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芳 朱凡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学困生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论证策略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社交等六个策略维度,考查学困生与学优生在策略使用水平方面的差异,为策略培训框架的建构及内容的选定寻求事实依据。
关键词: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学困生;学习策略
目前,我国高校中大量英语学困生的客观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民办院校中尤甚。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程晓堂(2002)指出,“很多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但是在民办院校,讲授英语学习策略并开展策略培训的课堂并不多见,而对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学困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更是鲜见(李青云,2015)。为此,本研究针对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学困生进行学习策略培训实验,但求这一粗浅的研究能为我国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及民办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改革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学困生学习策略使用现状,并就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测试成绩与策略使用水平的相关性做检验,为策略培训框架的建构及内容的选定寻求事实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项目随机选取实验教师17级大学英语二级班中的两个平行班,一为实验班,一为对照班,并不会告知学生其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角色。两个班均由同一教师执教,所用教材、授课课时,及考核方式均一致,同时通过严格考勤保证两个班学生的正常出勤。
需要说明的是,本项目中所指的“学困生”、“学优生”,是在实验开始前单独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一次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的真题测试,60分以下的界定为“学困生”,85分及以上界定为“学优生”。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信效度是毋庸置疑的,且其难度对于基地学校的大学英语学生而言比较适合,相对来说能够较好的考查出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三)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法,采用集中测试的方式,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
(四)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为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ebecca Oxford(1990)所设计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从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社交等六个策略维度,考查大学英语学困生与学优生在策略使用水平方面的差异。
二、数据统计
课题组使用SPSS 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了表征受试策略使用基本情况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描述性统计,及比较学优生学困生策略使用水平差异的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 检验、相关性检验等。
三、结果讨论
分析表1的调查结果可知,首先,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学困生的策略使用水平一般。根据 Oxford 对学习策略使用水平的解释 ,平均值在2.5-3.4 之间的表示“使用情况一般”;1.5-2.4 之间的表示“通常不使用学习策略”。表一的统计数据表明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学困生的策略使用水平不仅一般(2.56分),而且趋向于“通常不使用”的程度。另由.2857 的标准差可知,所调查数据的离散度并不高,也就是说被试间的差异性并不大,2.56 分基本反映出了全体被试实际的策略使用水平。
其次,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学困生没有明显的策略使用偏好。表一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试对六个维度策略的使用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补偿策略(2.7578)→社交策略(2.6947)→认知策略(2.5433)→记忆策略(2.5096)→元认知策略(2.5068)→情感策略(2.4076)。由此可见,相对而言,学困生较好地使用了补偿策略,而情感策略则是其使用水平最低的策略,但无论是最高还是最低,补偿策略与情感策略均未能脱离“使用情况一般”的框架,也就是说学困生并没有明显的策略使用偏好。
根据表2的数据,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学优生对六个维度策略的使用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补偿策略(3.52)→社交策略(3.38)→元认知策略(3.30)→认知策略(3.26)→记忆策略(3.10)→情感策略(3.09),而学困生的使用情况则相应的表现为补偿策略(2.66)→社交策略(2.64)→记忆策略(2.41)→认知策略(2.39)→元认知策略(2.27)→情感策略(2.14)。这说明学优生与学困生在策略使用的偏好方面几乎是相同的,只不过学优生较学困生更为频繁地使用了各种策略而已。
同时,英语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社交策略,以及总策略的使用上所体现出的差异均已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具体表现为学优生对总策略及六个分类策略的使用水平均高出学困生很多,这说明学困生在策略使用方面较学优生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策略使用状况,并积极借鉴学优生经常使用的策略,以调整自己的策略系統。
参考文献:
[1]A.D. Cohen 著.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文秋芳导读.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李炯英. 我国二语阅读策略研究:回顾与展望(2006—2015) [J].中国教育学刊,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