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萍
(山东省蓬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蓬莱 265600)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我国发病率约为0.5%~5%,受体质、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1],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异味刺激、运动、上感等而诱发,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若病情控制差会导致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生活质量逐渐下降,也造成患者治疗成本增加,加重其经济负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上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因此,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PBS评分比较(x-±s)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中心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3例,男性33 例,女性30例;年龄42~75岁,平均(61.3±5.2)岁,病程3~35年,平均(12.3±6.2)年。对照组63例,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龄41~76岁,平均(60.4±4.6)岁,病程4~28年,平均(13.4±7.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等均经χ2检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认知、生活、心理、呼吸、运动等干预措施。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认知干预:教导患者做好用药、心率、呼吸等监测;讲解氧疗注意事项;通过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哮喘的发生、发展、诱因、防治等知识,能够客观地认识哮喘,提高其认知程度。
1.2.2 生活行为干预:嘱患者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充足;注意防寒保暖,远离呼吸道感染;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禁吃辛辣、油腻、生冷、高盐等食物;督促其戒烟酒;对容易过敏的患者,要避免接触或食用易过敏物质。
1.2.3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给予安慰及心理疏导,向患者列举同类疾病成功康复的病例,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告知家属家庭支持对治疗的重要性,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与物质关怀。
1.2.4 呼吸功能锻炼干预:缩唇呼吸法:患者缩唇呼吸,即经鼻吸气,呼气时口形缩小,呈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口唇缩小以能耐受为度,一般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例大致为吸气:呼气=1∶2或1∶3[3]。5分/次,3次/天。
1.2.5 体育锻炼干预:首先评估哮喘分期,制定体育锻炼计划;运动方式主要有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训练;运动量根适可而止,循序渐进,采用间歇式训练方式,每做1次运动,休息10 min。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性观测:干预前1d和干预后30d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参照临床疗效评分标准[4]。
1.3.2 生活质量评分:于干预前后运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进行评定[5]。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总积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总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干预前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总积分比较(x-±s)
2.2 两组患者SPB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SPB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维度评分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干预后SPBS 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这说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分值与综合护理干预有关,见表2。
哮喘患者因病情反复易产生负性情绪,出现负担感、痛苦、抑郁、内疚、自我感觉降低等心理,易导致病情复发,会增加重症哮喘风险,同时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6-7]。在临床中,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予以心理、生理、饮食、运动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疏导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降低心理负担和抵触情绪,对患者的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总积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SPBS 中照顾负担、经济负担和情感负担维度评分较干预前下降,显示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分值与综合护理干预密切有关,证明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情感、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负担,进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思考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