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海淀探索走过初级阶段

2019-06-24 06:36吴颖惠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育英对口办学

吴颖惠

为了推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北京市出台了系列政策。“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是北京市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公平上的重要举措之一。”2017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提出:“继续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积极稳妥探索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学区制改革和九年一贯制办学,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推进九年一贯制办学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九年一贯制办学是一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也是一项学制改革,需要从学制角度系统设计、科学实施。长期以来,“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和九年一贯制等几种学制形式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并存。1986年,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要求全国已经普及了初中的地方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随之出现了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和上海就开始进行九年一贯制的实验,如景山学校、育英学校、立新学校等。九年一贯制办学突破了小学与初中的界限,可以系统设计九年的教育目标与任务体系,对学生进行九年一贯制的系统培养。从2013年开始,海淀区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以“顶层设计、优化布局、统筹资源、整合提升”为工作思路,通过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增加优质资源供给量,缓解“上好学”的突出难题,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2014年4月,海淀区教委委托原海淀区教科所(现海淀区教科院)以育英学校、育鸿学校、立新学校(北京实验学校)等一批开展九年一贯制探索的学校为龙头,借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变革研究”,组建区域内实践研究共同体(由九年一贯制学校组成),开展项目研究,并确立了项目研究内容、项目研究方法、项目研究策略、项目负责人等主要工作任务。其中,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协同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内部治理、义务教育课程整合、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学生校园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缓解择校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项目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项目研究策略主要为收集文献、编辑文献、发放文献,专家培训,学校实践研究,校际展示,交流研讨,征文评选及交流等。

海淀区主要通过学区制、集团化、合作办学、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扩大、重组优质教育资源。截至2017年,海淀17个学区均有一贯制学校。经过几年的探索,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办学类型多样化

一贯制学校办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贯制学校。育英学校、育鸿学校、北京实验学校(海淀)等早期一贯制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一贯制办学经验。

二是名校办分校的一贯制学校。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十一学校一分校等采取名校承办或者引进名校办学理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的方式,其开设的课程深受学生喜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赢得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三是优质资源创办的一贯制学校。原八一中学承办彩和坊小学,形成八一学校。现学校不仅满足了周边生源的入学需求,而且缓解了择校压力,生源出现回流现象。首师大附小基于区域老百姓对于优质中学教育的需求,延续学校多年的办学理念——“童心教育”,探索出一体化管理举措,建设成一所“生长式”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北航实验学校利用大学资源,开展中小联动的育人模式,形成学校的科技特色。

四是对口直升学校。对口直升是正在探索中的办学模式,采用优质学校带动相对薄弱学校的方式,为小学学生升入初中寻找新的出路和方式。对口直升能够缓解地区升学压力,满足人民群众选择优质学校的现实需求,如西苑小学与一零一中学、太平路小学与十一学校等。

2.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

一贯制学校涉及不同学段、不同学术背景、不同成长经历的教师,这种差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贯制学校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培训、教研、课程开发、科研、名师引领等多种方式,从教师的理念更新、教学能力提升、教育能力发展、反思能力形成、实践能力发展等方面推進教师专业成长。海淀区一贯制学校的大教研、跨学段同课异构、编写校本衔接教材等已经形成常态并固化。

3.学校管理一体化

一贯制学校管理首先体现在对原有管理的突破和创新上,而学校管理模式创新体现在学校组织架构的变化上。学校的组织架构对于学校管理和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规划、决策执行、信息传送、资源调配等。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有助于学校形成共识,提高办学效益。一贯制学校管理主要分为块状管理、条状管理、矩阵式管理三种模式,有的学校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比如,育英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成立了相关职能部门“课程中心”。

4.办学特色模式一体化

学校利用校内资源,积极挖掘周边资源,助力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比如,北航实验学校充分利用北航资源,让学生进入大学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形成学校的航空科技特色;中关村中学与双榆树一小、双榆树中心小学在人文、科技上开展衔接与探索。还有的对口直升学校在传统文化、戏剧等方面开展了探索。

5.育人体系方式一体化

一贯制学校在开展系统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方面具有学制上的先天优势。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跨度涵盖6-15岁或6-18岁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有利于学校设计系统的德育目标,开展连贯的德育活动,进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贯制学校的德育实践离不开一贯制学校德育目标的整体设计、德育课程构建、学生活动组织、学科德育渗透、学校教育统筹等。比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从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榜样育人、评价育人六个方面构建了十二年一贯制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育英中学和培英小学共同进行顶层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艺术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课程设置一体化

一贯制学校因其管理体制机制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更加注重衔接和系统性,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分学段课程设置相比,一贯制课程创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规划在纵向上实现贯通,知识、技能、方法学习呈阶梯式上升;课程实施在横向上加强学科联动、融通,体现多学科整合和综合育人的思想。一贯制学校课程设置涉及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实施策略、评价方法、课程资源建设等要素。比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开发了系列“世纪”课程;育鸿学校则借助地处空军大院的优势,开发了“蓝天”德育课程。

7.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

做好中小衔接,有利于学校整体构建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教学体系,以及科学实施一贯制学科教学。一贯制学校的中小衔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六年级作为初中预备年级。小学六年级作为初中预备年级,整体纳入中学的教育教学以及环境中,让小学生感受中学的教育教学氛围,以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如八一学校、育英学校。

二是实行“九下六,一带一”模式。中小学教师共同组建新的年级组,即九年级教师送走毕业班后进入六年级,四个班分别由两名中学教师和两名小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其中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与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搭班,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与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搭班,以便中学教师更早、更快地了解即将进入中学的小学毕业生,更利于加强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有效的衔接。如育英学校。

三是教研方式多样化。通过大教研、开放课堂相互听课、同课异构、编写校本衔接教材等形式,促进两个学段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达成共识,助力学生发展。如育新学校开展大教研,促进两个学段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达成共识,进而推行一体化教育教学,助力师生发展。

此外,对口直升学校在中小衔接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机制是指把六年制的小学和三年制的初中合在一起,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有一定比例升入初中。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办学研究主要是通过行政支持、教育科研引领、学校实践探索,实现人才贯通培养。

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学校的中小衔接路径有两个。一是一所小学与一所中学的衔接。两所学校在行政、教研、科研的统筹下积极进行探索,形成较为固定的小初衔接模式。比如,每周五,育英中学的教师送课到培英小学,两所学校还在艺术、科技等領域开展了互融互通。二是跨校区小初衔接。玉泉小学通过六年级师生整体借住到首师大一分校,开展了小初衔接的全方位探索,制定了共同的教育教学管理条例。

海淀区九年一贯制项目学校将会在后续的探索中,一方面,不断与各界教育同仁分享一贯制办学经验;另一方面,也会围绕一贯制办学,不断深入探索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猜你喜欢
育英对口办学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逆境之中育英才
巍巍学府 作育英才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