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文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科危重疾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微创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深受患者好评,但诸多研究辅以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手术疗效[1]。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就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按照硬币法将其分为分析组、对照组,各31例。分析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53~82岁,平均(66.1±4.5)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50~84岁,平均(66.8±4.7)岁。经分析,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可行。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加强病房巡视,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分析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共同组建护理小组,详细了解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具体护理措施:①入院当天。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进行入院宣教,介绍医院环境和规章制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向其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和手术知识,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②入院第2天至手术前。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护,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指导其进行各项术前准备;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积极解答其疑问,使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③术后当天至出院前1 d。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做好术后评估,指导患者适时进行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方面的训练。④出院前1 d。需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做到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嘱咐其定期来院复查。⑤出院日。医护人员与患者互留联系方式,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分析组、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采取DNF(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Barthel(巴氏指数)评分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DNF评分以低者为佳,Barthel评分以高者为佳。
1.3.2 比较分析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对分析组、对照组患者的实验资料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取百分率(%)、标准差(±s)标示,并分别开展χ2检验和t检验,在P<0.05时两组差异显著。
2.1 两组患者DNF、Barthel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DNF、Barthel评分相比P>0.05;在护理后,分析组患者DNF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右,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其病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随着显微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血肿清除彻底、费用低的优点。但诸多临床研究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重视护理干预的作用,需给予患者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是一项现代化的护理模式,以时间为横轴,以具体的护理方法为纵轴,能为患者提供全面、有计划性的护理服务,利于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减少资源浪费,利于规范护理操作,减少护理差错,提升护理质量,最大限度保障患者身心健康[2]。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可对患者实施饮食、用药、心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护、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护理干预,利于恢复患者各项身体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其康复进程[3]。本次实验表明,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有效提升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仅为9.7%,以上指标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组间比较P<0.05,本次实验结果与邓优群[4]的实验结果类似。
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适宜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