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祖常对汉文化传统的接受

2019-06-20 07:52姜歆煜范学新
牡丹 2019年17期
关键词:儒学百姓儒家

姜歆煜 范学新

马祖常是元代诗坛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他从小生长在中原,受他父亲的教诲,学习儒学,研读儒家典籍。生长环境和所受教育使他对汉文化的认识日益加深,他尊崇儒学,热爱儒家文化,用汉文写诗歌,他的创作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被元文宗誉为“中原硕儒唯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号石田,其先祖为西域雍古部,后随父寄籍光州(今河南潢川),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诗文代表作《石田集》15卷被收入《四库全书》。他的诗作当时广为流传,至今享有盛名。

一、马祖常的人生经历

马祖常出生于光州(今河南潢川),其祖先系雍古部(今新疆)人,先世为西域雍古部贵族。

(一)出仕前,聪慧好学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己卯(1279),南宋灭亡,元朝开启了大一统时代,马祖常在这一年出生。马祖常从小就特别喜欢学习,《马祖常传》云:“祖常七岁知学,得钱即以市书……既长,益笃于学。”马祖常十一岁时,父亲因得罪权贵被罢官,于是他跟随父亲迁居到仪真(今属江苏仪征市),在那里生活了将近十年。在这十年里,马祖常谨遵父亲教诲,发奋读书,认真踏实,勤学好问,后由蜀中儒学家张摐传授学业。

大德五年(1301年),他父亲进奉训大夫,他便随父亲迁居光州,在这期间,他更加勤奋刻苦,经常闭门不出,学习汉文化典籍,有时也和父亲一起教别人学习儒学知识。他从小在儒家思想和汉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从他的曾祖父开始,其家族就特别重视儒家文化,在曾祖父的教导下,他的祖父、父亲都十分尊崇儒学,主张读书,而非骑射,这和西北民族的习俗背道而驰。

未入仕前,马祖常一直学习儒家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和汉文化的影响,他熟读百家典籍,为以后进入仕途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入仕后,卓尔不凡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南北对峙、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局面,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元世祖时期,为了方便管治国家,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忽必烈在朝中任用大批儒臣。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蒙古人、色目人只要通过两场就可赐进士及第,马祖常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在乡、会两次考试中皆为第一。马祖常满怀壮志,期望凭借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光耀门楣。

做官期间,他关心国家大事,心系黎民百姓,大公无私,秉公执法,触动了统治阶层的利益,惹怒了权贵,仕途受阻。他敢于进言,敢于弹劾贪官污吏,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马祖常传》曰:“俄改宣政院经历,月余辞归。亡何,奸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小人得意,马祖常毅然决定退居光州。

中国历史上有好多文人满怀壮志,选择步入仕途来施展自己的抱负,却遭受奸人迫害。马祖常所处的朝廷政治腐败,贪官污吏霸道横行,而他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因而仕途不顺,壮志难酬,但他的胆识和才学足以显现他的卓尔不凡。

二、马祖常的思想和创作的关系

马祖常尊崇儒道,他从小学习刻苦认真,被儒家文化所吸引,生活在中原也为他研读儒家典籍提供了方便。读书期间,他去过很多地方,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从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儒家思想对马祖常的熏陶

马祖常出身于基督教世家,但他以儒学著称于世。他的儒学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据陈桓考证:“马氏之儒学,肇自祖常曾祖月合乃……成于祖常父马润,至祖常乃大以肆也。”马祖常的曾祖父非常重视儒士,到了他的父亲马润,不仅自己和其子女研读儒家经典,也教别人学习儒学。马祖常从小受到父亲教导,学习儒术,练习汉字,他尊崇儒家经典,他热爱儒学典籍并刻苦研读,为此有“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壮游八十韵》),“夜读五经同异处”(《盘居李氏》),“白发山中抱孔经”(《宿兴化县界》)等诗句,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儒家典籍的喜爱。

通过多年来对儒家经典的学习,马祖常发现儒家经典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而且可以治国安邦,拯救黎民百姓。他是贵族的后代,属于统治阶级,是受重视的上层人士,但他对儒学的喜爱超过了大部分汉人,他对儒学的崇拜是发自内心的,如“哺此万齿饥”(《新岁丁卯》二首其一),“架上道书研宇宙”(《题若蓉》),“孔阶力攀跻”(《饮酒》其五)。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马祖常在学习儒学的同时,力求把儒家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反对空学,重视实学,如“儒功谁表率”(《秦元卿家庆图》),“所贵求儒效”(《送王伯弘平章》),“七州课最求儒效”(《送胡长史之浙宪》)。

马祖常还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来修身养性。受朝廷重用时,他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关心百姓疾苦,后来触动了权贵利益,遭遇挫折,就隐退光州。他欣赏陶渊明的心境,有“伯夷耻粟饿,屈原避谗死。独有柴桑翁,一不失张弛”(《读陶潜诗》)。

儒家重视“孝”“仁”,马祖常同样重视“孝”“仁”。在他年幼时,母亲去世,三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两位至亲离世,使他悲痛万分,写下了“我情终不樂,日思我亲仁……兴念辙涕泣,有酒亦逡巡”(《饮酒》六首之四)这般诗句,对于父母的感恩和思念长存于他心中。他还写了很多赞扬孝子的诗,如《赠庐州黄孝子》《孝子徐生卷》《祖母求生》等。

(二)马祖常的游学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马祖常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历中度过。少年时期,父亲四处为官,他一直跟随左右,青年时期,他去了许多地方,游赏众多美景,做官后,游览大河山川,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对其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马祖常幼年居无定所,1279年出生于江陵,1289年,因父亲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得罪权贵,遂和父亲迁居仪真。在仪真的十年,他和父亲一起参加劳动,体会到下层百姓的艰辛,亲眼目睹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现实。他对百姓的苦难生活观察细致入微,有描写“秋寒无衣霜冽肤,鸣机织素将何须”(《缫丝行》)的蚕妇,还有刻画“卖田当保马,无褐过三冬”(《马户》)的养马户。马祖常的这类诗大多深刻反映了百姓的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真实大胆地对统治阶层进行批判。

1306年,马祖常出游齐鲁,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生活过的地方,充满浓郁的儒学气息,马祖常在这里游赏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写出“峨冠拟鲁儒,短衣真楚制”(《壮游八十韵》)的诗句。马祖常做官后,在扈从皇帝至上京途中,写下了大量的纪行诗,如《丁卯上京四绝》《上京抒怀》《龙门》等,大多是描写上京独特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在这期间,马祖常也亲眼目睹了民间百姓的疾苦和统治阶级的腐朽,如“宛宛陶穴民,艰难谋树艺”(《壮游八十韵》)。马祖常为官期间,对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深感痛心,他创作出大量针砭时弊的作品。

三、马祖常诗歌的题材和内容

《石田先生文集》存有马祖常的诗歌700多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元代,文化出现了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局面,马祖常是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但他的诗歌内容许多都有汉文化的印记。

(一)山水田园诗

从南朝谢灵运开始大量创作以山水为题材的诗歌,到了东晋陶渊明以田园为题材写诗,这两种题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到唐代发展成了山水田园诗。马祖常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以抒情为主,诗随心而作,真实感人。他做官前,随父亲居住,参加躬耕实践,体会农事劳动,他熟悉田间劳作,“自觉是农师”(《石田山居》八首之四)。他做官后随皇帝出行,下江南,登嵩山,游齐鲁,走遍大江南北,欣赏各处的美景,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感动。辞官后,他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体会田园生活,用诗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如“可怜芙蓉花,照影秋塘里”(《淮南田歌》三首其二),“花曙鸣山鸟,芹春跃岸鱼”(《石田山居》八首)。

马祖常有的诗气势磅礴,如“黄河荡中潏,万古费波涛”(《黄河》),没有华丽的词藻,简单几个字就表现出了黄河奔腾的壮观景象。他也借山水表达自己的志向,如《杂咏》(其二)“俯仰此身天地内,沧州重去带经锄”。该诗歌以“经”为锄,“经”是儒家的经典,诗人用它来治国救民,施展自己的理想,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情。有些诗歌表达他忘情于美景的闲适心境,如《独石》“与客坐忘归,山寒日将暮”,写出了诗人沉醉美景之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表现了诗人的旷达精神。

馬祖常热爱大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热爱农事,由心到情,再到诗歌,情感真挚,发自肺腑。

(二)反映现实类

马祖常的诗歌中有些表现下层百姓的苦难,揭露上层生活的奢靡,如《西方泺》二首其二:“野市饥无米,流离惜子孙。”没有米,百姓带着儿女流浪乞讨,令人叹息。诗人关心百姓疾苦,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如《苦寒》五首之三:“离人叹无衣,原兽淫弓弰。忧端坐耿耿,鸡鸣动嘐嘐。”诗人由自己遭受的寒冷之苦,想到流离失所的百姓,心中十分忧愁,难以入睡。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当时百姓可以说是与马为伴,马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但统治者看不起养马人。马户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工钱,还时不时地受到贵族的辱骂,生活贫寒艰难。马祖常的《马户》云:“卖田当保马,无褐过三冬。”诗中并没有责怪之字,只是简单的描述,就反映出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平淡中见深奥。马祖常对下层人民没有偏见,理解百姓疾苦,《古乐府》《室妇叹》等诗作都是他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百姓的同情。

马祖常还有一些诗揭露与讽刺了上层阶级的奢华生活,如《淮南田歌》十首之四“秋税入官仓,雀鼠嘴尖尖”,用“鼠”比喻贼眉鼠眼的统治阶级,农民好不容易等到秋收,粮食却被官兵以税收方式收走,用来供应上层人士的吃喝。百姓辛苦一年,一无所获,生活十分艰难,如《拟古》二首其一云:“千金为人寿,万金买名讴。”马祖常用常见的字词,描绘出社会的贫富差距,突显了阶级矛盾。

四、结语

马祖常尊崇儒学,热爱儒家典籍,关心百姓疾苦。他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一心为国为民,举荐了许多贤能之士,被元文宗称为“中原硕儒唯祖常”。在元代文坛上,马祖常以他极富个性的诗歌占据一席之地,他自身游牧民族的气息与中原特有的儒家文化相融合,使其诗歌创作别具一格。马祖常一生都在学习儒学,研读儒家典籍,并用汉文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他关心百姓,关注现实,儒家“仁”的思想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他还对一些人、事、物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河南省有以马祖常名字命名的潢川县马祖常学校。马祖常刚正不阿,敢于向权贵斗争的精神,值得人们钦佩。他勤奋知学,善写文章,学以致用,时时不忘国家百姓,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伊犁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姜歆煜(1994-),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儒学百姓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学交流在路上
百姓看家“风”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