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朝滋: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2019-06-25 09:22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

4 月2~3 日,2019 互联网岳麓峰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出席了“互联网+教育”专场论坛并发表主题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报告。他表示,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要更加适应时代的特征、时代的召唤、时代的要求。同样,人才培养也要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

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如今,信息化已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成败。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支撑,我们推进的教育现代化是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不是工业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更不是农耕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互联网+教育”是指通过推进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相关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对教育的变革,创造教育新业态。教育信息化1.0 阶段,我们已经完成起步和普及应用。2018 年4 月,教育部正式发布并启动实施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7月,批准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互联网+教育”示范区;9 月,又批准了湖南省建设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可以说,推进“互联网+教育”,既有总体实施计划,也有试点示范引领,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深化应用,推动融合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转段升级。在1.0阶段“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实施好“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争取都能实现。

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激发教育改革发展新动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如何深刻理解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内涵,是教育战线每一名同志的必修课,也是所有教育相关从业者的入门课。

1.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强起来”的时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迫切需要为支撑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大批优秀的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要与新时代和信息时代同频共振,既要保障教育的规模;又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国际视野,堪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重任的多样化人才。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在规模化教育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对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提供创新创业人才支撑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过去,我们在世界舞台上主要扮演跟随者和模仿者的角色;进入新时代,我们要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能再去跟踪模仿,而是需要创新引领,主动走到前面,成为“无人区”的探索者和引路人。“互联网+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首先强调要充分发挥其对教育理念转变的推动作用,促进教育理念的升华,使教育战线特别是广大的校长和教师解放思想,摆脱应试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束缚,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时代的需求是内在动力,观念和理念的提升是前提,“互联网+教育”为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关键的手段和方法支撑。过去,我们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黑板加粉笔,每一次授课就是一场舞台剧。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每一次教学都应该变成一场3D 大片,在新一代网络技术的支撑下,让更多声、光、电的技术进入课堂,让每一个学习场景都更加生动活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和知识互动,让每一份知识都伴随着思维的跳动。

“互联网+教育”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做出重要支撑,把课堂教学从过去简单的舞台剧变成大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信息化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这样就可以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课外活动时间。

3.推动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凸显,教育公平面临很大挑战。通过发展“互联网+教育”,特别是利用互联网传输便捷、经济性高的特点,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努力消除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学习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现在,很多地区已经进入教育信息化2.0 时代,但是在“三区三州”等边远贫困地区,还有很多学校因师资短缺等原因游离在互联网时代之外,甚至面临开不齐课的窘境。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三个课堂”模式的建设与应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在全国逐步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2.4 万所学校开设了网校,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7.68%。我们不仅仅简单地强调均衡,更重要的是还要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能够开展美术课、音乐课,让薄弱学校的教师能够学习发达地区的教师怎样备课、教研、上课。如果能够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当地老师的教学水平,那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创造智能时代教育创新发展新活力

机遇往往与挑战共存,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教育也不例外。对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前瞻性的思考和布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1.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将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

今后,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一些业态会发生变化,有一些职业可能会消失,新的行业需求对人的创新能力可能会大大提高,而我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能力太弱,弱到根本不足以支撑中国成为现代化强国。2016 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衡量是否是创新型国家,能否持续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现在我们从0 到1(原创性)的工作很少,1 到N 的工作很多,到2030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到2035 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没有原始创新是说不过去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再不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将很难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2.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将改变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6 年,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教授使用AI 助手回答在线课堂上400 多个学生的近万个问题,在持续3 个多月的时间中学生竟没有察觉对方不是人类。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有可能全面改变现有的教学环境,线上线下一体、课上课下衔接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将全面普及,不仅可以提供更具智能、更具个性的教学内容和辅助学习工具,实现更加精准、更具耐心的智能导学,而且可能会提供更加多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实现由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重大转变,并为泛在学习提供良好支持。同时,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和智能化的学习过程跟踪服务将为每一位学习者特定的学习需求生成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方案。

3.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将对现有的教师角色带来挑战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可能发生重大转变,教师的工作任务将由简单的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要、更具创造性和人文关怀的“育人”转变,教师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养成、人格和价值观塑造等。

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伴随着大量数据和算法的产生,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模糊人类社会与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界限,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复杂的伦理、法律及安全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进一步明确智能教育的理念和规范,注重社会价值引导,加强前瞻预防和约束,保障数据安全和算法公平,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未来的教育,必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而且是在全球化加速推进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更加开放的教育;是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更加适合的教育;是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平等的教育;是强调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终身教育,更加可持续的教育。要实现这样的教育,必须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所以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顺应信息化社会和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调整发展定位,从全局角度谋划信息化发展问题;把握发展重点,继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高能力素养,充分考虑信息化过程中人的核心作用;加强制度保障,确保信息化各项要素得到持续加强。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下一幕,人工智能!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