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视角的中职德育困境与突围

2019-06-21 01:24李吕余
职业·下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困境

李吕余

摘 要:就目前大数据统计结果而言,中职院校仍在教育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职学生往往由于“思想道德”的问题受到社会同龄人的不公平待遇,这也正是中职德育暴露出来的一个深刻问题。当下,人本教育呼声四起,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并不存在两面性,所以中职学生也应该坦然地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本文就人本视角下的中职德育困境问题做出分析,并且提出了突围性策略,希望借此能够唤醒中职生的社会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优秀素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本视角 中职德育 困境 突围措施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认知的动力,在情感的参与和召唤下,人的认知能力能得到提升。对于当下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对症下药,切忌“病急乱投医”,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当务之急是要从源头抓起,采取重点突破的手段巩固中职德育的建设,从而扩大教育的受众范围。因此,对于中职学生群体中隐藏的一些问题,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整治,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看待世界,挖掘潜在的闪光点。

一、基于人本视角,中职德育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德育覆盖范围狭隘,学生接触道德洗礼的机会少

现如今,部分学生的道德意识浅薄,德育工作已然成为了德育教师与班主任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却置身事外,专业课教师则认为自己只需负责专业知识,和德育是不相关的。其他行政人员更是觉得德育与己无关。这就导致中职学生将自己的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知识的学习与素质的培养这两端出现了严重的倾斜现象,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脱节。这一结果既限制了学生道德思想的发展,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追随时代进步的必需,因此扩大德育主阵地是当下中职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德育缺乏新颖性,弱化了学生的积极性

德育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很多教师将这一行为限定在了理论讲解上,将德育演变为德育知识的教育。德育课堂教学中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上的互动活动也较少,学生认为德育就是说大道理的,空洞无物不能信服。从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中真实存在的道德表现,因此在如今的中职德育课堂中,学生对理论了解得较为透彻。然而一旦要将理论付诸实践,就会有许多学生陷入两难境地,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在社会中彰显道德的具体流程以及注意点,这也成为了中职学生提升自我素质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3.德育缺乏深度,未能触及学生的心灵

归根结底,德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也就意味着,真正有效的德育必然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能够引发学生对于自身行为进行思考和反思的教育。然而,当今中职教育中德育的现状是,很多教师对于道德素质的教育仅仅流于形式,只是通过一些普遍的社会事件进行讲解,照本宣科地普及德育知识;而学生则是对这种德育形式不以为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校方在浪费了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讲解的同时,所起到的德育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教师的期望值。究其原因,在于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仅仅只将德育作为一门课程,一项任务去看待,而没有真正对于德育的内容以及其意义进行深入思考,这也极大地阻碍了学生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针对困境的对策探讨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拓德育的阵地

基于人本视角的中职德育首先要面对一个挑战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专业培养固然重要,但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等要素也是中职学生身上必不可缺的点缀物。目前虽然学校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加大了德育宣传的力度,但是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仍是不足的。

教师可以借用网络渠道来拓宽德育的阵地,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时效性与真实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官网,校园网站可以及时报道德育动态、介绍德育法律法规,各班级也可以创建班级网页,举办各种德育主题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交流心得体会,使德育更具有时代特点。教师在各种德育讲座或德育活动后,可以组织学生创建一个群聊小组,让学生共同交流自己在聆听讲座后的收获。也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或存在的困扰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反映,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反思自身行为的不足,从而查漏补缺。借助智慧平台,中职学生对思想道德树立的热情会表现得更加强烈。同时学生利用零碎的课余时间还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結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融入社会。

学校可以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大格局。明确德育的多元主体与职责,加强德育教师的师资力量建设,建立优秀专业教师辅助德育的激励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2.结合时下新颖话题,丰富人文内涵

在开放度高、信息化加速的今天,国内外及我们身边的大事小情都可能对我们的德育工作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在校园活动、班级活动中及时结合时事热点,巧妙地将身边的事转化为德育契机,开展不同形式、不同长短的德育活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G辱华事件”等具有时效性的话题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主题探讨活动。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以下对话。

教师:同学们,大家都应该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那么作为炎黄子孙,你们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呢?

学生1:首先作为中国的公民,我觉得遵守“爱国”的思想是刚要之需。同时祖国也提供了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因此爱国义不容辞。

学生2:我常常听老人们叙说他们过去的水深火热,也深知这些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呼吁文明、和谐与平等,这样才能共创美好社会。

教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都特别有针对性,那么同学们,你们具体有什么实践措施呢?

经过了刚刚的话题铺垫,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远大志向也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师此时的趁热打铁是非常合乎时宜的,学生不仅讨论得热火朝天,同时也在交流中明确“爱国无理由,爱国要理性”,可谓是一举两得。当然,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也能更快地认识到自己以往行为中的一些错误,从而能够及时地加以改正,争做学校中的优秀学生。

每一所学校的历史都见证了学校的蓬勃成长,因此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学生自然是有责任去研究并探索的。俗话说:厚德载物。也就是说君子有深厚的品德方能承载万物,虽然这其中融入了夸张手法,但对于现代的道德教育却是受用的。因此,教师还可以结合本校的文化底蕴来向学生传递道德思想意识,使他们更深透地了解自己承载的社会重任。

3.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强教育深度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的过程当中,所能起到的只是引导以及指向的作用,我们所承当的角色不是去教学生如何做人,而是要让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去努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德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除了为他们提供榜样和引导作用,更需要在日常和学生的交流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更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对于教师的话能够真正记在脑子里、听到心里。

德育教学与普通的文化課以及实践课不同,完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可以在任何有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个必要的时间点可以是发生社会事件时,也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甚至可以是教师在对课堂内容讲解时将之进行穿插。

打个比方,在某一学生考试成绩下滑时,教师完全不必在班级上纲上线地对其进行批评,相反地,教师正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在班级上展开以“持之以恒,方能始终”为题的班会,与学生们直接展开如下交流。

教师:“这次考试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有些同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然而也有些同学的成绩确实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你们知道原因在哪里吗?”

学生:“打游戏?或者是谈恋爱?”

教师:“具体原因因人而异,然而成绩下滑,如果排除考试失误这一特殊情况的话,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们的学习集中度下降了,并没有能够将学习的热情和决心一直坚持下去。”

学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教师:“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每天固定的24小时,你将精力用在了一件事上,就不可能同时做好另一件事。然而若是想在一件事情上有所成就,所需要的必然是十二分的努力,在学习的最开始,你们可能充满热情,但真正区分出差距的,是在热情下降的时候,能否还保持之前一样的努力。只有持之以恒努力和学习,你们才能够真正地进步。”

通过对于一件平常的事展开分析,深入发掘其中所包含的道德信息,深入浅出,让学生在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中,提升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结语

总之,中职学生的性格虽叛逆、难以管理,但是他们也懂得社会的不易,所以教师若能够通过人本教育的形式向他们传递道德的重要性,笔者相信学生一定会自主地肩负起他们的重大责任,让良好的道德光辉照耀到更多“在泥泞中挣扎”的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向德育注入新的内容,让中职生更精准地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日锦.中职教育的困境与突围[J].光明日报, 2014(14).

[2]沈晓红.中职院校德育课堂教学的人本化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5).

[3]王霞.人本管理视域下民办高职校企合作研究[J].文教资料,2017(8).

(作者单位: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中职德育工作的四个创新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