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
摘 要:文化传播既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又是民族复兴、维护安全的必然要求,更是世界和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重视。在我国经济基础日以雄厚、开放格局不断加大、和平崛起力量不断增强、传播战略不断受政策支持的大好机遇下,也应该清醒认识面临的传播水平与国家地位差距巨大、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文化认知误区严重、优势资源面临国际开发等挑战,理性分析文化传播中主体职能发挥不够、载体效能发挥不足、受众定位不够科学、传播渠道过于单一等现实困境。
关键词:中华文化传播;机遇;挑战;现实困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所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文化形势,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民华文化魅力的积极举措。中华文化传播目前虽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严重的现实困境。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要辩证分析、清醒认识。
一、中华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
1.日益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文化传播提供坚实后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文化的传播力建立在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雄厚的经济实力既为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坚实后盾,又提高了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推动文化走出去的积极性、主动性。
2.不断扩大的开放格局为文化传播迎来全新环境。伴随着开放步伐不断加大,我国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全新发展环境。一是促进了国际文化贸易。经济和文化相辅相成,经济全球化在实现商品、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同时也促使附着其上的文化自由传播。不同文化基因在相互碰撞、渗透、转化的过程中引起他国民众的兴趣、带来其文化认同,从而逐步推进世界范围内文化产品消费市场的形成。二是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汇聚一堂,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既突破了国别界限,促进文化资源全球共享,又展现了本土文化风采,为本土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为文化传播带来世界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摈弃意识形态差异,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在推动未来世界文明新秩序的重构、推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等方面不断做出努力;在扩大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并不断拓展合作内容,强化合作效果;在兼顾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致力于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我们的和平发展理念、和平崛起形象更容易为全世界所理解和认同。
4.传播政策的不断完善为文化传播提供战略支持。文化传播在新时期经历了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文化走出去。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都对文化传播、文化走出去提出了明确要求及政策和战略支持。
二、中华文化传播面临的严峻挑战
1.传播水平与国际地位存在巨大反差。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军事防御力量等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主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对外文化贸易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构成强烈的反差。
2.国际话语体系存在西强我弱局面。我国的话语体系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进程中,由于对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视度不足、国际话语传播领域和范围存在短板、国际话语权的主体范围较狭窄、国际话语权传播能力不足,崛起的中国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核心话语体系。在国际话语权中我们还处于弱势地位,存在和谐世界、世界文明新秩序、国际关系民主化等话语远远不如中国威胁论、历史终结论等西方话语的现象。如何通过话语传播影响舆论、占据理论制高点、获得话语权、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已迫在眉睫。
3.對中华文化存在严重认识误区。由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差异造成一些人对中华文化产生理解失误、评价失衡、认识错位;部分西方民众对中国进行神秘、原始与蒙昧的概念化、脸谱化想象,这种文化偏见遮蔽了真实的中国文化;还有一些人看不到文化发展是民族性与时代性、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存在,或为西方提供所谓合理化支持而鄙视中华文化的价值、贬低中华文化的作用。
4.优势文化资源面临着国际开发。十三五提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灿烂的中华文化资源成就了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但我们距离一个文化强国的目标还很遥远。国内很多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无视、被闲置浪费,而发达国家却凭借经济、技术等优势对其进行开发利用,赚取大量的文化利益。被我们忽视的文化资源,变成了发达国家争夺利用的对象和文化传播的资源与材料,经过包装与输出,反过来又变成了我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对手,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三、中华文化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
1.主体职能发挥不够。从政府层面来看,作为文化传播的宏观设计者,主要实施者,政府在目标设计、政策框架构建、财物投入、项目推介等方面功能发挥不够完善。一是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导致互相扯皮、相互掣肘,文化布局不合理,文化管理上存在诸多交叉与盲点;二是政府全能包办制约了文化企业和民间团体的自主发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传播机制还未完善;三是项目推介单一。主要集中在文艺访演活动上,品牌项目不多,精品项目缺乏,同时对外宣传、贸易推介和形象推广还未进行有机融合,不能有效产生集成效应。 从非政府组织层面来看,民间文化类组织或社团存在资金时常性短缺、与政府之间的角色关系定位不清、主导性差、官方色彩较浓、对政府依赖性较强等问题;也有一些非政府组织自身素质较低,机制体制不健全,存在严重逐利性和迎合性等问题。从文化企业层面来看,资金链薄弱、文化人才匮乏、产业规模小、缺少精品名牌、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是当前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比如孔子学院的问题,有些国家从整体上对孔子学院产生歪曲解读,认为其是中国文化的扩张机构和文化侵入工具;机制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教材不切合当地实际;师资队伍缺乏,教师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也比较明显。
2.载体效能发挥不足。首先,通过传播文化产品,所获得的利润较低,传播载体所传播内容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低,即传播内容的影响力偏弱,传播效能较差;其次传播内容内涵挖掘不够。挖掘与其他国家文化形式有相似的内涵的文化形式,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内容迅速得到受众的接受与理解,但目前我们的传播内容流于表面,对深层次的文化注解、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单向的传播方式、局部性的传播区域、标签化的传播内容都使我们的文化脸谱化严重,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再次,中国文化威胁论等言论导致我们在文化传播上畏首畏尾,缺乏底气和自信心,致使传播载体理直气壮传播文化的信心不足。
3.受众定位不够科学。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受众进行充分的分析,坚持区别对待,广播与窄播相结合、贴近当地受众、俗雅结合、扩到交流增进理解的原则来进行。但当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对不同文化圈、不同民族和种族的文化背景差异缺少科学分析。比如在内容选取上不够精良,没有认识到越是普世的越是国际的,相反认为所有的文化元素都适合对外传播,严重缺乏针对性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在传播方式上是采用文化贸易、文化宣传、文化交流还是文化外交没有进行充分探索,存在只考虑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其次,因为对受众的接受习惯不够了解,导致缺乏双向传播思维而习惯于单向的宣传方式;缺少贴近民众贴近生活的情怀而习惯于宏大的集体叙事;缺少全面性,仅注重过分夸张的感情色彩。 再次,对受众的迎合要远远多于引导。文化要传播出去被外国人接受,并不等同于要放弃中国文化的特有基因和价值符号,如果仅仅关注传播中华文化的表层文化符号,放弃了对本国文化立场的坚持,要么陷入低级趣味、要么被植入西方意识形态,更不利于国外受众对深层次中华文化内涵的理解。
4.传播渠道过于单一。目前,文化传播大体上有非盈利性的文化交流和盈利性的文化贸易等渠道。前者主要由政府和部分民间组织来推动,带有半官方的性质;后者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更能彰显大众基础和文化影响力。目前,由政府主导推动实施文化传播,还是最主要的渠道。文化传播更多意义上被简单地定义为把文化“送出去”,且西方民众普遍对政府的声音容易产生质疑,对这种被送进来的文化产生质疑。因此,除政府以外的民众、民间组织、企业等的参与力度应该被引起重视,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5.文化人才极度匮乏。我们非常欠缺优秀高端翻译人才、创意人才、对外汉语人才、文化产业人才、优秀媒体传播人才等复合型文化人才。复合型文化人才既要有本国文化历史的深厚积淀,又要熟悉他国文化历史,还要熟知国际贸易,更要会经营管理。但我们既没有鼓励新思想、新觀念的文化观念,又没有和谐、理解、宽松的成长环境,更没有给人才成长提供发展空间,所以下一步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才能不断吸引具有国际文化市场眼光的经纪人和操盘手、能将民族文化资源变为民族文化品牌的创意者和能够融汇本国优势与他国文化的资源整合者。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年10月18日.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8年8月21日.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年11月8日.
[4]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R].2013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