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8年6月,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同时哈尔滨新区(松北区)正式对利民开发区实施托管,标志着新区由松北、呼兰、平房“三个组团发展”时期,迈入了江北一体发展区和江南政策协同区“南北互动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创新驱动,突出产业协同,加强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哈尔滨新区南北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哈尔滨新区 南北互动发展 开发区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哈尔滨新区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协同联动不足的现象也较为突出,江北一体发展区和江南政策协同区之间还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均衡、统筹协调尚需强化、产业协同发展不足、互联互通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哈尔滨市应积极推动江北一体发展区和江南政策协同区的互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开创哈尔滨新区开发建设新局面,打造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
(一)经济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
新区自设立以来,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数据显示,2017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的总量和增速均较上年显著提升,释放出活力增强的积极信号。从横向比较看,除河北雄安新区外,在18个国家级新区中,哈尔滨新区经济总量连续两年(2016、2017年)排在第13位,GDP增速排名前进两位,由2016年的第18位提升至2017年的第16位,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二)新区规划编制探索新路径
哈尔滨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三区一极”战略定位,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区域特色、高点定位”的原则,聘请国际国内一流咨询团队,同步启动新区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4”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突出“多规合一”,聘请承担国家“多规合一”试点任务的哈工大团队制定技术规程、统筹规划体系,做到“一张蓝图绘新区”,为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三)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
哈尔滨市充分利用国务院赋予哈尔滨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实施了开发区与所在行政区合一管理。整合后,三个行政区(开发区)党政工作部门由原来的126个精简为50个,精简幅度达60.3%。在此基础上,自去年7月1日起,哈尔滨新区(松北区)正式对利民开发区实施托管,松北、呼兰两片区融为一体发展,标志着哈尔滨新区工作的组织架构体系得到进一步理顺和完善。
(四)“放管服”改革迈出新步伐
一是在全省首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宽市场准入领域、收窄政府审批范围。二是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三是在全省率先实施“区街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来四级政府管理体制压缩调整为两级,改善民生、服务百姓。四是推行经济功能区改革试点。设立哈尔滨高新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和江南园区服务有限公司两个经济功能区,变多部门管理为一部门管理、行政管理为企业化管理,提升工作效能,释放园区活力。
(一)整体发展不均衡
一是核心区域辐射力不强。江北一体发展区作为哈尔滨新区的核心开发区域,GDP仅占新区经济总量的58.5%,这与80.7%的新区规划面积相比很不相称;特别是,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占新区总量的35%。二是江北一体发展区内部发展不均衡。尽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经济总量上基本持平,但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项指标比重较低,发展相对滞后。
(二)统筹协调尚需强化
一是各片区之间尚未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和统筹协调的政策体系,不利于哈尔滨新区的整体联动发展。二是新区与外部枢纽联动发展不足。虽然新区规划将临空经济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综合保税区作为新区联动发展区,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并没有实现实质性的联动,各功能区无法实现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的统筹协调发展效应。
(三)产业协同发展不足
一是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不高。真正投入大、产出高、带动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端产业项目很少,虽然集聚了36家世界500强企业,但部分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大。二是产业链整合有待完善。两片区同行业企业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战略联盟,以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为核心的一体化发展有待深化。三是产业联动发展不足。由于产业集聚地相对独立、间隔较远,区域之间、产业模块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缺乏联动发展和有机连接,片区间产业融合与产业链传递存在一定障碍。
(四)互联互通有待加强
一是交通设施尚需完善。由于江河和铁路的阻隔,跨江、跨铁路交通依然不畅,客观上制约了南北互动发展;通往机场的公路实际仅有机场高速一条,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建设尚未启动,不利于哈尔滨新区的对外交流;新区公交线网密度较低,部分新打通的街路公交车还未延伸进去,特别是片区之间的公交线路较少。二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新区现有的供水、污水处理、供电、燃气、供热、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卫生、教育、文化等资源配置不到位,与中心城区交流合作不足。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联动发展意识
去年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东北,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和部署,其中一条就是“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对于哈尔滨新区来说,要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发展意识,使南北真正互动起来,形成协同开放合力。一是尽快确定《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将南北互动理念深度融入其中,并以此为引领,按照“多规合一”,明确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等专项规划,为哈尔滨新区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遵循。二是充分發挥江北一体发展区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改革精神大胆先行先试,引领带动江南政策协同区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生态共育、服务共享。三是统筹布局,错位发展。梳理整合两片区现有各项扶持政策,出台统一的支持新区全面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南北片区各自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两片区定位招商、错位招商、精准招商,推动两片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度融合发展。
(二)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哈尔滨新区推进改革创新和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是突出哈尔滨新区管委会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南北片区间多形式、多层次的协商机构和协商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布局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要统筹协调好两片区基础设施、市场发展、生态环境等实体性要素,实现跨片区的共建共管共享;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机构和统一的项目信息储备库,实现招商资源优化配置和招商成果南北共享。三是创新人才交流机制。推进片区之间干部互派交流工作,深度实现信息互通、融合发展;探索试行公务员聘任制,优化干部结构,实施动态管理,鼓励人才多层次、多方面交流。
(三)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推进协同创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加快推进江北一体发展区和江南政策协同区在创新领域的全面合作,奋力打造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一是打通南北片区协同创新通道。建立哈尔滨新区协同创新工作领导机制,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两片区全面创新改革各项工作。二是共同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到新区发展,加强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着力将科技创新城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东北、面向全国、影响东北亚的“东北创新第一城”。三是健全完善创新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用,建立跨片区、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借鉴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科技保险试点等一系列新型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在新区转化。
(四)突出产业协同,推动片区分工协作
一是加强片区间产业协作。建议以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为依托,构建跨片区产业发展战略联盟,主动延伸产业链,扩大协作配套范围。通过联合南北片区产业链伙伴,秉持“携手、聚势、共赢”理念,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共享、产品推广、成果转化和学习交流平台,帮助成员提升在市场拓展、技术及新产品研发、融资融智、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助推新区产业振兴。二是推动重点产业链式发展。按照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原则,推动形成以科技研发、生产加工、包装印刷、物流营销、检验检测、健康服务为链条的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带;以粮食加工、乳制品加工、油脂加工、饮品加工为重点的哈南绿色食品产业协同带;以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音乐艺术、体育赛事为重点的江北文旅产业协同带;以金融服务、科创服务、商务服务为重点的松浦现代服务业协同带。三是探索园区跨区域合作开发。积极探索“一区多园”“区外园区”战略创新发展模式,以园区合作为结合点,强化新区与临空经济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合保税区等外部枢纽,以及南北片区间的产业连接纽带,鼓励和支持不同区域内产业关联强的园区,通过相互挂牌、项目招商、信息互通等形式结对发展,或共同建设合作园区。
(五)加强互联互通,促进要素融合发展
一是强化新区对外联络通道建设。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哈长城市群建设,从国家路网总体布局出发,做好新区路网规划衔接,统筹考虑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抢抓太平机场被国家规划为国际航空枢纽的机遇,着力构筑辐射东北亚的对外交通网络。二是加快新区内部互联互通建设。完善新区交通路网,加密建设松花江哈尔滨段过江通道,加快新区南北片区之间的快速直达交通干线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引领发展”的原则,结合新区开发和路网改造,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重点客运走廊,建设和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和大站快车为主要形式的快速公交线路;提高新区的公交覆盖率,延长公交线路的营运里程,开通“社区公交摆渡车”,满足居民“最后一公里”公交出行需求。三是加快提升新区载体功能。高水平、高标准做好新区控详规划和城市设计,推进新区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气热、污水固废处理保障体系;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鼓励中心城区优质基础教育学校、高水平的三甲医院整体搬迁至新区或在新区设置分校、分院,让人民群众共享新区南北互动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关于国家级新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产经,2016(10).
[2]李涛.哈尔滨市在“龙江丝路带”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学理论,2016(09).
[3]肖建明.福州新区与平潭一体化联动发展研究[J].发展研究,2017(04).
[4]高大偉.开启新时代哈尔滨新区改革发展新征程[N].哈尔滨日报,2017-11-07(07).
[5]王双立.“一带一路”背景下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对策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8(03).
(葛英伟,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