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良 马银月 朱训泳
摘 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能够发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该文分析了六合区马鞍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培育经营主体、打造园区特色产业、增强科技发展力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001-02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能够发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马鞍街道地处六合区北部,是南京市农业主导型街镇之一。该街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始建于2013年,2014年4月园区被南京市政府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经过近5年的建设和发展,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生产要素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成为全市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和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步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特色办园之路。下一步,马鞍现代农业园区就如何围绕园区建设核心载体,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品质高端、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1 园区建设现状
1.1 产业特色逐渐显现 自园区建设以来,街道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初步建成了骏圣优质粮油示范基地、鑫森蔬菜科技示范基地、水芹产业化示范基地、泥桥水生蔬菜种植基地、刘陆葡萄种植基地、河王湖优质稻米种植基地等8个示范基地,形成了以水芹为特色的蔬菜产业,面积200hm2;以发展优质稻米为主的粮油产业,面积2000hm2;以叶菜为特色的蔬菜基地,面积100hm2。
1.2 科技攻关应用有所突破 近年来,园区注重与大专院校合作,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例如,与扬州大学合作,开展了水芹多模式栽培研究,推进大圣水芹产业发展;与南京农业大学潘耕兴教授合作,开发了农作物秸秆碳化方面等综合应用技术。街道内农业科技型企业先后申请通过国家专利12项,其中技术发明专利6项。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课题9项,其中,粮食高产体系创建、小龙虾品种繁育研究课题获省级以上部门立项并实施,水芹科技服务体系研究获市科委立项并实施。
1.3 园区生产管理实现智能化 马鞍街道通过项目申报实施,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打造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目前,已初步完成示范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园区展示体验中心建设项目、鑫森蔬菜物联网示范项目,下一步将构建产业园的果蔬、水芹和优质稻米等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及时开展街道农产品、投入品、社会化服务和休闲农业供需信息发布与交易,有效地促进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融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了地方名特优产品销售。
1.4 企业带动打造品牌农业 园区先后引进嘉瑞蜂蜜食品、克瑞克饼干、红儿郎龙虾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全街道已发展农业企业36家,培育成市级龙头企业4家,区级龙头企业11家。先后申报获得三品认证0.2万hm2,注册农业商标6个,其中华平、大圣分别获得省、市著名商标,嘉瑞、华平等获得市级名牌产品的称号,大圣牌水芹获得了中国合作经济组织知名产品品牌的称号。2018年已成功申报大圣水芹国家地理标志。
2 存在问题
2.1 基础设施尚未完全实现配套 近年来,园区虽通过争取市级高标准农田、标准化菜地等项目,对生产基地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但从园区总体规划来看,仅是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围部分。从园区总体建设层面来看,由于没有专项资金投入,致使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速度缓慢,特别是园区内循环道路还未全部形成,河道和内沟未实现硬质化,园区内景观工程尚无资金建设,园区管理、创业、培训中心尚停留在规划上。
2.2 产业核心区产业不突出 马鞍园区核心区现有鑫森生态园1家主要从事园艺产业的农业企业,其他企业较分散,产业发展不明显。农业示范园区虽经过几年发展,但还没有1个产业独占园区总产值60%以上。各个产业中,蔬菜产业占园区总产值的24.12%,园艺(花茶果、苗木)产业占园区总产值46.79%,稻麦类粮食产业占园区总产值的14.34%。
2.3 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受人员编制因素影响,马鞍园区的组成人员均是从街道各部门抽调而来,其中专职人员仅3人,大部分人员属兼职。在园区管理方面,政府、企业和社会对园区管委会期望很高,但管委会因无权定事、无政策行事,管理权限与责任相错位,不能实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从而降低了行政办事效率,弱化了各项优惠政策。
2.4 园区科技力量不强 目前,服务园区的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素质偏低,园区技术力量偏弱,服务水平跟不上的问题,特别在高效设施园艺、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等现代农业服务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园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仅2家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深度合作。
3 对策建议
3.1 创新投入机制,完善园区发展基础 建议市区农业主管、财政部门科学制定资金整合规划,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园区建设投入机制,将各类支农资源打捆集中用于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同时,街道应加大财政投入,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预算,每年安排园区建设资金不少于200万元,完善园区发展基础。一是推进农业示范园区水、电、路、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灌溉方便、用电便捷,改善园区的基本发展条件。二是根据农业园区发展规划,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抓好园区农机具配套服务,促进生产设施化和精准化,不断提高农业设施化、机械化装备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充分利用园区管理与服务平台,提升园区现代信息技术水平。
3.2 积极培育经营主体,打造园区特色产业 以现有的资源禀赋,发展以水芹(水生蔬菜)为主导的蔬菜产业,目标实现产业产值达园区总产值的60%以上。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夯实发展基础。建立和完善街道、村二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促进土地向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集中,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的规模经营水平。二是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增强园区发展活力。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确保园区近年内发展3~5家带动力较强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园区发展注入新鲜力量。三是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打造园区农产品品牌。着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切实提高园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3年内园区要培育3个以上市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
3.3 创新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效能 建议区政府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设为区街双管单位,增加人员编制,公开招聘专职人员,以提升园区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创新监督管理体制,将农业园区目标任务细化到部门、到人头,严格奖惩;坚持“月通报,季评比,半年检查,年度考核”和“专项督办,重点督办,领导督办”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效能。针对园区管理体制不畅问题,建议从以下3个层面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在领导管理层面,设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农业的领导为副组长,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科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二是在服务职能层面,强化园区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园区的总体规划,切实担当园区综合管理服务职能,为入园企业、技术部门、合作组织等提供后勤保障和公共服务。三是在资金服务层面,设立投资管理公司,在管委会领导下抓好南京马集金盛利农业公司的运作和发展,为融资引资提供服务。
3.4 建立多元机制,增强科技发展力量 在技术服务方面,设立园区专家委员会,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組成,负责提供技术咨询、项目论证、评审、考核,以及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在技术人才方面。建议实施市区农技人员派驻市级以上农业园区,针对不同产业开展包园技术指导,畅通基层科技服务渠道。同时,对在职技术人员开展转型培训,定期安排他们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园艺、生态养殖、休闲观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园区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根据市出台的创新名城政策,强力推进园区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市蔬菜所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力争1年内园区管委会能与1~2家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并全方位开展技术合作。同时,重点力争在水芹等蔬菜产业化方面合作有所突破,争取每年有1~2个院校或科研院所项目在园区实施。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