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章
摘 要:面对当今文化发展浪潮的迅速高涨,普通百姓对文化水平的要求也逐步上升,他们从享有者的身份逐步在向文化传播者转变,他们要求更专业的文化服务,作为群众文化的组织者从服务质量到服务形式在不断的总结完善中历久弥新。琵琶重奏组合是文化大发展下孕育的更为专业化的组合形式。从创建初期到现在小有成绩经历了3年的时间。笔者针对老年重奏团队排练特点从节奏速度的稳定、气息的运用、音乐风格的把握等几点中谈了排练中出现的弊端和解决方法。为以后这类排练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重奏类器乐排练的出现为以后的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发展的更高需求。
关键词:琵琶重奏 老年群体 河西文化馆 老年琵琶重奏队 音乐风格 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2
習主席在《治国理政》第二卷<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篇文章中指出“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个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随着群众文化的大力开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要求也从“文化快餐”向“文化大餐”转变。而在文化馆这样的文化平台上除了让老百姓享受着文艺工作者为他们准备的“饕餮盛宴”外,我们这些一线的群众文化工作者们也大力的普及和传授文化艺术技能在各自领域的开拓创新,让文化发展融入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传承文化。让每一位爱好文艺的老百姓也拿起手中的接力棒为文化发展做贡献!
一、老年重奏队的组建初衷
1.老年朋友对民族器乐热爱程度趋向专业化,他们希望加入一支琵琶专业的队伍
琵琶是中国传承了近两千年的民族乐器,它历史悠久,拥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件瑰宝。而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琵琶情怀”更让这件被誉为“弹拨乐之王”的民族乐器赋予了神秘、典雅的艺术魅力。从老年大学的琵琶培训班,到现如今大型民乐队中的琵琶声部,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希望变对琵琶的“泛泛之交”为“专业的演奏者”。在文化馆工作的6年间,笔者担任过老年大学的琵琶教师2年,带过3支大型的民族乐队,并在乐队中担任琵琶声部首席。通过沟通,很多老年朋友向笔者表达过希望加入一支专业的琵琶队伍这样的夙愿。他们有的怀揣儿时未完成的梦想,有的被琵琶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他们期待更加专业的排练和更好的舞台展示自己。愉悦自己也服务他人。而笔者作为天津音乐学院一名琵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又是基层文化站线上的一名民乐干部,有义务也有责任组织好一支属于老年琵琶爱好者的较为专业的琵琶队伍。
2.民族器乐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应多途径进行
除了专业的艺术院校的传承外,群众自发的拥护也能更好的将这种文化保留和传承。通过琵琶重奏可以使琵琶得以更好的普及和传承。琵琶作为“弹拨乐之王”其演奏技法在入门阶段比较难,不易上手,初期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初见成果的时间较长,而且较难坚持。在天津很多艺术培训机构都不会开设琵琶课程,很多的儿童学者在选择课外艺术课程的时候很少选择琵琶这门乐器。而笔者作为文化馆的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希望通过长期对业余群众的排练指导,总结琵琶教学经验,把更为丰富的琵琶表现艺术传授给每一个琵琶爱好者。抓住一切可行的机会让更多的朋友真正的了解琵琶。在民族器乐领域做好文化传承的奠基人,让更多的群众文化参与者担任起文化普及和发展的责任。开拓文化发展的另一个新径。
二、河西文化馆琵琶重奏队的概况
河西文化馆“琵琶行”重奏队参与者大多数是60岁左右的退休老人,琵琶演奏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的老年朋友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没有较为专业的演奏水平。其中有一部分的琵琶爱好者是因为参与大乐队的排练需要而自学的琵琶。基础相当薄弱。河西文化馆琵琶重奏队从2016年组建至今已有近3年的时间。他们从最基础的琵琶技法开始训练之后逐步加入专业的重奏练习曲,笔者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和重奏需要又安排队员对两至三首琵琶专业曲目进行了学习。目前这支队伍演奏的基本功明显加强,并且通过长期的重奏训练已在重奏意识、配合程度、音乐处理等方方面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演奏的成品曲目有《金蛇狂舞》、《琵琶语》、《小月儿高》、琵琶四重奏《游击队之歌》、琵琶二重奏《三六》、琵琶五重奏《绿岛小夜曲》等十余首曲目。其中《金蛇狂舞》《琵琶语》等部分曲目是笔者根据声部需要由齐奏改编为分声部演奏的重奏曲目,形式简单属于初级的训练曲目。这支队伍组建以来已参加河西文化馆文化惠民演出20余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演出30余场。并在2018年的第八届民族器乐大赛中荣获重奏组三等奖的好成绩。
该队伍的演奏曲目除了有融入现代元素的《琵琶语》《绿岛小夜曲》外,大部分是以琵琶的传统曲目为素材改编的重组曲目如《三六》、《金蛇狂舞》以及未来要涉及的《春江花月夜》等,该种形式的重奏排练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曲目进行了改编和创新,既保护了古曲的韵律韵味又在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为更好的传承琵琶古曲创造了条件。
三、要实现民族器乐的全面发展,在老年群体中开展重奏组合很有必要
老年群体由于肌能的老龄化,和思维的老龄化在琵琶的演奏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琵琶基本功在速度上的张力较差,爆发力薄弱等等。同时老年朋友固定的练琴时间较少,社会活动比较多,坚持力和体力都相对跟不上,如果只通过老年培训,或者只进行独奏曲目的教授,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而重奏的排练形式能够在排练的过程中通过彼此的配合以及难度不太大的分声部训练将存在的劣势弱化,大大的降低了生理和心理局限,以及对老年朋友实现琵琶艺术水平提高的难度。同时又能够在排练中享受琵琶的艺术魅力。
四、针对老年琵琶重奏的具体排练方法
1.节奏、速度的稳定感培养是重奏排练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点
首先,对于业余演奏者特别是老年朋友来说节奏容易抢拍是通病。由于业余的老年朋友在学琴之初没有经过严格的节拍器固定节奏训练,导致心中没有节奏感而容易造成越弹越快的毛病。琵琶本身是一种点性乐器,如果控制不好节奏很容易抢拍。在琵琶重奏的排练初期,甚至从曲目的开始直至曲目结束大概能快出20个拍点那么多。所以在重奏的排练之初应教会老年朋友如何使用节拍器来固定拍子,并长期坚持训练,使演奏者在心中形成稳定的节拍感。其次,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节奏型,如:切分音、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甚至是连线、三连音等等。需要进行拆分讲解后进行困难片段的反复训练。在琵琶重奏队排练过程中遇到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时,笔者用肢体模仿瘸子在走路,来表达附点的节奏特点。并让老年朋友一起模仿来加深记忆。笔者运用较为形象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让老年朋友感悟节奏特点。既增加了排练的趣味性又能有较为深刻的记忆,可谓一举两得。
2.琵琶重奏对老年朋友在速度和强弱的控制力及二者协调能力上要求更为严苛
首先,当曲谱中出现渐强、减弱这样的力度符号时老年朋友对音量强弱的具体定量概念模糊。一方面老年人琵琶轮指颗粒感差和强度不够的问题在强弱力度的自如运用上本身就受局限。而另一方面在对音乐符号的具体理解上不够细致明确,就会出现力度强弱张力不够的现象,从而影响排练效果。对于这样的问题应当引起排练者的高度重视。应分别对p、pp、f、ff、Sf等等这样的力度符号进行反复训练。其次,在排练过程中容易出现音量和快慢统和失调。例如有需要强弱变化的时候老年朋友会自行加入速度变化。二者只会连接使用而不能够单独使用。简言之,慢时不会强,而弱时又不会快。反之亦然。这跟琵琶基本功息息相关,一般琵琶轮指、滚奏、遥指的训练力度不够用易导致这种控制力出现问题。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建议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加入强弱训练。例如滚奏训练分别进行强滚奏持续训练及弱滚奏持续训练。并在滚奏耐力训练时加入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训练方式。并适当的在困难片段中加强练习。
3.琵琶重奏训练中的“你进我出”是灵魂所在
所谓重奏是指以一个主旋律为基础的多个声部在音色、和声、节奏上的丰富。而“你进我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针对各个声部而言,要求每个声部的演奏者应该清楚明了整曲的哪些个段落是为了突出哪个声部的主要旋律。作为一个固定声部的演奏者需要时刻为主旋让路,需要配合好各个和声的完成,节奏的凸显。以琵琶行重奏组合为例,他们在排练的过程中往往各自声部只顾自己,无暇听取主旋,并且一味的要彰显自己的声部。在服务于主要旋律的时候如果音色音量超过了主要旋律那么就会大大影响音乐的美感。
4.琵琶重奏中呼吸的一致性、情绪的饱满度是为乐曲增添光彩的重要一笔
琵琶演奏讲究呼吸法的运用,一个好的气口所带来的音乐感觉是普通演奏的十倍之多。无论是气势磅礴还是涓涓细流,都需要气息的填补去提升音乐的气韵奏出曲谱之外的灵动感。而恰恰老年重奏的排练中这种气息的把握几乎被演奏者忽略。他们只注重曲谱本身。在重奏队员的实际排练中,单声部的排练整体提高后,一旦进行声部的整合训练就会出现大量的声部分歧现象,而队员们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单练已经很好了,合奏就出问题?”这是他们经常抱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气息训练相当的薄弱,如果气口大小,气口位置不一样,音乐的连惯性和律动感就会很难被把握。固然很难使音乐的发展在同一平面。也就不容易合齐。这就证明不加气息的一味谱面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使音乐具有感染力就必须从气息的把握开始。在乐句间训练气息与手指之间的默契程度,训练气息与肢体之间的协调程度。
5.重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音乐处理和风格的把握是否准确
笔者在组织琵琶重奏的排练过程中,首先对作品风格进行分析和定位。其次排练的过程中除对局部进行分练攻坚克难外,同时注重曲目的整体风格处理。在“琵琶行”重奏队排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演奏死板,无音乐起伏等一系列的问题所在。究其原因是曲目风格的音乐处理能力还相对较差。所有曲目的演奏如果不能够把握好作品的音乐风格,再好的音乐作品都会很容易演奏成“练习曲”。无形中被模式化。因此我们在针对作品的排练中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普及,在选曲中也应该让重奏队员多涉及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在不同的音乐风格中训练队员的音乐素养。培养好的演奏习惯。
五、组建老年琵琶重奏队的社会意义
琵琶重奏形式走進业余团体,对业余琵琶爱好者是一个挑战,既要演绎琵琶本身,又要在重奏这种形式中训练一种新型的排练意识。让老年业余演奏团体在艺术水平上提高了一个台阶。琵琶重奏的形式无形中带动了老年业余团体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未来越来越多的老年琵琶爱好者即将融入这个群体。在河西文化馆“琵琶行”老年重奏队组建后的今天,在其他区的文化馆中也建立起了琵琶重奏的组合形式,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参与到专业的琵琶排练中来。目前各个区的器乐业务干部大部分为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河西文化馆琵琶重奏的组建可谓在馆办团队中开辟了重奏的先河。相信不久的将来,二胡重奏组,扬琴重奏组、阮族等等也都会涌进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这种的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能够使民族器乐这种传统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让百姓自己手中的乐器演绎人们自己的喜怒哀乐,丰富百姓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试想当热爱音乐的朋友们都可以通过这种专业化的训练让自己所钟情的乐器有所提高,并且能够演奏出形式多样的内容、精彩的音乐,那才是文化发展带来的一比财富。同时能够逐步实现文化自给,实现文化层面上的“共产”。相信文化工作者的每一次尝试和每一个坚持定会创造出文化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