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晓剑 藏书票∕崔文川
丰一吟老师的画风,有乃父丰子恺的味道。我见过她为丰子恺的作品所画的插图,内容极为相像,若不是细加甄别,也许就错以为是丰子恺的作品了。
这几年,接触读书界人士较多,间接地听到一吟老师的新闻。有一次,去上海,几位爱书的朋友去拜访她,邀请同行,我却婉谢了。说到底,能看她的书册以及插画作品,似已足够,无需登门拜访,求得一册签名本,或者给书斋题个名,看似风雅,实则是让老人受累。
当然,这也可理解为后生对前辈的尊重吧。
一吟老师坐在书桌前,摊开一册笔记本,在上面写写画画,在书册的左边是一封打开的信件,也许是等着回复的信件吧。其背后是一扇窗,窗台边上的花瓶里,插着一株花。在恬静的日子里,老人以研究丰子恺度日。那一份快乐,是难以形容的吧。
多少故事楼台烟雨中,往事已不可追,但其中的故事如今回味起来,似有别样的涵义。丰子恺先生曾言:“画虽小道,第一要人品,第二要学问,第三要才情,第四才说到艺术上的功夫。”而一吟老师践行的正是父辈的言行,这也很难得。
这几年,丰子恺的漫画成为收藏的热门,相关的图书也还有不少。但像丰一吟和吴浩然那样,以研究其作品、传承文化的也还是太少了些。挖掘、整理文化,看似琐碎,却也还是弄清楚真相之后的传承。倘若只是一味盲目地继承,缺乏了研究,传承的文化也是一笔糊涂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