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

2019-06-24 03:08王兰仙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6期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信仰的理论指南,是我国治国建党的主要指导方针,并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指导作用。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学习者和传述者,是延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力军,也是建设强大中国的主要力量,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本文总结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 信仰

作者简介:王兰仙,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086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是祖国繁荣昌盛、薪火相传的保证,是建设美丽中国、幸福中国、强大中国的根源。因此,大学生信仰的培育,既对学生本人今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和祖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认真透彻地研究,从而发现其中的深层含义,然后对这一伟大的思想进行通俗系统的概括,就能简单有效地灌输给当代大学生,进而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程度,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增强对我国党和政府的信任,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群体思想总体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但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认识模糊。一些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宗教,当成教化民众陶冶心灵的工具。第二,功利化。在竞争激励化、文化多元化和利益多样化和的今天,就业形势严峻,有些大学生存在入党动机功利化的情况。第三,世俗化。世俗化信仰就是一味的堕落贪欢,沉迷灯红酒绿的世俗生活,没有梦想,日渐消沉,例如追求物质、沉迷游戏、走后门等。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教育方面缺乏实效性

一是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且过于理论化,且倾向于宣扬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而分析不同社会理念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忽视受教育者实际情况,无法有效地阐释学生的思想困惑,难以引发受教育者理念上的认同,得到灵魂深处的赞同,进而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二是教育方法仍主要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简单灌输,活动简单单一,没有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只是教育者单纯地教、受教育者简单地听的过程,未能触动受教育者的思想深处,双方缺乏深刻的互动,学生对教育内容难以做到真正的心悦诚服。三是考核体系以考试为主,不够健全。

(二)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是思维特点独特。当代大学生不擅长历史的比较,缺乏纵向比较,由一些片面的现象数据就得出事情的结果,例对国与国之间做横向的比对,未对这些国家的人文历史和国家底蕴做剖析和研究。且由于年纪尚轻,没有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历和认知,对于遇到的事情,没有大局观,易遭受腐朽思想的侵害。二是接受信息偏好新奇。西方一些国家抓住这一特点向中国拼命出口垃圾文化,促使我国学生产生兴趣,严重影响思想健康。此外如今大量的信息通過飞速地传播也让人难辨真假。三是理论修养不够高。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认识欠缺,只看到表面忽略了实质,认为欧美国家社会先进,人们素质高等,属于发达国家,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马克思曾说:“伴随着自然社会的不断发展,信仰必须要变更自己的生存模式”。 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现实的社会发展状况融合起来,取其精华,这样中国在自己的道路上才能具有活力。

(三)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是道德衰落的影响。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一些人也被利益所迷惑,极大地影响了当代人的道德判断,比如“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而当今的环境问题、食物问题等等,让人们更是对共产主义望而却步,严重的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二是思想文化的影响。目前一些西方国家仍然对我国心有余悸,害怕我国的强大会威胁到他们的存在,因此妄图用和平演变来控制我国的青年学生,这样我们才能被他们牢牢地掌控住,这种现象体现在我们的穿衣打扮、生活饮食、节假日等尤为明显。三是市场经济的影响,可能会让人们对一些经济原理产生偏见和质疑,导致社会出现“金钱至上”观,钱成为衡量人的尺度。而一些经济条件宽裕的人喜欢显摆财富,则助长了人们肆意攀比的风气,使得一些人心里不平衡,导致出现社会拜金主义。

三、增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一)高校教育方面

1.把准教育理念定位

一要增强建设信仰教育课程,可以适当变革课程设置体系,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如不再拘泥于考试这一种形式等等。二要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提高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因为这类课程产生的影响可能要很长时间才有显现。三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提升大学生对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团体中、在社会中的地位。

2.促进教育方式完善

一是增强生动性,不断改善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水平,使用先进科学仪器,提高教育的质量。二是加强渗透性和实效性。要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提升学校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校氛围里学习成长。另外信仰教育应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例如“三下乡”活动、祭扫陵园等等。三是增强基础性。父母是孩子比照的模板,良好的家庭氛围才可以熏陶大学生,性格坚强的家长才可以让孩子更加有毅力。

3.完善用人管人机制

加强对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要更加注重老师的人文关怀,例如创建有利于教师实现全面发展的空间、提高生活待遇等;完善准入机制,严把入口关;完善培训机制,防止人才断层;加强辅导员制度建设,让辅导员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现有效教学。

(二)主体自身方面

1.提高个人修养和辨别能力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基于对理论必然性的理解,否则就是非理性的认同。首先,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前提。一些青年不相信其理论,主要是没能完全理解透彻的缘故,只是片面地理解了其表面的含义。其次,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是基础。处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年代,社会变幻莫测,作为高校学子理应密切关注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事况,时刻关心社会热点难点。最后,积极主动的实践历练是关键。大学生要亲身实践,积极的投入到社会的建设当中去,实干才能兴邦。

2.树立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随着国家日益开放,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联系也日益频繁,加上网络的日益发达,我们正在步入全新的信息时代,这给了欧美国家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落后文化输出的可趁之机,严重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身心健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过杰出的成就,也有过灿烂的历史,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应该积极向上,分辨是非,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储备人才,积蓄力量。

(三)社会环境方面

1. 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清廉度

近年来一些官员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够强烈的现象频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巨大的损失,这让许多学生很难完全信任政府,甚至动摇了一起建设共产主义的决心和信念,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疑问。因此,一要居安思危,不断完善党政干部的教育机制,加大对在政官员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让各阶层队伍的素质得到量的提升,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二要拓宽我们国家的人才选拔机制,提高政府机关的人员素质,引入德才兼备、雄心壮志的大学生,让他们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三要从根本上杜绝腐败行为就必须要加强法律建设,不断完善我国的宪法和各级法律。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政机关才能更加廉洁,更加高效。

2. 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公平度

我国以往的改革能得到显著的成果全依靠于改革是为了人民群众、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但也应该看到当前的利益分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必须尽快做出调整才能使人民共享改革的红利、发展的成果,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分配制度能够匹配上经济发展速度,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国家的政策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改变,这样才能让大学生认可我们的制度,才会对我国充满信心,坚定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3.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文明度

新世纪以来,西方思想潮流入侵我国严重,使得我国民众在各种思想和生活领域产生巨大的变革,喜欢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诱惑。因此这就要不断地发展和扩充我们的优秀文化,让我们的人民在优秀的文化里成长,为此,一是要不断更新和丰富优秀文化的传播途径,以便大学生触手可及优秀的文化,让青年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接受熏陶;二是政府机关也要加强引导,以身作则,加强对外来文化的监管,对其中不合法的文化就要坚决抵制和打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要不断创新和发现优秀的文化,欧美的思想文化之所以能够受到我们年轻人的喜欢,就是因为它抓住了我国年轻人追求新奇的特点,故我国在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建设人们喜欢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广大青年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江宁.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赵洪云.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J].现代教育科学,2005(6).

[3]中央編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刘建军.追问信仰[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孙铁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李钟麟.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地位与功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1).

[8]魏聚刚.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12.

[9]李红艳.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新思考[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铁的信仰
大学生之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