教育扶贫功能的实现[J].图书情报导刊,2016,1(8):79-82.

[3]  林闽钢,陶鹏.中国贫困治理三十年回顾与前瞻[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6):56-61.

[4]  高书国.智力贫困代际传递的成因分析与阻遏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1-25.

[5]  徐慧.转型期的贫困“代际转移”及相应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1-3.

[6]  王宝林,朱田青.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意义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138-140.

[7]  谭博,熊伟,马骅.图书馆代际阅读推广的路径与策略[J].图书馆杂志,2018,37(3):56-63.

[8]  杨洋,孙铃,张红川,等.适应负荷: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的生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8):1475-1487.

[9]  陈纯槿.教育精准扶贫与代际流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33-234.

[10]  段从宇,伊继东.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要素及实现路径[J].教育与经济,2018(5):23-29.

[11]  郭智惠.精准扶贫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18(5):55-56.

[12]  周颖,倪佳.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2):78-80.

[13]  刘昕雨.基于精准扶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5):179-181.

[14]  刘建巍,毕玉侠.高校图书馆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1):35-37.

[15]  李晓.图书馆开展科技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9):108,110.

[16]  张甫,吴新年.论图书馆与科技信息扶贫[J].图书馆学刊,2012,34(11):77-80.

[17]  长安区图书馆-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EB/OL].[2018-11-01].http://changan.sxplsc.org.cn/gzdt/201611/t20161101_242398.htm.

[18]  胡铭焓.基于社会协同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5):32-37.

[19]  黄辉.精准脱贫战略下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帮扶与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7(1):49-55.

[20]  探索“图书馆+精准扶贫”新路径——新闻——中国作家网[EB/OL].[2018-07-02].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702/c403994-30099220.html.

[21]  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_工作[EB/OL].[2019-02-17].http://www.sohu.com/a/298040640_99957183.

[22]  农家书屋助推文化扶贫[EB/OL].[2018-05-30].https://www.jhs.gov.cn/132.news.detail.dhtml?news_id=59804.

[23]  邓己红.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3):5-7.

[24]  2018浙江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扶贫线下活动正式启动[EB/OL].[2018-08-20].https://mini.eastday.com/a/180820193921862.html.

[25]  八旬老人王亚萍为青少年阅读奔走十载——宁波文明网[EB/OL].[2018-10-08].http://nb.wenming.cn/wcnr/wcnr_zxxx/201210/t20121008_878328.shtml.

[26]  罗晓兰.基于案例分析的图书馆文化扶贫服务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5):25-29.

[27]  广州这个公益图书馆不得了 两年吸引40万志愿者参与——人民政协网[EB/OL].[2018-05-17].http://csgy.rmzxb.com.cn/c/2018-05-17/2057280.shtml.

作者简介:谭博,男,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代际阅读推广;单力融,女,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图书馆服务。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教育扶贫
浅析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贫困县图书馆发展刍议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教育扶贫视域下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