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中国构建开放型全球经贸新机制及效应分析

2019-06-24 15:14孟亮
当代经济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球化

孟亮

摘要 当前全球经贸发展正面临增速乏力、“逆全球化”与保护主义冲击、WTO多边贸易体系的地位面临挑战等问题。中国政府继“一带一路”倡议后,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继续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维护WTO框架下的多边经贸协调机制综合发挥积极作用;从全球视角看,“进博会”将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平衡效应、联动效应;从中国视角看,以“进博会”为点,发挥综合溢出效应,带动国内贸易、金融等供给侧经济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应该各自发挥优势,分工协作,通过技术逆向研发,立足进口替代,共同努力加速全产业链升级,使“进博会”的正面溢出效应得到有效发挥和扩散。

关键词 “进博会”;自由贸易;全球化;展会经济

[中图分类号]F7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9)06-0066-06

一、引  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在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下艰难前行。在金融政策方面,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均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也适时调整了货币与财政政策,目的都是刺激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复苏。在国际贸易方面,欧美等各国保护贸易主义和措施再次抬头,中国则继续奉行全球自由贸易主义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也都在于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的积极作用。然而,2017年以来的中美贸易争端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措施对全球经贸发展产生了强大负面冲击,降低2018年世界贸易增速[1]。

各国的扩张性金融政策和贸易保护措施对本国及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都表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减,并且如果长期货币发行和实行政策性产业资本注入,还会扭曲世界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功能,阻碍世界市场对全球产能的自我调整,不利于国际社会整体生产效率的改善,进而导致经济增长路径转换和产业结构性改革更加难以实现,形成新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滞胀的危险。

当前全球经贸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新问题,中国以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维护WTO框架下的多边经贸协调机制、大国责任担当为出发点,继“一带一路”倡议后,创造性地推出并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2]。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11月13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正式开港运营[3]。“进博会”的内容设置包括展会和论坛两个部分;展会即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简称国家展)和企业商业展(简称企业展),论坛即虹桥国际经贸论坛。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虽为“进博会”的主办国,但却不是唱“独角戏”,而是在多边贸易体制下为全球经贸一体化建平台,以展会和论坛并举的形式,为继续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维护WTO框架下的多边经贸协调机制而付出经济大国的努力与担当。

二、“进博会”的世界经贸背景分析

当前全球经济尚未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彻底全面复苏,WTO组织多边贸易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又面临深层次的挑战和威胁。

(一)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速放缓,持续回弹动力不足

据WTO组织《2018世界贸易统计评论》数据,2017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4.7%,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超过3%;货物贸易额增长11%,均为6年来最高;其中,亚洲的贸易量增幅为8.1%,增速最快;货物贸易全球排在前三名分别是中国、美国和德国。但是,据WTO组织2018年9月更新的季度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两个季度,世界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仅0.65%;其中,亚洲贸易量增幅降至0.96%;货物贸易全球排在前三名的依旧分别是中国、美国、德国。2018年9月份,WTO组织下调了对2018年和2019年全球货物贸易的预测,WTO组织在4月份警告的世界贸易下行风险现在已经成为现实。

(二)世界经贸发展进入依赖全球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新时代

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一直比较艰难,尽管全球各主要国家持续执行货币宽松政策,但是资本投入的边际递减效应迅速放大,“资产荒”“资产泡沫”与资本市场负利率在全球各国普遍共存、迅速蔓延。当前全球经济内生增长的疲弱,并非单一体现在资本投入不足的表象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全球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普遍低落;即全球TFP减速不仅在短期内拖累了全球GDP增速,甚至将大大降低全球经济中长期的增长水平。而全球TFP的低落,不在于技术进步的停滞,而在于全球平均生产效率的拖累、在于资源的全球配置效率低下。金融危机后的2008年至2016年,虽然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经济体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进展突飞猛进,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入各个主要产业领域;但是,2008年至2016年,全球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为-0.4%,与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1999年至2007年之间年均0.9%的增长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近8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零增长,美国和德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下降0.1%;而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中国和印度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在2008年至2016年均为正增长[1]。世界经贸发展的关键是依赖各种资源在全球实现新的有效配置,進而提高全球全要素生产率。

(三)WTO多边贸易体系的资源配置地位和作用面临挑战

WTO组织1995年成立以来,WTO框架下多边贸易体制在促进各国开展经贸合作、全球生产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以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英国退欧为标志,WTO体制下的全球自由贸易与多边体制,正在面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强烈冲击,WTO组织进入角色变化的关键期,世界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作用大大削弱。典型事件包括:特朗普政府单纯根据“301条款”“201条款”和“232条款”等美国国内法就直接挑起国际贸易摩擦;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直接导致“TPP”协定停滞、11个亚太国家不得不重新签订“CPTPP协定”;美国主导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2017年和2018年的APEC贸易部长会均未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问题上达成一致立场。在此背景下,WTO组织进入角色变化的关键期,国际经贸秩序正遭遇二战后最严重的“逆全球化”与保护主义冲击,世界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作用大大削弱。

三、全球视角下“进博会”对国际经贸的影响机制分析

从全球视角来看,“进博会”是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对维护世界经济稳步发展和维护全球多边经贸体系地位及作用的巨大创新。

(一)贸易创造效应:为国际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搭建新平台

1.为全球进口货物贸易开辟了交易新渠道

国际大型展会可以起到产品集中供求、整合营销、快速成交、产业联动等作用,为产品的跨地区传播提供了条件。自1851年世界贸易史上的第一次博览会——英国伦敦万国博览会以后,国际展会一直是货物贸易最重要的营销渠道。但是,世界知名展会几乎全部都是某一类特定行业的专业展会,是以扩大举办国的出口为目的。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贸易史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扩大举办国进口为目的的国家级展会。

“进博会”共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 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中国各省、中央企业、相关部委等已组建了近 40 个交易团进行精准采购;首届进口博览会交易采购成果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4]。

2.为实现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和提升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新机遇

大型国际展会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和市场信息共享,能够极大提高信息交流的扩散效应作用,必然会促进物质、技术、人才、金融、文化等各种生产资源在全世界市场范围内重新进行配置,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深化分工和合作,进而提高全球全要素生产率(TFP),实现各国产业升级。

“进博会”在提供商品展览以外,还举办了370多场供需对接会等配套活动。在11月6日~11月8日的3天时间里,来自82个国家或地区的1 100余家参展商、2 400余家采购商进行了多轮“一对一”洽谈,达成深入实地考察意向601项、意向成交657项[4]。

3.为世界各国特色商品和文化展示搭建交流新平台

在经贸关系国际化深入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习惯等文化与民族特色差异形成误解与隔阂。各种大型国际展会作为全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一直是十分重要的宣传文化和展示民族特色的载体,以及文化和服务资源的交流展示平台。

首届“进博会”国家展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82个国家或地区和世贸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贸易中心3个国际组织参展,设立展台71个;包括英国、德国、巴西、埃及、南非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12个主宾国[4]和其他参展国以风格各异的兴衰,向世人展示了各自的国家形象、产业状况、贸易投资发展成就、特色旅游和优势产品等内容,向世界传达了友好交流的意愿。

(二)贸易平衡效应:进一步完善全球化多边经贸合作机制

1.成为维护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型“稳定器”

自15~16世纪开始的重商主义理论开始,直至二战后的新兴国际贸易理论,从来就不乏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来发展本国经济的理论及政策主张,各国的贸易政策比较倾向发挥凯恩斯保护贸易理论的对外贸易乘数效应,通过扩大本国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经贸交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主动向世界开放、扩大进口,为全球各国提供出口市场、发展机会和就业岗位,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充当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2017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 262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0.2%,按照人民币平均汇率6.75折算成54 261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家。

“进博会”作为一个开放性平台,在首次展会期间,货物贸易板块的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164.6亿美元、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成交43.3亿美元、汽车展区成交119.9亿美元、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区成交33.7亿美元、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成交126.8亿美元、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交57.6亿美元。此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意向成交47.2亿美元[4]。

2.塑造各国政、商、产、学、研多边经贸交流的新纽带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增加和升级,严重威胁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尽管绝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国际社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领域掣肘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主要障碍依旧比较严重。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需要各个国家不同领域的交流和对话。

“进博会”的虹桥国际经贸论坛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商会、企业、学术界共商国际经贸问题、协调多边经贸体系的高层次交流对话平台,是多边经贸交流的新纽带。首届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上,40多位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全球商界领袖、知名专家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围绕“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共創开放共赢新格局”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对话交流。在“贸易与开放”平行子论坛,与会成员对抵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达成一致认同。在“贸易与创新”平行子论坛,聚焦发展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各种新经济或新业态,与会成员呼吁世界应该抓住新机遇、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推动国际贸易创新增长,促进全球经济更加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贸易与投资”平行子论坛,重点围绕促进贸易投资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

(三)贸易联动效应: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

大型国际展会在产业带动方面具有显著的外部产业跨国关联效应,特别是在与会展活动息息相关的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刺激相关服务产业发展、迅速缩短国际化水平差距,发挥着巨大的积极带动作用,如交通运输服务业、通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法律服务业、广告服务业、装饰服务业、旅游服务业、餐饮服务业、住宿服务业、医疗服务业等。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展会期间,累计进场80余万人次,参展人员的工作与生活、展览和展台设计、展品制作与运输等内容,在展前、展中、展后都对各国跨境服务贸易有着直接的巨大拉动;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进博会”在企业商业展区里专门设置了“服务贸易”专题展区,“服务贸易展区”又细分成新兴技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物流服务和综合服务7个片区,在展览期间成交额达到32.4亿美元[4]。

四、中国视角下“进博会”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从中国视角来看,以“进博会”为点,带动贸易、金融、经济供给侧改革等各个面,综合发挥溢出效应。

(一)经贸金融的虹吸效应:提升在全球经贸金融领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1.以实际行动支持WTO多边贸易体系的核心地位

2018年7月11日于日内瓦WTO总部举行的对中国进行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会议上,美国代表发言,认为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贸易国之一,是利用WTO成员国的身份在全球贸易自由化中占其他成员国开放市场的便宜,却同时由中国政府对自己的国内市场实行贸易投资保护政策,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这也成为中美贸易争端及美国实行单边贸易保护措施的一个重要说辞。然而,中国举办一年一度的“进博会”,正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向全世界声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中国以主办“进博会”的形式,进一步践行自由贸易理念、明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此次“进博会”企业商业展区设置了智能及高端装备、消费电子及家电、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食品及农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汽车、服务贸易7个专题展区,展览覆盖商品范围从大型机电生产装备到日常生活小商品、从初级农产品资源到高精尖新科技产品、从普通商品到特殊医药商品、从有形货物到无形服务,展会内容从商品展览贸易到各国政商学界的互动交流论坛,都充分表明了中国将更加坚持改革开放、深度融入国际分工、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系。

2.拓展上海自贸区FT账户使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进博会”与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政策进行组合,有助于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和增加非居民企业的人民币存量,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好的条件。“进博会”设在中国金融开放的中心城市上海,可以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金融监管便利条件,鼓励参展企业开立上海自贸区FT账户[5],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完成展会中的交易;同时,也便于中国银行业为参展非居民企业提供人民币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根据国际展会的习惯做法,一般在展会内交易,优先使用展会所在国的货币支付。国内企业或个人在展会中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既节约了中国外汇储备,又推动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

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城市工作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进博会”的前期准备中,就督促上海90余家商业银行开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业务的“绿色通道”,方便境内外参展机构和个人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汇丰银行、浦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北京银行等数十家商业银行依托上海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和自贸区金融的优势,着重提供展厅POS机、自动收银台、手机移动支付等现场支付环境;并围绕非居民展商开户、授信、结算、融资以及同业支持等方面量身定制了配套金融服务,有效对接“进博会”境外展商的人民币贸易融资需求。

(二)产业升级的“提质增效”助推效应:推动国内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1.以开放市场自由竞争继而倒逼国内消费产业升级

格雷菲1994年针对全球产业链附加值和产业升级创新提出二元动力机制学说,认为服务类和消费产业沿全球价值链的价值曲线提升附加值或者产业创新升级是生产者驱动和消费者驱动二元动力的作用结果,而尤以消费者驱动更为有效。服务类和消费产业提升附加值或者产业升级过程中,即采用开放市场竞争机制,适当引入高品质进口商品,先提升国内消费者对优质进口消费品的选择需求,进而倒逼国内产业主动选择技术升级,增加产品种类和提升产品质量,重新满足市场需求和应对市场竞争。

2009年阿里巴巴首次推出“双11”购物节时,成交额是5 200万元人民币;2018年第10个“双11” 购物节,成交额创出2 135亿元人民币的新高。10年时间成交额增长数千倍,说明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升级趋势也同样呈加速状态,高品质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日益增加。“进博会”的召开,是中国主动将国外优质的消费品大幅度引入国内,既能够在短期内满足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需求变化,更是从长期上、根本上激励国内企业主动广开思路,积极创新与升级技术、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提升消费商品的品类和质量,从而实现消费品产业升级。

2.启动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逆向研发+进口替代”2.0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變、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改革开放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通过进口产品并实行“逆向研发”,在低、中技术相关产业不但成功完成了“逆向研发+进口替代”阶段,甚至已经进入出口导向阶段[6];但是,在《中国制造2025》的飞机和相关设备、电子集成电路、生物药物和汽车等重点领域的高技术及高技术产品仍尚处于“逆向研发”阶段,离实现“进口替代”的全面实现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世界标杆企业带着最新的产品参展,世界500强中有200多家参展,日本企业数量最多、有450家,美国参展企业180多家[4],都为中国进一步发挥引进产品——逆向研发——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逆向研发+进口替代”2.0版就是要在《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路线图领域中,可以充分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过进口发达国家相关产业中间品或引进先进技术,逆向研发和吸收创新,降低试错成本并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国内的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和培育新兴战略产业,从而实现弯道超越。

五、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利用“进博会”新机遇的建议

在充分认识、领悟“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中国和全球经济作用机制的同时,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国内企业应该各自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分工协作、共同努力,真正利用好一年一度的“进博会”新机遇。

(一)充分发挥政府层面的主导作用

1.发挥综合性引导作用,积极联动各界资源全面对接

各类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富集性是展会经济最核心的优势,各级政府在发挥和利用“进博会”的资源富集优势方面应发挥长处、挖掘潜力。首先,重点是立足各地的地理区位、产业结构、要素资源,结合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引导本地企业在展会中抓住资源深化整合的机遇;特别是针对战略性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和延伸。其次,在新产品开发、技术逆向研发、项目引进等系列产业改造和升级过程中,在各个方面充分给予切实的资源配套、制度保障、政策支持、资金扶助、人才供给等。

2.完善线上展会功能,全面利用“线下+线上”的双线会展模式

在“互联网+”的技术时代,“线上展会”可以有效突破“线下展会”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条件限制,数字化手段显著降低了信息交流转化的成本,大数据技术的引入提高了资源交易与对接的效率,在信息传播、产品展示、展后互动方面大大提高了展会效果的广度、深度和精度。“进博会”刚刚结束就推出线下的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弥补线下展会的时间短板,已经可以具备“6天+365天”的展出和交易的线下功能。但是,突破空间限制的线上展会模式的网络设施平台仍旧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展会的后续功能拓展方面,政府应重点围绕“线下实展+线上虚拟展出”的双线会展模式,深入完善配套线上展会交易和服务综合平台,将线上全面对接优质参展商和优质产品,加强线下实展以外的展会效果的承接延续。

(二)有效加强行业协会的业内协调推动作用

1.盯准国外标杆企业,促进跨境学习和交流重点技术

目前,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地位和竞争收益是由以特定生产环节的标杆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企业集团的模块化竞争能力决定的。通常情况下,标杆企业一直将创新优势最强、附加值最高的价值链环节控制在自己手中,外包的环节中最多的是低附加值、低创新性的加工生产环节。“进博会”参展企业很多是全球各个行业的世界领先标杆企业,其在全球范围内也不断寻求更低的上下游合作企业,以降低模块化成本。中国行业协会应该重点面向国外的行业标杆企业,应善于创新挖掘和开发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上的标杆企业,与国外标杆企业多沟通,促进行业内对标杆企业的访问,促进国内企业向欧美的标杆企业寻求跨境学习和技术交流。

2.推动供应链上企业群协同联合技术引进,加速全产业链升级

国际市场竞争已经由传统的企业个体或产品个体的竞争,延伸并转换成供应链间的新产品、新过程的竞争;同时,技术、产品等创新的范围也从个体企业延伸至整个供应链企业群。行业协会必须积极推动行业上下游企业实施供应链协同联合技术引进[7],可以使供应链上成员企业在产品创新中进行资源互补,并有效地缩短产品、工艺、技术、装备的创新周期,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成本及风险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产品相关的技术流程和产品质量也得到整体提高,使得整个产业链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三)企业层面积极建立和拓展业务,实施技术驱动

1.代理新产品、吸收新技术,加快二次创新

制造业的技术是凝结并以蕴含于商品的形态存在,包括并不限于先進的产品设计、先进的生产方法、先进的生产设施、先进的管理技能等。中国企业进口或代理进口国外新技术产品,应该不仅仅是直接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国外新产品性能、构造、材料等深入分析研究,用以改造和创新国内产品的相关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升级、生产设备研发以及生产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的引进,并在对新技术的吸收基础上,实现二次技术创新。例如,我国航母建造发展的过程就是典型的引进产品——逆向研发——进口替代战略的成功案例。

2.适时启动技术导向型海外投资,嵌入全球分工供应链

中国企业启动技术导向型海外投资,嵌入全球分工供应链,核心目的就是技术相对落后的母国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近距离接触东道国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对其进行学习模仿,并通过消化和吸收进而逆向研发,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最终实现“弯道超车”。中国企业可以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发展特点,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体系内,立足自身的供应链增值优势环节,适时启动对欧美日等全球技术领先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导向型海外投资合作,通过绿地投资、海外并购、联盟、合资与项目合作等形式,加大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借助国外人力资源和信息优势,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例如,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用 15 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乘用车100%股权,直接引进3家工厂、1万多项专利权和沃尔沃完整的研发体系、员工体系、零部件供应链以及遍布全球的销售与服务网络等。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品牌形象有了大幅提升,吉利与沃尔沃合作开发了全新的 SPA 和 CMA 平台,双方的新车型导入速度明显加快。

六、结  语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政府让企业进口自身发展所需的装备和技术、让中国民众进口满意的商品与服务,让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显示出中国捍卫开放的世界经济秩序、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一贯立场;是新时代下中国构建开放型全球经贸新机制,支持WTO组织多边贸易体制、提升世界市场调节全球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收稿日期:2018-11-26

网络出版网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81219.1616.00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1  14:58:1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金融支持上游度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17YJC790090);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金融支持对辽宁企业在沿线国家海外投资影响研究》(L18CJB001);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投贷联动和非对称信息双视角的信贷配给与科创企业融资约束纾缓机制研究》(L17DJL002)。

作者简介:孟亮(1976-),男,辽宁营口人,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

[参考文献]

[1] 陈长缨.全要素生产率减速或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N].上海证券报,2018-03-19(008).

[2] 佚名.首届进博会今日开幕 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全文)[EB/OL].新华网,2018-11-05.

[3] 高睿.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昨开港[EB/OL].劳动报网,2018-11-14.

[4] 佚名.关键数字读懂首届进口博览会成果[EB/OL].新华网,2018-11-05.

[5] 丁剑平.通过进口博览会推动人民币融资与结算[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3-10-10.

[6] 陈侃翔,谢洪明,等.新兴市场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的逆向学习机制[J].科学学研究,2018(6):1048-1057.

[7] 郭晓蓓.欧美“再工业化”战略进展及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8(3):89-97.

(责任编辑:张积慧)

猜你喜欢
全球化
关于全球化与博物馆再定义的几点认识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完美打造全球化数据平台
经济全球化面临4个重大挑战
木门企业全球化采购之痛
论全球化视野下劳动者转职就业力的提升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