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传洪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了一个“数学现实”原则:“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正因为如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重要的宗旨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大地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有效实践。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如我在讲“圆的认识”时,采用动画引入,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老师停止播放,问:同学们,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牵引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
二、诱发数学思维,动手操作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提供参与机会,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再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直接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不仅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从而也实现了有效教学这一目标。
三、探究生活数学,提高应用实效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因此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或事例作为实践活动的主旋律。通过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中的事物,获取直接经验,从而丰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在做中学、玩中学。通过实践可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建沙池》:
1.布置任务。学校要在操场修建一个跳远沙池,请你们思考: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后拿出一个较好的实施方案。
2.实践探究。学生分小组在操场上实地观察、探讨、制订方案、测量、计算相关数据。
3. 汇报交流。学生根据现场情况,分析研究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许多。如:沙池建多大(占地面积)?它的長、宽、深各是多少?挖沙池的土有多少?在沙池挖好后四周用砖砌上,要多少砖?在沙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一共需多少水泥?填满这个沙池要准备多少黄沙?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可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有了现实的依据,又可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全面、综合、灵活地运用,同时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深切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四、立足生活体验,培养数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解决问题为起点,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在学习统计后,组织学生参与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校门口5分钟过往车辆和调查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等实例活动,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习画“√”或画“正”的方法记录获得的信息,学习用不同符号表示统计的对象,通过“从统计信息你知道些什么?”“你还发现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感知怎样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从而做出判断。这样,在经历简单统计的过程后,既能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又能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效课堂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关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句容市崇明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