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天下之脊

2019-06-24 07:09谷更有
河北画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太行山

文 / 谷更有

太行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道绵延400余公里的山脉。东晋时郭缘生在《述征记》中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诸山皆因地立名,实一太行也,连亘十三州之界。”大约从 7000 万年前的白垩纪开始,在燕山造山运动的作用下,“古太行”就是由华北西部的古陆地地层逐渐隆起形成的。而开始于 200 万~ 300 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再次抬升和加高了太行山脉,塑造了太行山的基本走向、地形地貌、 高度落差等。从东北至西南,太行山脉成“S”形,纵亘于河南济源和北京八达岭之间,像一道巨墙将华北的河海之间分为东西两面;历史上在很长时期中,太行山曾经是被黄河西、南、东三面环抱,所以它所在的周边地域被分别称为“河东 ”、“河内”和“河北”;华北地域在历史上,又常以太行山为界,分为山西和山东。此地域在《禹贡》属于“冀州”。“冀州”列于九州之首,太行山脉居于冀州之中,将之分为东西两半,如一道天然地理屏障围护着东西两地。清初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有言“太行为天下之脊”。“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而所有这一切唯有控制太行才是关键。

摄影/褚付金

摄影/肖吉地

太行山自南向北有沁水、淇水、漳河、绵曼河、滹沱河、桑干河等东西向的河流穿过,把山体切断形成峡谷,被称为“陉”。其中最重要的,即所谓的“太行八陉”,从南到北依次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它们有的长数十里,有的达百余里。历史上以“太行八陉”为基础,形成了沟通全国的交通网。《史记·货殖列传》记战国秦汉时期全国主要的道路,太行山东麓平原有一条主要的南北通道,成为全国交通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由黄河岸上的温、轵,或其东的濮阳道达于北部的燕国(蓟)。由温、轵南行,渡河至于洛阳。西行,越王屋山而抵于现在山西东南部为当时所谓的上党。由濮阳南行,渡河可达于郑国 (即后来的韩国),东南行,渡河而和定陶相通。也就是说,可以通到全国其它重要都会尤其是中原的地区。燕国是这条道路的终点;但是还可以更向前引伸,通到北方或东北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居地。这条道路大致就是现在京广铁路的北段,而小有违异。

在这条古老的南北通道上,汇集了邯郸、邺城、北京三个古都,其它的古都诸如咸阳、长安、洛阳、开封等成败兴亡,也和太行八陉之关道密切相关。秦以来的郡县城邑,早已成为历史,只能在古籍与零星的残破遗迹中想象与回味。万幸的是,在太行各陉道的山川河谷中还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它就像珍贵的历史活化石一样,承载着千年的人世风尘。

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古道和贯穿其间

的陉道,既是政治、军事的交通要道,又是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中华文化的上下五千年,从北方游牧与中原农耕文化的文化的交流,到西域佛教文化对中原内地的传播,无不与此通道相关。太行山东麓平原上,有据传是佛教东传最早的寺院——南宫普彤寺(据考证建寺时间比洛阳白马寺还早一年);北朝时佛教从大同的云岗石窟到洛阳龙门石窟的建造,就是由于北魏都城迁移而形成的,而其迁移路线就是太行山西侧的古道。另外位于滏口陉的响堂山石窟,也是东魏、北齐时因政治事件,而导致佛教传播的见证。更无论从唐以来兴盛至今的五台山这一著名的佛教大道场了。

摄影/贾 恒

太行山东北部桑干河河谷的泥河湾盆地发现有200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迹,被称之为东方人类的发源地。传说“三皇”之一的女娲曾在太行山中段居住,因此这里有闻名国内外的涉县娲皇宫。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中的不死鸟精卫,就是在属于太行山的发鸠山栖息,也是在这里衔石头来填海。史载的“涿鹿之战” 、“合符釜山”就发生在涿鹿一带(也有持“合符釜山”是在徐水的论者),黄帝和炎帝“合符”休兵,标志着华夏汉族的形成。今唐县、顺平、望都、行唐、隆尧县一带,还是五帝之一帝尧建都和活动的地方,这里存有很多关于帝尧及其母亲的遗址和传说。据学者考订,帝尧是从唐县经行唐,到晋阳(治今太原市),最后到平阳(治今临汾市),才安定下来。战国时期的燕、赵、中山文化,融北方草原民族和中原汉族文明于一体;魏晋以来,河北一带多次为胡族所统治,隋唐时期地处“胡化区”;辽金元时期又为此地更加深刻地打上了游牧民族的烙印;元明清以来,此地成为畿辅之地,畿辅文化成为此后河北重要的地域文化特征。太行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遗迹很多,由此所形成的传说、故事,也数不胜数,从此意义上说太行山可谓是英雄太行。从春秋时期称霸的齐桓、晋文,到战国时盛极一时的赵武灵王;从战国争雄到秦皇统一,再到楚汉之争,都在太行山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迹;之后的王朗赶刘秀、光武称帝、魏武扬鞭定鼎邺城;再到之后的明代靖难之变和迁都北京,致使太行山东麓地区成为国家的畿辅区域,为朝廷所直隶,成为政治核心区。

太行山在古代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地区政治军事冲突与经济文化交流的关垒与通道。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还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寇的重要地区和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最后赢得全国胜利的指挥所。因此太行山还是中华民族融合的文化走廊,抗击外寇和战胜反动派,争取民族独立和全国解放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和大本营。

泥河湾

娲皇宫

响堂山石窟

太行山的大历史所导致的社会环境,深深地影响了此地区人民的文化性格。这里的人民纯朴,千百年来由于深受战争所苦,他们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地生存,形成了坚忍不拔、勤劳勇敢、忠诚信诺的高贵品质。他们或农或商,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延续着家族的香火,也延续着太行山的人脉。他们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强堡垒,成为新中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有力支持者。太行山区的民众是新中国成立的卓越贡献者。

英谈古镇

井陉窑

太行山迤逦巍峨,名胜古迹众多,是千百年来著名的游览胜地。它蜿蜒千里,山姿雄壮,西坡平缓,东麓陡峻;陉中之峡谷,河流时而湍急,白浪滔天;时而九曲回肠,如玉龙飞弛;又加之瀑布于九天奔泻,水声震耳,回荡山间,不绝如屡。冬日千里冰封,壮怀激烈;夏日青山裹绿水,云蒸霞蔚;最喜秋天时节,层林尽染,硕果满枝头。太行风景如画,历代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心,留下无数丹青墨宝。

太行山是一座文化资源厚重的历史名山,它有着如画的自然风景,是联系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浓缩了中华民族形成、变迁与发展的大部分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从根本上改变太行山革命老区的贫困落后状况,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技扶贫,开创了全国闻名的太行山道路,形成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为核心的太行山精神,涌现出了以李保国为代表的模范人物,值得大书特书。

太行山物质资源丰富。农业时代,当地民众依靠并不太肥沃的土地和天然的林业资源,半农半牧;衣食住行,也主要是就地取材。其中的石头村和石板房是当地民众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建房筑屋的典型体现。从隋以来,当地民众,还利用山区丰富的磁矿资源发展制瓷业。历史上的磁州窑、定窑最为有名,其生产的白瓷和黑瓷都成为重要的宫廷贡品;另外的井陉窑也以生产民用品而有名,因而与前二者共同成为今天河北的三大著名瓷窑考古遗址。近代以来,太行山两侧丰富煤矿资源得到开采,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煤炭能源供应地。河北的井陉、临城煤矿,近代以来,为德国、日本等西方列强所侵占,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国有,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除煤炭外,这里的镁、铁资源也非常丰富。

猜你喜欢
太行山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太行山写生》
左太北:太行山上永远的明珠
太行山(外二首)
太行山上的耕耘者:秦同和
太行山上忆当年
太行山下最可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