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究教学设计,激励学习兴趣
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在备课中深挖教材的深度和宽度,力求做到“清”“透”“化”。“清”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一词一句皆搞得清清楚楚;“透”,指要吃透教材;“化”,是指運用自如,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于一起,达到“化”的境界。我翻阅资料,精心构思,讲究教学设计。如果让学生只观看老师的表演,,有时固然也会有趣,但时间一长,必然索然寡味。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就必须讲究教学设计。学生亲自是“舞台”,练习技艺,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获得必然是巨大而终身受益的。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安排学生上舞台,以陶罐和铁罐德身份作一次扮演,学生劲头十足,以主人翁态度全身心投入,研究一般扮演的特点与本文的特色,考虑朗读与情感的表达,学习气氛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我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资料,让学生讲述他的感人故事,再导入课文。所以,学生学习气氛相当浓厚,结果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
三、内容“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能应用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否则知识也将推动其本身人价值。现在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都考虑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那么在教学的实际当中,教师也要将教学过程与生活紧紧的联系起来。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好奇心又特别强,如果老师能将教学内容与洗涤有意识的结合起来,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满足了学生好奇心,而且还会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
四、鼓励发散思维,深化探索兴趣
教学中采用“一因多果”“一问多答、”“变式训练”等方法,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包括错误的见解),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设想不同的答案。例如《狼和小羊》一文写狼最好向羊扑去。启发学生提出多种假想:“羊被狼吃掉”“羊被狼咬伤”“羊被人救出”等。并让在假想故事结局的过程中摆理由,说道理。在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对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信念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隔绝。”在教学作文《秋天到了》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天气、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将作文课成了旅游说话课。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学生手里有了材料,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积极性高,取得了非常的效果。此外,课堂上还可以采用课本剧表演、“记者招待会”、讲故事比赛、配乐朗诵、多媒体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不仅反映了我们教师本身的素质,而且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探索,研究教材,就能总结出更好的、更切合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地理解、体会、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唤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