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吴德钰
摘 要: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与传播不断开放化和自由化,互联网所具有的匿名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社会中官方对信息垄断和封闭的局面,使得任何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自由发表言论,自由快捷地获取和传播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这给高校舆情危机的研判和应对带来了挑战。本文将联系实际,探讨高校加强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策略,认为高校应认清形势,完善舆情事前研判机制和应对程序,投入人力物力建立舆情监测、预警、应对的联动机制,全面提升网络舆情研判及应对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舆情研判;应对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群众可以参与到舆论事件的传播中,并发挥着主导力量。在参与传播过程中,网民往往无法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甚至歪曲事实,给社会舆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频发,一些简单的案件扩展到网络后给在校师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网络舆情发生前、发生后,高校如何及时干预,正确引导舆情,让网民形成正确的认知,促进事件处理公开透明化,对消除负面影响、维护学校声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加强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能力的必要性
(一)舆论谣言泛滥,负面影响大
网络是一个虚拟且自由的空间,微博、微信这些自媒体的传播缺少相关的规范机制,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下,给公民提供社会救济的便利渠道,同时也让一些道德缺失的人找到了造谣诈骗的途径。当舆论事件爆发的时候,网络上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实的信息,误导、迷惑大众,他们从中获取暴利。在“有心人”的助推下,舆情得不到及时应对,会演变成为网络暴力,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此,在舆论谣言泛滥的网络时代,高校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预警、应对的联动机制,提升舆情管理能力。
(二)自媒体缺乏信息审核机制
网络环境下缺乏信息审核机制,在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信息没有经过核实和校对就被快速扩散,容易导致传播失实。传统媒体会将记者采集回来的信息会进行重重把关,多次校对无误之后才进行公开传播。在自媒体中公民进行自主传播,缺乏信息真实性的把控意识,从而盲目转发扩散,当信息引起大量关注会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也会误导大众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自媒体中的传播还没有完善的信息把控机制,缺乏有效的措施防止用户传播失实,所以更需要高校提高网络舆情管理能力,进行有效的舆论监测、预警和应对,避免网络舆论危机发生。
二、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存在的问题
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很难控制,对于高校来说在舆情危机发生后要进行有效应对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一)缺乏事前研判
事前研判是预防舆情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缺乏事前研判的情况下,很多高校都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舆情监测、评估。只有重视事前研判,才更加主动掌握舆情发生前的信息。高校缺乏建立信息采集队伍的意识,没有专业的人负责校园舆情信息的收集,这些基础工作没做好,不能及时发现舆情发酵的迹象,才会让舆情信息进一步扩散到网络中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舆情管理中过于形式化
在舆情事前研判这个环节做得不到位的情况下,官方得知道信息的时候舆论已经在网络上大量传开,这时候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官方声明,可有效制止谣言,正確引导舆论。鉴于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很多高校都重视开通官方微博。但社会舆情的爆发具有不确定性,不是每一个地方都会在某一个时段发生,所以一些高校只想应付了事,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形式化,没有对舆情研判、预警、应对等投入人力物力。
(三)缺乏完善的舆情应对程序
网络舆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应对,会被网民无限放大,给高校带来恶劣的影响。对于舆情危机的应对需要有健全的运营机制才能承担相应的职责,并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并不重视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往往是在舆情危机发生后在紧急组织应急小组,在网络快速传播中,失去了时效性,不能有效降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舆情爆发之后,有的高校甚至不知所措,不知道网络中的舆情管理是否要根据现实环境的程序,因而错过了舆情管理的最佳时机。有的高校在网络中进行舆情管理不规范,没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案,让网民不信服,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策略
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研判与应对,高校需要提高重视,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对网络中的舆情研判与应对形成正确的认知,没有做好事前研判、预警的防范措施对此还应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舆情事前监测、预警、应对的联动机制,全面提升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的能力。
(一)促进校园舆情信息采集常态化,完善事前研判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都有一个产生的过程,在没有大范围扩散之前,舆情信息一般先是在校园范围内传播,如学生之间通过微信、微博进行传播,在这个环节高校如果及时监测、预警和干预,可有效防止舆情危机的发生。为了达到预防效果,高校应该促进校园舆情信息采集常态化,建立专门的舆情信息采集、监测队伍。一般高校社团中都有一个计算机协会,可在该协会的基础上建立舆情信息收集小组,该小组可由学生和相关的教师组成,专门负责校园舆情监测和信息收集,加强对校园贴吧、学生QQ群、微信群、微博、论坛的关注,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向管理者反馈。在获取到舆情信息收集小组反馈的信息后,学校管理团队需要有专门的人对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监测和评估,制定舆情事前研判机制,以便能够快速响应,有效采取预防措施。
(二)避免舆情形式化,切实投入人力物力
对网络舆情管理过于形式化,会造成舆情管理能力缺乏,一旦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管理团队却不知道如何应对。对此高校要改变观念,提高重视,并切实做到投入人力物力。网络环境中开展舆情信息收集、监测、预警、应对等需要有精通网络技术、熟悉互联网环境的人才,他们需要懂微信、微博的运营,同时也要懂得危机公关的专业知识,临危受命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能力,难以胜任高强度的工作。对此,高校应该成立舆情研判与应对的专业队伍,投入专业的人才,并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养,为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做好人才储备。
对官方微博、微信的运营,应加强与学生、网民的互动,才能够贴近学生收集信息,第一时间掌握舆情。此外,高校需要提高认识,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意识到运营网络舆情研判与管理的重要性,对此要端正态度,形成正确认识,转变应付的观念,加大投入去改进提升,完善舆情监测、预警、应对的联动机制,这样才利于掌握舆情管理的主动权。
(三)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应对程序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是高校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重要保障,对此高校应该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首先,制定舆情管理的程序,舆情创新事件一旦发生,需要高校及时响应,而如何做出响应,由谁来批示,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明确的程序,为此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网络舆情管理的程序,保证事件一旦发生,即可有序、迅速地开展应对工作,确保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妥善的管理,降低舆论事件的负面影响。
其次,完善舆情分级机制,在舆情危机发生后要从舆情信息收集小组、舆情研判团队、高校领导中抽调核心成员组成紧急应对小组,对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网络上扩散的程度进行客观评估之后,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要对舆情事件的级别进行判定。可将舆情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判定舆情事件的级别利于清楚掌握舆情事件的危害性,以便采取相应级别的措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
第三,根据舆情级别采取应对方案。在判定了舆情事件的级别之后,要迅速采取应对方案,高校应该事先根据不同级别的舆情匹配不同的应对方案,当舆情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对程序,判定结果出来后匹配对应的应对方案。制定好的应对方案可以让相关人员在日常中抽时间进行演练,提高队伍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因为舆情事件的处理需要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才能将影响降到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輿情应对的过程中,要及时公布事件处理进程,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让网友知道事情的处理进程,对事件的结果也要进行公布,以及事后的舆情监测,防止网络谣言的传播,给网民正确的舆论引导。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网民的主力军,他们活跃于互联网,擅于通过网络途径传播信息,校园中一些案件发生后经网络传播易演变成为舆情危机,给师生带来负面影响,给学校声誉带来损害,对此高校应该提高对舆情研判与应对的重视,认清建立舆情研判与应对联动机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前高校在舆情研判与应对方面普遍存在缺乏事前研判、舆情管理形式化、缺乏完善的舆情应对机制。对此,高校要促进校园舆情信息采集常态化,完善事前研判机制;避免舆情管理形式化,切实投入人力物力;建立健全的舆情应对程序。通过完善的事前研判和完善的舆情应对程序形成舆情监测、预警、应对的联动机制,全面提升高校的舆情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昕晨.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及应对[J].新闻传播,2018(07).
[2]刘立波.微环境下高校学生舆情的管理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05).
[3]刘强.网络舆情与高校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3).
[4]王斌.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与处置[J].传播力研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