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佳 李茜
摘 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来源。内源式发展理念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础,产业兴旺是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以山西省宁武县农业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内源式发展理念为根据,尊重社会经济条件、以自身发展为中心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产业兴旺的质量兴农策略、效益优先发展策略、协同发展策略。
关键词:内源式发展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作为重点,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围绕产业兴旺,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协同兴农。围绕质量兴农,坚持推行增产导向策略转向提质导向策略;围绕效益优先,坚持创新效益产出模式策略;围绕协同兴农,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策略。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围绕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产业兴旺的路径。孔祥智(2018)提出,产业兴旺必须要以农业为中心,拓展多种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多功能性。刘立君(2018)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出以农业为主题的科学教育、农舍民宿、观光游览等农业体验产业兴旺的核心内容。刘芳清(2018)从湖南特色农业角度,提出产业发展新思路。史文军(2018)围绕农业产业发展,从标准化、园区功能、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桂阳县产业兴旺可行性思路。叶新太(2018)从绿色发展角度,对海阳市产业兴旺进行研究,提出“三品一标”发展战略。但总体来看,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产业兴旺策略研究仍属空白。内源式发展理念寻求的是利用内部力量和资源优势,在自身固有价值和发展制度基础上实现发展。内源式发展理念是实现产业兴旺的理论基础,产业兴旺是内源式发展理念的体现。内源式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产业兴旺策略研究,对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内源式发展理念
内生(内源)性的理论(模式)诞生于上世纪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内源式发展理念应用广泛,适用于衡量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平衡发展、区域发展、企业发展、合作社发展以及农村发展。“内源式发展”是指一个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其内部力量和资源的发展。内源式发展理念是从人民的需要出发,考虑发展地区特有限制因素的同时,依靠现有人力、物力、技术和财政及尚未开发的资源,实现目标的发展。内源式发展理念尊重原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二)产业兴旺
产业是指各行业在利益联结下构成的业态总称,各行业经营形态、方式、企业模式及流通环节不同,但经营对象和范围的出发点一致。产业兴旺要求经济多元化融合发展,共同发展,强调产业要素之间的关联协同,包括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与文化习俗等,发挥整体性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兴旺注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确保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三产融合,追求提质增效。
(三)内源式发展理念与产业兴旺的关系
内源式发展理念是产业兴旺的基础,产业兴旺是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内源式发展探寻的是自适应发展道路。产业兴旺的立足点恰好在于满足人民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增收和乡村整体繁荣。内源式发展理念以人民参与为原动力。产业兴旺的过程正是调动农民的参与及创造性来实现产业建设目标。产业兴旺必须通过创新经营体制来发展产业,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现代化经营主体,提质量增效益。内源式发展理念引导产业兴旺路径,决定产业兴旺策略。
(一)尊重社会经济条件的产业发展
尊重社会经济条件要求首先尊重自然资源因素,充分考虑工农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发展潜力等因素。山西省宁武县地形气候多样,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风多,无霜期短,宁武地处高山严寒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少石头多。尊重宁武县社会经济条件,具体表现在:
1.尊重西部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尊重西部万年冰洞、悬空古栈、情人谷、马伦草原、芦芽山景区等景观,发展生态林业、特色旅游农业,建设生态宜居村庄和风情农家乐。
2.尊重汾河恢河综合经济与特色旅游发展产业。尊重万佛洞、汾河源头、宁化古城、百里汾河水体等景观,发展优势农业区、蔬菜生产区、生态旅游区等。以“农、旅、居”的融合全面提升宁武生态品牌。
3.尊重206省道—灵河高速综合业态产业发展。尊重特色产业基地、生态文化景观和村镇农产品加工,体现产业联动发展的多重功能。
4.尊重312省道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等多业态发展。
(二)以自身发展为中心的产业发展
以自身发展为中心强调以地域需求为中心,以自身发展定位为基础。强调山西省宁武县以自身发展为中心,侧重围绕宁武县地域需求,以宁武自身发展定位为基础。以自身发展为中心的产业兴旺应重点体现在:构建以国家级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品牌县为中心的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以中国豌豆之乡、高档畜产品生产基地为中心的产业发展体系。
(三)产业协同发展
协同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个体彼此协调来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的过程。有和谐、协调同步、协和等多种内涵。产业协同是指产业各要素相互配合,促进产业发展。围绕产业兴旺,促进三产业融合共进。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协同方式有加工业延伸、乡村观光旅游,以及兴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等。二三产业融合有发展特色工业观光等多种方式。
宁武县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兴旺应重点体现在:以毛健茶、杂粮生产基地为基础,建设产业集群,打造宁武独有品牌;围绕设施蔬菜园区开展采摘业、观光体验农业;围绕芦芽山、万年冰洞等自然景觀发展旅游业,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链,打造宁武生态旅游品牌;围绕企业园和煤矿产资源发展独特风格工业观光;围绕中药材基地,延长相应产业链,发展食药同源产业。
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产业兴旺策略应是围绕产业兴旺,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协同兴农。围绕质量兴农,坚持推行农业提升质量、增进效益策略;围绕效益优先,坚持创新效益产出模式的策略;围绕协同兴农,坚持产业协同发展。
(一)质量兴农策略
在尊重社会经济条件要求基础上,充分体现质量兴农策略。
1.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要求,进行高标准农业体系建设,以高标准推动基地和园区建造。在西南部农业示范区进行推广实施。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现场针对性技术培训和指导,实现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高标准化、高技术水平化。围绕中部、东南和北部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三品”认证,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坚持以标准化为发展基础,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和生态过程规范,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优质化发展、特色品牌化发展。将“三品一标”发展与农业标准化建设、信息物流等环节紧密结合,以品牌化带动产业发展,实现规模发展,全面提升宁武县绿色农产品生产高标准化。
2.建立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发挥农业产业的集群优势,在宁武县北部、中部及东南部地区打造绿色有机杂粮产业集群。在生产加工基础上拓展物流及销售功能,实现流程全覆盖;在东部打造集养殖及屠宰加工业为一体的畜牧养殖业产业集群;东南部、西南部打造以黄芪、党参、黄岑等多类中药材的种植产业化开发为重点,集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中部建立管涔山中药材产业基地;西南部以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为核心,打造集生产基地和加工转化为一体的蔬菜食用菌产业集群,打造绿色毛健茶生产基地及良种羊繁育基地。东北部发展榛子、沙棘等干果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二)效益优先发展策略
在以自身为中心发展要求基础上,充分体现效益优先发展策略。
1.品牌效益。宁武县围绕优势抓特色,扶助龙头创品牌,依托独特的资源环境,芦芽山景观优势,实现农旅结合,打造“中国杂粮之都”“芦芽农夫、雷源头”“芦芽山沙棘”“芦芽山蔬菜食用菌”品牌,振兴银盘蘑菇、毛尖茶、莜豆面、芥菜等特色产业。整合生产基地,建设品牌农业集群,电商对接农业生产,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透明和质量溯源,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效益。重点培育有经营意向、懂一定技术的新型农民。鼓励掌握一定技术,具备一定经营能力的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实用型人才、返乡创业人才等创办家庭农场、参与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推广并引导“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形式农业发展联合体发展。
(三)协同发展策略
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做强第一产业的同时优化第二产业、活络第三产业,实现多产业互动发展。宁武县在两带两线基础上,细分五个片区,推进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
1.“特色工业游+休闲农业采摘”策略。东北部地区以“特色工业游+休闲农业采摘”为产业兴旺策略。充分利用薛家洼、阳方口和凤凰镇矿产资源和工业园区,打造特色工业游,结合休闲采摘生产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和瓜果采摘项目吸纳农民参与发展。融合沙棘、芥菜等深加工产品与休闲农业,采摘体验和休闲旅游等实现多要素集聚、多产业叠加、多领域联动、多环节增效。
2.“人文旅游+商贸”策略。北部地区以“人文旅游+商贸”为产业兴旺策略。结合县城建设,加快宁武关城、古長城等人文旅游景点的开发,打造人文旅游服务集散中心,建立商贸服务业基地。发挥连片带面、联动发展的多重功能。
3.“生态旅游+农家乐”策略。中部地区以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为产业兴旺策略。建设旅游公路连接线,发展生态特色旅游农业,建设生态宜居村庄和风情农家乐,以旅游产业促进西部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山水旅游探险观光区和特色风情小城镇,以“农、旅、居”的融合全面提升宁武县的生态品牌。
4.“特色产业园+设施农业+休闲旅游”策略。西南部地区以“特色产业园+设施农业+休闲旅游”为产业兴旺策略。依托汾河谷地和便利交通,打造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以宁化宋代古城和万佛洞为代表,打造休闲旅游区。将玉米、胡麻、芥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园,设施农业带及休闲旅游区三者融合,发展会展经济,总部农业等,探索产业链延伸新路径。
5.“特色林药产业+乡村旅游”策略。东南部地区以“特色林药产业+乡村旅游”为产业兴旺策略。借助莜麦、蚕豆、毛健茶生产基地、中药材基地、食用野生菌培育基地,开发特色林药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线。拓展农旅结合销售渠道。
6.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是保证农业产业发展的牢靠根基。因此要强化宁武县的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服务于“安全、优质、高效、品牌农业”发展目标,以“山水加绿、通道增色、村庄添景、庭院有美”为抓手,实现宁武全县域生态化发展。中部地区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科学配置营造林模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保水源。河道两侧全面绿化,选择自然特性良好的乡土树种,加密加厚、增绿增色,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同时建设水源涵养林,健全湿地保护体系。西南地区大力发展农牧合作社,对不能改造的坡地进行林、牧发展。东北部采煤沉陷搬迁区进行治理和复绿。建设生态修复治理生态林基地,加大资金扶持,修复和改善矿山废弃地生态经济系受损农地。
7.全链条协同发展。实现全链条协同发展,要求在一二三产业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延伸各产业链形成完整供应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农业特色为基础,全链条协同发展,创造农旅电商等新业态共繁荣的新景象。在宁武县中部、东南部及北部地区扩建杂粮高产示范基地,推广芦芽山农产品专卖,创建杂粮之都特色名优品牌。在西南部地带,积极创建有机农业示范区。
积极推行不同的链条形式,以“基地+专业服务组织+市场+品牌”的形式,连通杂粮、马铃薯产业链。以“园区+加工企业+流通组织+市场”的形式,连通健康畜牧养殖业产业链。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市场+品牌”形式,连通中药材产业链。以“龙头企业+示范园+市场+品牌”形式,连通蔬菜食用菌产业链。聚集资源要素,构建龙头带动、规模适度、多方融合发展的生产经营业态,多方主体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融合机制。
参考文献:
[1]孔祥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J].农村金融研,2018(29).
[2]刘立君.产业兴旺要做好“三链”[J].科技智囊,2018(03).
[3]刘芳清.发展特色农业助推乡村产业兴旺[J].湖南农业科学,2018(06).
[4]史文军.发展乡村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1).
[5]叶新太.戮力发展“三品一标”推进农业产业兴旺[J].农村·农业·农民,2018(01).
[6]朱啟臻.产业兴旺的多样性特点[J].农村经营管理,2018(09).
[7]陈珏颖,刘合光.实现产业兴旺应从五个方面发力[J].农民科技培训,2018(07).
[8]任常青.产业兴旺的基础、制约与制度性供给研究[J].学术界,2018(07).
[9]曾福生,蔡保忠.以产业兴旺促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02).
[10]张玉香.质量兴农 绿色兴农 品牌强农 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甘南农业,2018(06).
[11]崔浩.聚力产业兴旺 振兴盐阜乡村[J].江苏农村经济,2018(07).
[12]吴海峰.乡村产业兴旺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J].中州学刊,2018(12).
[13]崔彩周.乡村产业兴旺的特色路径分析[J].中州学刊,2018(08).
[14]王鑫等.山西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业,2018,12(26).
[15]光娅.基于乡村振兴的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的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8(09).
[16]张航瑞,李茜.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内容研究[J].农学学报,2017(04).
[17]邓万春.内生或内源性发展理论[J].学术论坛理论月,2011(04).
(马丽佳、李茜,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