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鎏
4月22日—26日,团中央在井冈山举办志愿服务培训,中国美术学院也积极参与其中,并同全国高校交流多年来在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与创新机制方面的思考与探索,受益良多。
中国美术学院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学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艺术人才的使命和“美境、美育、美心”的三美理想。学校一直追求艺术植根于社会、艺术服务于社会的风范,倡导师生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服务社会,并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且一直贯穿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与发展脉络之中。
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定位准确,项目孵化程序不断赋能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到位,形成了师生共筑志愿服务孵化器的良好氛围。其典型案例即为近日获评2018年度全国10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焦点访谈》等栏目做了专题报道。
中国美术学院“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源起于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原来叫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服務社会实践。2012年,学校将其提炼为“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进行品牌打造。项目融教学、教育、服务“三位一体”,如今已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志愿服务孵化器”。
从最初服务浙江磐安新农村建设的1个点,到如今每年200多个乡村提出志愿服务申请,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利用专业服务基层,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学校于2012年出台《“千村千生基层服务计划”实施意见》,并将该项目列入了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每年以春秋两季专业下乡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日常节假日为契机,以文化志愿者服务为载体运行该项目。主要围绕协助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塑造新风貌;协助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新农民;协助产业发展,服务新经济等三个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项目不仅为青年学生找到了发挥才干的舞台,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例如衢州七里乡农家乐、农产品设计,湖州安吉山川乡美丽乡村设计,淳安下姜村手绘地图制作,金峰乡标识系统设计,湖州长兴虹星桥镇郑家村3D彩绘,仙居皤滩乡文化礼堂、慈孝文化设计……各地都留下了师生们扎根基层开展服务的身影。此外,学校先后在浙江20余个乡村建立基地,在省内设立14个志愿服务站,还联合阿里巴巴等在全国2万余个乡村建立线上美育服务点,覆盖32万名农村留守儿童。
学校领导每年都到一线看望在基层服务的师生,带队指导教师中,学校中层干部、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已达50%,专家、教授与师生同吃同住服务基层,并将思政课带到田间地头,为“千村千生”志愿服务平台孵化出更多服务基层子项目营造了良好的机制和校园文化氛围。
在“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中,还有一些小而美的项目形成新的品牌。如“美美讲堂”已在线上线下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及教案,拥有了自己的金牌讲师团,并逐步形成学生公益创业团队。“棒垒+健康美育工作室”已经走出校门,获得体育公益创业赛金奖,并来到了“2050”大会的舞台上。“棉花小豆豆”已经成为浙江医院系统儿童候诊的常年合作伙伴。“益在国美”成为每年中国美术学院纪念五四的核心项目之一。“彤花山烨”公益改造成为专业助力公益形象提升的榜样。此外,还衍生出《大家小书》《艺趣》等一系列优秀公益美育教材,有的还获得了美术类图书的最高奖“金牛杯”。
“千村千生”服务基层项目是一个开放的志愿服务载体,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这个平台中,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公益项目在这里孵化,许多学生毕业后仍继续助力计划的建设和发展,为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和方法。过去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将来的学生都在这个志愿服务平台成长受益。同时,这也是一门生动的思政社会实践金课,参与“千村千生”服务基层项目已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大学学习生活阶段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