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爽
(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直肠癌多经过手术治疗,由于术中器械操作会对肠道平滑肌造成刺激影响,加之麻醉药物对肠道神经同样具有刺激作用,因此常会在术后引发肠麻痹等症状。肠麻痹会引发肠道的植物神经不同程度紊乱,使传导失司,肠管扩张或收缩功能显著降低,进而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有效推进,形成肠梗阻[1]。通常情况下,肠麻痹可在术后3 d自行消失,但部分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且容易造成胃肠功能下降等后遗症。临床中多通过药物治疗纠正肠麻痹,本文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10例直肠癌术后肠麻痹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55例。A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范围是35~70岁,平均(45.21±1.26)岁。B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范围是31~72岁,平均(46.58±1.34)岁。对比以上数据,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B组给予西医治疗:①支持疗法:纠正电解质失衡、纠正酸中毒、动态监测肺或心等脏器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药物为氨基酸、营养剂和脂肪乳。②灌肠治疗:手术以后1 h内于肛门内插入一次性灌肠管,插入深度为20 cm,将浓度为0.9%,剂量为300 mL的氯化钠溶液灌入,使患者保持平卧位,灌肠液于肛门内保留30 min,每日1~2次。③胃肠减压治疗:叮嘱患者术后24~28 h严格禁食,避免出现肠麻痹症状,若患者有呕吐或腹胀等症状,应留置胃导管,不使用止吐药治疗。A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疗法同B组。加用针灸:取上巨虚穴、足三里、下巨虚穴、天枢穴、中脘穴、气海穴与关元穴。前三者采用泄法施针原则,注重手法,进针应快速。后四者采用呼吸补泻法,于吸气时快速进针,呼气时出针,得气时行针,以轻插重提和提插捻转泄为行针手法,每5 min重复1次以上行针手法。同时给予自拟保留灌肠汤治疗:药方为:党参15 g、枳壳15 g、黄芪15 g、莱菔子15 g、当归15 g、生大黄30 g、牛膝10 g、厚朴20 g、木香10 g。将药方加水浓煎,取300 mL置入瓶中,保持药液温度为25~39 ℃。灌肠方法同B组。最后行外敷治疗:手术后24~48 h,将300~400 g芒硝粉末搅拌均匀并装袋,敷在脐部,带芒硝粉末变硬后更换,时间约为12 h。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胃肠减压消除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肠蠕动恢复正常,肛门排气恢复正常,腹胀与腹痛感消失,并无反跳痛或是压痛感,肠鸣音正常,肌肉松紧正常,有便意;进步:肠蠕动与肛门排气基本恢复,腹胀与腹痛感改善,有轻微反跳痛或是压痛感,肠鸣音未回复,肌肉有轻微紧绷感,无便意;无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2]。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症状改善时间用)表示,行t检验,治疗效果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A组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对比:A组中,治愈38例,进步1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53/55);B组中,治愈28例,进步17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45/55)。对比差异明显,P<0.05。
直肠癌术后出现肠麻痹症状可能与炎性介质因素相关,经手术操作后,机体免疫水平和组织创伤会有所变化,使炎性因子的释放量增加,进而提高白细胞浓度,引起相应症状。其与电解质失衡存有关联性,患者术后容易产生低钾症,使肠壁的运动活性显著降低,造成肠功能严重紊乱,进而导致肠麻痹[3]。
西医治疗肠麻痹的原则为促进肠动力恢复,但是其病因是肠吸收能力下降,因此治疗效果欠佳。中医治疗肠麻痹的效果显著,针灸治疗能够对脏腑经络起到刺激作用,提高神经兴奋性,并能使兴奋性向病灶组织传导,发挥疗效。其中,足三里可起到调节患者胃肠功能的功效,加快肠管运动速度;下巨虚和上巨虚可起到理气、滞调肠胃的作用;气海穴具有调补下焦等功效;天枢穴具有通腑止痛理气等功效[4]。诸穴合用,能够发挥理气通便、通腑消滞等治疗效果。药方中,大黄是主药,具有祛瘀通便的治疗效用,厚朴、木香、枳壳和莱菔子具有消痞散结和行气活血的治疗效用,牛膝可祛瘀。诸药联用,能够发挥通腑泻热、行气止痛、温补阳气等功效,能够缩短患者的排气、腹胀和排便等症状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度。外敷治疗的操作方便,效果佳,芒硝具有软坚润燥等作用,能够促进患者出现便意,改善症状[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
images/BZ_172_175_2962_2300_3008.pngA组 55 16.58±3.24 16.64±3.05 16.28±3.60 2.61±0.56 4.83±0.69 B组 55 36.51±3.22 33.71±3.66 28.53±4.33 3.49±0.68 6.77±0.93 t - 27.247 22.375 13.586 6.239 10.46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结果为:A组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B组(81.82%),对比差异明显,P<0.05。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