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中,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也面临全新的挑战。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中的网络舆情引导为研究点,分析了四点网络舆情引导的困难性问题,并为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困境;对策
今,网络已经慢慢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中,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进行意见表达和建议的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处于不同的生活圈、不同的工作领域的网民都可以运用互联网或者像微信、贴吧等这些人际交往软件加入到各类社会事件的探讨中去,从而表达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个过程中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各类表达就形成了网络舆情体系。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的困境
目前,当代信息化技术超前发展,网络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造成社会舆情事件的可能性,虽然说相关部门和政府都对此提出了解决策略,并作出了一定的防范举措,但是网络舆情引导仍然处于困境之中,依旧面临许多的实际问题。
(一)舆情引导的观点误区
在新媒体发展的形势下,引导舆情的任务就是传统媒体的工作和责任。这样的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可言的,因为传统的媒体是作为我们国家政府以及党用来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方针政策的工具。但是,这样的观点恰恰对当下的时代形势来说,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导向,不够重视当下新媒体对舆情引导的影响力,单单依赖国家政府和党所代表的传统旧媒体无法很好地符合如今快速发展的多变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目前信息传播的主要工作平台,需要和传统的媒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有一些事情突然发生而引起一定混乱的舆情时,传统的媒体需要充分展示出权威的形象,展现出自身力量,为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提供一些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的信息,而新媒体也要充分展示出技术方面的突出优点,展开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工作。比如说在我国面对钓鱼岛问题时,应该合理利用各大新媒体信息平台传播具有权威性的内容报道,更好地引导舆情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向相关机构传递信息预警,这样的举措无法达到很好的传播信息的效果。
(二)“两个舆论场”的分裂
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高级记者南振中曾经提出了“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指的就是以社会上各类人民组成的“口头舆论场”和新媒体大力创造出的“官方舆论场”,面对当下信息化新媒体时代来说,“两个舆论场”指的就是以微信、新浪微博为主的信息新媒体和传统的主流媒体。传统的主流媒体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像报纸、杂志、电视台等这些单向传播的媒体形式,它们都是以宏观的社会效益为传播基础的,但是目前社会大众对社会各类事物的参与度和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传统的主流媒体可能会逐渐丧失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赞同。而以社交平台为主的新媒体形成的民间舆论场是一种双向的传播形式,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分界线渐渐模糊不清,这样的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大众的参与度,与此同时这样的舆论场有十分强大的聚集力,很多社会问题在新媒体舆论场中都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三)技术使用的风险与挑战
开展引导舆情工作的主要基础就是进行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但是目前在舆情分析工作中还有一些阻碍性要素,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虽然说可以运用“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对网络舆情展开探索检查以及分析研究,但是因为很多网络信息平台都以自己的主张办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数据的共享,这样的现象致使舆情分析产生了分裂化。除此以外,网络舆情信息也没有特别的精准,以至于严重影响到了舆情分析的精确度,很多中老年人群不具备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的技能,而且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对于网络信息技术是比较缺少的。所以说,当下现有的网络技术无法很好地解决掉舆情收集所面临的全面性和数据的精准性的困难问题,如果想要有很好、很有效的应对举措策略,就需要对技术有高要求和高标准。
(四)网络灰色地带容易误导受众进入舆情歧途
在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网络灰色地带也在逐渐大范围地进行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借助了很多新媒体平台,比如说微博、微信等这些社交软件。以表现内容的角度来看,网络灰色地带所指的就是脱离于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定、社会上所有的限制性要素以及道德理论的语言、报道、音频等信息。目前有很多网络灰色信息都存在只重视趣味性和热度但是缺乏一定真实性的不足,而人们正是因为网络的无约束、自由的性质会对这些灰色信息不停地接收、吸收、储存,还会以此为基础进行宣传和传播,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获得信息内容的准确性,以至于无法对社会事务作出比较准确的判别,从而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错误的导向。
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
(一)形成合力:新旧媒体共同合作
依靠本身形象所具有的权威性开展传播精准、良好信息内容的工作活动,并适当地设定一些富含正能量的议点、论题,从而可以更好地引领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避免新媒体本身的不足和局限性,防止一些有关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流言影响心态的问题发生。而对于新媒体来说,要在传播信息内容的质量上严格把关,注重提高信息的质量水平,在面临很多突发性事情的时候也要快速地通过权威媒体去了解正确的信息内容,并反复确认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后再进行发布,防止出现因为信息缺乏真实性而形成的舆情危机。新媒体与传统的旧媒体要共同形成合力,充分展现出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优势,从而更好地引导网络舆情的进展方向。
(二)源头治理:强化各环节把关机制
源头治理的举措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十分关键,众多的网民不仅仅是网络舆情散播的主体对象,还是在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第一个需要进行把关的环节。作为新时代的网络体验者,需要增强自身的把关意识,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在对某一事情的意见、态度的表达前需要对该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的使用,要掌握好社会责任和表达权利之间关系的平衡。而各个媒体、平台要做好网民把关之后的第二个把关任务,不能够忽略掉媒介技术在引导网络舆情发展工作中的作用,要及时地捕捉到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和完善、整改网络舆情的检测系统,重视“引导”工作在这项任务中的重要性。网络媒体在引导网络舆情的过程中要时刻记住以疏导为主要工作,对网民大众的自由权利保持尊重的态度,适当的、合理的允许各种不同看法和观点在网络平台交流中形成碰撞,切记不可以进行强硬的“守”和“堵”。
(三)主体塑造: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提高政府的引导能力
新媒体时代,对公众传播媒介的素养有了高要求和高标准:第一,要在大量的繁杂信息中准确、快速地择选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网络信息,若是想要充分了解到某一件社会事务的发展经过,通过党政媒体的官方平台去获取信息、展开了解是相对来说比较有效且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方法。第二,公众媒介要有明辨是非、准确判断的能力,需要对一切虚假的信息进行筛选、分辨,原因是大部分的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都是有幕后人有意捏造虚假信息内容而引发社会动乱。第三,众多网民在加入某个舆情讨论中时要注意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片面对事情进行评判。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生后,党和政府需要开展具有公开性、透明性的回应,及时表明自身观点,将事情的实际情况彻底掌握,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权威性信息的公布,运用事实展开对网络舆情方向的引领导向,避免流言恶性滋长。
(四)法律保障:维护公众权利,完善网络法规
对那些对国家安全有危害性的事情和行为展开整改和规范。各个网络媒体平台在维护法律、维持网络秩序时,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有着足够充分的了解,并依据实际产生的问题情况制订合理的网络平台规范和惩罚条例,最大程度上避免非法分子在网络媒体平台上传播无理言论、造成网络舆情危机。网民也要认真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其规定,为国家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做一个尊重法律的守法好公民。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的形势下,网络舆情的引导出现了观念上、空间上、技术上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而面对这些困境网络舆情引导需要形成合力、展开源头治理、进行主体塑造、提供法律保障,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芳,再谈“两个舆论场”——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J]中国记者,2013(01):62.
[2]赵惜群,龚宝琴.我国网络灰色地带的治理路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7(01):42.
[3]龔宝琴.试论网络灰色地带的形成机理[J]科教文汇,2018(07):26.
【作者简介】夏景星,江门市新会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