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媒体人才需求调查及培养方向

2019-06-21 15:36左晓东
新闻传播 2019年23期

【摘要】2019年1月2s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那么进入全媒体时代,黑龙江省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如何,地方性院校是否需要开办相关专业培养新媒体人才,是从事新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近期,笔者通过全国、全省多方数据调查,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人才;需求调查;培养方向

一、我国网民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需要培养全媒体人才

纵观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进入到近十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无线网络的技术突破,我国互联网呈井喷式发展。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其中45.5%的网民为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本科以下学历(不舍本科)网民占比为90.4%,近9成中国网民没有上过大学,约9成网民学历不足本科。其中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38.1%、23.8%;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0.5%、9.7%。

从传播领域看,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体传播到新媒体传播,再到如今的全媒体传播,我们已经正式进入到全媒体时代。全媒体的特点就是以多样的媒体渠道,多样的表现形式,多样的发布平台,全媒体采编,全媒体运营以此进行最广阔的传播覆盖,即全程,全息,全效,全员。那么,什么样的人在使用网络,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做网络全媒体平台的发布者,对掌握网络话语权至关重要。

二、国家新媒体战略需要培养专业的全媒体人才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媒体融合改革的第一阶段,以中央启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为标志,对主流舆论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引领作用;在媒体融合改革的第二阶段,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重心,要大力改变主流媒体矩阵中下沉不足的问题,占领三四线城市县区,牢牢占据舆论的主动权,为此国家给予了相当的财力、物力及人员政策的扶持。截至目前,部分省份地级市如河北省衡水市、廊坊市,广西省来宾市,河南省郑州市,安徽省铜陵市、阜阳市,贵州省六盘水,内蒙古乌海市等多地也已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覆盖。

尽管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同中央和省级单位融媒体建设相比,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技术能力不足、全媒体从业人员匮乏、专业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尤其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行业技术标准,主要是图片处理、视频剪辑、数据可视化及建立共建共享包括移动采编、舆情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性融媒体技术系统,及县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而面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营的基本需求,急需既懂新闻规律、又懂新媒体运营的全媒体人才。

三、黑龙江省新媒体市场及人才需求情况调查

(一)黑龙江省媒体市场现有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黑龙江省传统媒体面对新的传播手段和业态,普遍受到新媒体冲击,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黑龙江省传统媒体存在人员老化、包袱重的问题,部分副省级媒体和地市级媒体更是因定位模糊影響力下降而面临生存艰难的困境。比如说,在强力竞争环境下的哈尔滨市级媒体,普遍面临的是人才与市场的双重危机。总结起来,媒体危机的共同特点除了市场,就是人力资源“过剩”和“不足”的矛盾,即:三多三少。一是传统新闻采编人员多,新媒体采编人员少:二是传统市场营销人员多,而面对新平台新手段新的传播方式推广市场的新媒体运营人才少;三是传统广播电视技术人员多,新媒体专业技术人才少。

(二)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新媒体人才迎来新机遇

在媒体融合改革的第一阶段,以中央启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为标志,促进了主流媒体的崛起和转型,对主流舆论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引领作用。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融媒体平台的建设,需要一批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人才。同时,传统媒体的“老报人”“老记者”需要通过新手段的学习,适应全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方式,抖音、快手、视频录制剪辑制作新技能成了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内容。面对新的媒体融合大趋势,尽管传统媒体有着沉重的人员负担,但是对新媒体专项人才的需求还是巨大而急迫的。

(三)县级媒体改革给新媒体人才培养带来新机遇

目前黑龙江省已经挂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63个,其中宝清县、宾县是国家试点单位,此外还有24个县为省内试点。按照规划,未来所有区县都要成立融媒体中心。据了解,每个地方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设置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同时也保留了各自特色。县级融媒体中心集采、编、潘一体,以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新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必须要有全媒体人才做支撑,而且这种需求是大量又持续的。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窿、国有企业也开始发展运用“两微一端”,用于及时发布官方消息,回应网民关切,发展企业文化等,以实现更快的传播速度,新媒体管理运营创作专业人才也成为这些单位、部门用人的首选。

(四)自媒体市场人才需求不容小觑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自媒体市场也发展迅速,虽然没有出现像占豪、牛弹琴之类的全国著名自媒体,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大,但在黑龙江省,或者是某个领域、某个地市,自媒体的影响力也非常大,拥有比较忠实的粉丝,有的粉丝也都过百万。以哈尔滨为例,以新分类、哈馆网、哈考网等一大批新媒体公司发展很快,目前运营良好,处于上升阶段,他们也是新媒体用人的主体,写作、运营、美编、市场推广、后台数据、小程序制作、网络维护等,超百家的新媒体公司,每年人才需求也在干人以上。

四、新媒体人才需求给地方性高等院校提供了培养方向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依然很大,主要定位在省级融媒体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企事业单位,这给地方性大学开办网络与新媒体相关专业提供了培养方向。

目前黑龙江省高校中只有黑龙江工程大学、佳木斯大学开办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这个专业,传媒和新闻传播是基础,网络技术是支撑。我省重点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虽有传媒学院至今没有开设这个专业。黑龙江工程大学以工科计算机为基础,侧重网络技术人才培养。而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地方性高等院校开办网络新媒体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优势。

主要优势有:一是地缘优势。尽管全国开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校有100乡所,而且还有不少重点大学,但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对职业的要求预期较高,大多选择了一、二线南方城市。目前黑龙江仍属人口净流出地区,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引进人才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基层岗位的选择仍少有名牌大学生问津。作为地方性高等院校立足本土,瞄准省内就业趋势,让本省学生“不出家门”就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符合省内人才培养需求。二是政策优势。2018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方案》,2019年,哈尔滨学院等10所地方性本科高校被认定为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找准人才需求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给地方性高等院校开展新媒体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机遇。三是学历优势。职业学校虽然也在培养新媒体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大专学历不符合许多用人单位的要求,以近年我省成立的七大投资集团交投集团、建投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招聘人员为例,用人标准为第一学历本科,培养既符合用人单位学历要求,又迅速适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对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输送是大好的机遇。

五、地方性高等院校新媒体人才培养需要与时俱进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培养与时俱进。随着5G技术的广泛普及,传播形态,社会应用各个领域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开办也要紧跟科技的进步和变革,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应用到理论再到实践。

培养教育新媒体专业的人才,首先必须牢牢把住政治素养关。新媒体也是媒体,必须传播正能量。培养教育学生要注重提高政治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先树人,再树才。二是坚持开放式办学。把课堂开到社区,开到区县,开到企业,一线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最终让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够一出校门即上岗,一上岗就能独当一面。三是让有基础有条件的高校承担培养重任,开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以哈尔滨学院为例,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拥有文法学院,开办了新闻传播学、写作、市场营销等新媒体专业基础学科;拥有信息工程学院,开办了网络技术、编程、大数据、程序应用等技术支撑学科:艺术与设计学院,具体应用了新媒体课程。三个分院的教师队伍是开办这个专业的人才保障。

网络新媒体是个开放新兴的学科,理论滞后于实践,教师队伍也需要在学习实践中成长。地方性高等院校新媒体人才培养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媒体共建、与企业共建、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共建,培养锻炼自己的教师队伍和新媒体方面的人才。

综上所述,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无论是从全国的需求趋势,还是黑龙江省自身的需求趋势,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依然巨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依然是地方性高校需要发展的专业方向,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培养出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应用能力强,迅速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媒体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冰清,王玉玲,储争流,新媒体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的落差与弥合[J],新闻研究导刊,2015(9):8-8.

[2]張冰清,王玉玲,储争流,新媒体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的落差与弥合[J].新闻研究导刊,2015(9).

【作者简介】左晓东,哈尔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