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福洪
(御窑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0)
自古以来“丹青”是传统国画的一贯称谓,而非“中国画”。例如《汉书·苏武传》中有云:“竹帛所载,丹青所画。”而大诗人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更是提及:“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以上种种都是古人提及传统国画的笔墨。而就近代关于西方绘画艺术输入我国以来,而为了区别于西方画派统称为我们华夏民族的绘画艺术为“中国画”,更是用“国画”来简称。国画定义是在宣纸或是绢布、锦帛等媒介上用毛笔作画最后装裱成画。毛笔作为其作画的工具,用水、墨、颜料等在画纸上根据自身喜好和感受抒发情感。题材上总体可以分为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技法可以是工笔更可以是写意。传统的国画不仅继承了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审美观念,更是传承了先贤在传统意识形态中对世间万物的自我感知。“中国画”之所以被提出,正是为了区别其与西方绘画的差别。这其中有几个差别,其一是工具和表现媒介不同。其二正是创作技法不同,国画融合的是传统书法的用笔,比较注意情感个性的表现。而其三则是传统国画讲求追求诗意境界,这不受西方画中透视、投影等的影响,讲究写神并不追求相似。其四则是国画自古喜爱追求融合诗书画印相结合,这种多种技法相结合的方式西画则是没有的。其五则是中国传统国画装裱技术与国画相结合又起到了点睛之作用。综上所述,国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综合装饰技法、工艺审美、美术情趣等等,最后形成了又笔墨主演的精彩艺术。经过漫长的变革,国画历经众多朝代更迭名家画派层出不穷,无论技法如何突破但是在绘画的认知和意识上都基本脱离不了最基本的形式法则。
图1
雕刻是一种借助刻刀在载体上进行艺术加工的雕琢。而从技法的标准来看,可以分为雕、刻、塑等工艺技法。从装饰技法来看,雕刻工艺采取的是平面纹饰的彩绘以及书法等,利用笔力以及刀法在外观上极具冲击力。陶瓷雕刻则是在雕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雕刻门类。陶瓷雕刻利用特定的媒介在创作上将作者的感悟转化为三维立体的空间艺术形态。众所周知彩绘只是平面的一种以点线面为基础的表现形式,而雕刻则是利用造型的凹凸肌理来表现。
图2
陶瓷雕刻的历史已经发展很久,其最早出现于新时期时代,当时的彩陶在装饰技法上利用刻划、压印等方式进行装饰。而之后的商代则主要使用印纹的工艺进行装饰,而南北朝则利用印、刻、堆和莲花花瓣纹等。随后陶瓷雕刻发展至五代时期,在定窑、越窑、耀州窑等雕刻装饰得到了广泛使用。宋朝之后陶瓷雕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创造出了十分精细雅致的陶瓷器皿,这种类玉似冰的精美器物就是著名的影青釉刻划瓷。在北宋时期的景德镇所烧造的影青釉雕刻器皿上更是出现了婴戏人物等纹饰。而南宋时期的雕刻陶瓷器皿里都是以一些小件的摆件为主,而这其中更是以壶、瓶、盘、盒等实用器物为主。这些瓷雕或是刀法精湛、或是线条流畅潇洒、所刻画的花纹等更是惟妙惟肖,极具东方民族风韵。伴随着工艺的告诉发展,陶瓷雕刻转而往发展为即是雕刻工艺技法所展现的艺术手法,更是雕塑本体语言所展现的独特造物体系。
“中国画”运用笔力使用勾、染、点、皴、擦、泼、破等等高超的技法围绕笔墨展开表现。而陶瓷雕刻也正是把笔换成了刀,利用雕、刻、镂、刮、切、划等技法对陶瓷这一媒介进行装饰。二者之间的差异也仅仅是表现的对象不同,但是本质来看其二者都是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展现,不管是国画还是陶瓷雕刻都是围绕艺术家自身展开来的。
中国画的笔墨由于纸墨更为容易掌握,其创作技法更为洒脱自由,笔法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对笔法的力度、轻重自由掌控。有的时候可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时候可以纵情挥洒天马行空,但就艺术品而言,都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展示,一种情感的抒发。而陶瓷雕刻则没有这么自由,创作者需求细心雕琢,不能粗心,陶瓷雕刻时常会创作大幅的画作,这是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加上耐心的创作。这些方面来看陶瓷雕刻更为着重工艺的表现。
图3
图4
自古中国画讲究的是自然天成的情趣之美,这都是传统的老庄哲学影响下道家思想的展现。而在笔墨当中国画更加讲求“有法而无法”,只有当把自身技法练习纯熟,就可以实现自身的突破。而题材当中,国画画家都喜爱获取自然中的天地灵感,不管是山川河流或是花鸟鱼虫都是自然中的万象。所以道法自然是中国艺术精神当中的最为重要的标准。
陶瓷雕刻就表现技法以及工艺水准上来看都是工艺美术的完美呈现。清华大学教授李砚祖曾提到过:“以天合天”的重要思想,正是契合道法自然以自然为本,将自然再现。“道法自然”这是自始至终贯穿于人类的一个重要准则,而陶瓷雕刻技艺正式由长时间的工艺变革中形成的。陶瓷器皿在雕刻图型中便对自然呈现出崇敬之意。当代陶瓷雕刻艺术同样也吸收了大量的自然景致,陶瓷雕刻将艺术家的内心思想表现于作品之上,将内心的情境转化为艺术品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