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霞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奠定了世界非遗保护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公约》运行的有效性受到挑战,全球非遗保护机制亟待创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可以为全球非遗保护机制创新,世界非遗保护共同体建设,以及全球多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非遗保护;共同体;中国方案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9)02-0133-07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點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奠定了世界非遗保护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公约》运行的有效性受到挑战,全球非遗保护机制亟待创新。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形象不断确立,其国际影响力也日益提升,国际社会充满了对世界非遗保护“中国方案”的期待。“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其所秉持的互利共赢理念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构筑了中国政府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治理的美好蓝图,与世界非遗保护目标十分契合,对创新全球非遗保护机制,构建世界非遗保护共同体,维护全球多元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非遗保护实践及其反思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逃避现代性变迁带来的文化生态问题,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全球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问题”的全球化[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是在非遗文化面临损毁消失、文化生态危机成为现代性“问题”并不断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它旨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共处共荣和可持续发展。非遗保护既是一项社会科学研究,也是一项社会实践运动。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非遗保护是民俗学、人类学等国际人文学科回应和解答全球化与现代性之下人类文化生态危机的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作为社会实践运动,它是全面动员国际社会、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文化保护运动。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其行动指南。《公约》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①①参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巴黎:教科文组织,2003年。转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编:《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本文件》(2016年版),巴黎:教科文组织,2016年5月。 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作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体系,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保护实践名册》与“国际援助申请”实现《公约》基本宗旨,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有关群体、团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鉴赏的重要性的意识;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①①参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一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巴黎:教科文组织,2003年。转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编:《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本文件》(2016年版),巴黎:教科文组织,2016年5月。 截至2015年,世界范围内共有336项非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3项非遗项目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②②数据来源: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官方网站资料。http://www.crihap.cn/documents.html 2018年7月22日访问。
《公约》奠定了世界非遗保护机制的基本框架。(1)缔约国。缔约国是在国家层面实施非遗保护的主要责任方。当前,加入《公约》的实体主要是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成员国。非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的国家,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邀请均可加入《公约》。截至2016年,《公约》缔约国已增加至172个国家。③③数据来源: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官方网站资料。http://www.crihap.cn/documents.html 2018年7月22日访问。 按照《公约》规定,各缔约国有责任采取措施,在本国内部和国际层面,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遗产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传承和振兴等。同时,缔约国至少每两年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缴纳一次款,并按照规定报告缔约国为实施《公约》而通过的法律、规章条例及采取的其他措施等情况。(2)缔约国大会。缔约国大会是《公约》的最高权力机关,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常会。至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连续在法国巴黎召开了7届缔约国大会。(3)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会由缔约国大会选出,④④政府间委员会由《公约》缔约国大会选出的18个缔约国的代表组成,在《公约》缔约国的数目达到50个之后,委员会委员国的数目增至24个。 对大会负责,下设秘书处。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宣传《公约》目标,鼓励并监督其实施情况;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措施;寻求增加非遗保护资金的方式方法;拟订利用基金资金的计划并提交大会批准;审议缔约国的报告;根据遴选标准,审议缔约国提出的申请名录和提名;并按照规定提供国际援助等。截至目前,《公约》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已先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召开了12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会议。⑤⑤中国于第七届缔约国大会当选为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将出席并参加2018年12月在毛里求斯共和国路易港召开的政府间委员会会议。 此外,《公约》还明确指出,各缔约国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定及其习惯法和习俗的情况下,应当承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保证在双边、分地区、地区和国际各级开展合作,同时应当交流信息和经验,采取共同的行动,以及建立援助缔约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机制,⑥⑥参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十九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巴黎:教科文组织,2003年。转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编:《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本文件》(2016年版),巴黎:教科文组织,2016年5月。 指明了非遗保护国际合作的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