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健康生活”的理论思考和有效途径

2019-06-20 08:25邓飞燕
青年时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健康生活养成教育实践

邓飞燕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真正内涵、部分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从而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养成教育途径。养成教育需要集合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共同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健康人才。

关键词:健康生活方式;实践;养成教育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促使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逐步增强。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展开的教育,也是曾被叶圣陶先生认为的教育真谛,而养成就是在多种方式培养下的健康成长。它需要利用行为训练等各种教育方法,来增强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的能力,建立更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一、现代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已经发生大范围的变化,需要更强的人格力量来捍卫生存环境,这些都需要在受教育者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不断深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的强大作用,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许多学生都存在着性格怯懦、意志力薄弱,或者自我意识突出、对周围漠不关心,或者常常在各种场合哗众取宠,或者自暴自弃、放弃学习机会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未来之路必然会遇到更多、更大的阻碍。随着这类问题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国家的未来人才质量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现象让我们不能不为之担忧。因此,从教育阶段抓起,防微杜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去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势在必行。

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学校教育

青少年是支撑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常常会借助于传统文化的养分来加快他们的道德建设,使其逐渐树立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念,不断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教育工作者要对教育目标具体化,用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积极的思想引导,健全人格品质、优化行为习惯,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应从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性格修养、思想品德等方面加强教育和实践,让学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会学习、爱运动、处事乐观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成为习惯好、懂交际、个性豁达、讲思想的优秀初中生。

(二)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对学生的身心会产生很大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较好的教育方式来保障子女的健康成长。合格的父母,需要不断地汲取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清晰地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生活习惯要做出行为性的引导;日常的生活方式需要家长持续性的点滴教导,改掉其中的不良行为,使其更加完善。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定期召集家长进行健康知识讲座,不仅让家长学到丰富的育儿知识,也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建立较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所以,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体化,能够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教育

人是群体动物,某种生活习惯的养成,会受到周边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状况和个体状况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个人爱好和生活习惯的建立,往往会直接影响了周边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利益形态。所以,社会教育本身对个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方式上往往具有相同的目标。社会教育要更加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正向引导和教育宣传,逐步在整个社会建立一种舆论导向,利用对个体生活方式的褒贬,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身生活方式的健康与否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夸赞或是斥责。社会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来亲身体验,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的一种自发行为,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增强自觉意识、行为控制的一种教育方式。整个过程需要广泛宣传、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有效的指导,例如禁止学生吸烟,就要对学生言明吸烟的危害;如学生沉迷手机通宵达旦不休息,就要求学生通过转移注意力方式克服;学生自我意识强,就需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成一种良好的健康方式至少需要15天以上,而要改掉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需要更长久时间,这些都需要学生磨练坚强的毅力。一种纪律的建立,需要遵守者的认同,才能将其转化成一种主动行为。自我教育过程,就是学生为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而实行的自我完善过程,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将规范个人行为作为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使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能更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实现养成教育的理想目标。

三、结语

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它是一项意义非凡而巨大的工程。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个方面的合力作用,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逐步构成适应学生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教育成长模式。养成教育也需要自我教育的良好过程,使学生逐渐将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种主动行为,实现“健康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苗苗,丁正军.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发展策略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4):166+168.

[2]李辉,周若夫,武兴东,马长会,吴永慧.廊坊市农村留守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09):1331-1334.

[3]邵绍元.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生活技能教育的实践[J].华夏教师,2014(03):51-52.

[4]孙国铭,曹承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01):27-28.

猜你喜欢
健康生活养成教育实践
基于儿童健康生活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探析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