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视角下的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的路径分析

2019-06-20 08:25杨新芳
青年时代 2019年15期
关键词:自我革命大学生党员

杨新芳

摘 要: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依然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尤其要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从而推进党的高质量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的“自我革命”意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唯有如此才能凝聚成一支坚定的革命队伍。因此在新时代的党员党性培育的过程中,“自我革命”可以作为其中的指导方针发挥其主导作用,而具体的实践路径则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自我革命”;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路径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特征,这既是一条保持党自身先进性的基本路线,同时也是党员党性培育过程中应该贯彻的原则精神。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自我革命”与延安整风时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着颇深的渊源,可谓是这一原则存在的理论基础。事实上,这一论点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5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正式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但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一,较之于“自我批评”一词的宽泛化及扁平化,“自我革命”则进一步深入化、理论化,仅从字面意义来分析,“自我革命”无疑更具有彻底性;其二,“自我批评”的落脚点是针对每个具体的党员而言,而“自我革命”则更强调党的建设这一整体范畴,更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下的产物。

“自我革命”本身具备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即所谓“勇于自我革命”,其主体既可以指作为整体的党组织,亦可以指作为个体的党员。因此,每个党员都应进行“自我革命”,以优秀党员的目标和标准要求自己,并以此投入到日常的党务工作中。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党性培育亦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路径。对此,本文将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自我革命”与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的内在联系

“自我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充分地阐释了该战略的历史逻辑,即“自我革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也一定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坚定而持续地贯彻下去。通过阐释,习总书记提炼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重要精神原则,即始终坚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要求自己,保持自己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因此,“自我革命”的主体是党,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它又是每个党员的时代需求和历史使命。

所以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无疑是党员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和储备力量,而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培育也是保持整体党员干部先进性的基本方法。这其中,“自我革命”理论的参与不可谓不重要,二者之间的联系如下:

(一)“自我革命”是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中应当秉持的基本原则

所谓“原则”,即在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过程中,“自我革命”的理念应始终贯彻下去。既然“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就不应该抛弃,不应该忘却。即使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不要因和平的环境、幸福的生活而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不要忘记自己肩上担负的历史使命,尤其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群体来说,这一历史使命更是刻不容缓。因此,“自我革命”是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过程中应当秉持的基本原则。

(二)“自我革命”是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的必要途径

所谓“必要途径”,即“自我革命”是新时期党性培育工作中应当坚持的方向,并且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与“原则”指向过去不同,“必要途径”更多指向的是未来,唯有“自我革命”才能实现党员队伍的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迎接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

(三)“自我革命”是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的必然手段

所谓“必然手段”,指的是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过程中,“自我革命”无疑是一种正确的思路,只有符合此理念的措施,才是适合新时期党性培育工作的措施。大学生党性培育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以保证整体党员机制在“源头”上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保证党员队伍的活力。这势必要除去一些落后的、不利于党建工作发展的、阻碍党建工作进行的消极因素,以“革命”的态度对待这些消极因素,才能保持党员队伍始终具有先进性。

上述三点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在当前的党性培育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一场“自我革命”。

二、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党性培育是党内部建设的基础手段,大學生党员作为党员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党性培育自然也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性举措。党性是大学生党员在个体化和群体性中的具体而特殊的表现,具体上是指大学生党员在政治素质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修养等方面体现出的先进的内在思维模式和外在行为体系。对大学生党员群体进行党性培育的目的在于将其打造成为一支具有阶级性、民主性、革命性、纯洁性、先进性五个基本特征的党员队伍。

由于党性具有基于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故新时代的党员党性培育亦存在新问题、面临新挑战。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复杂执政环境是党性内涵变化的主要根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这个鲜明的阶段特征,意味着中国已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开启新的历史征程。而大学生群体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其政治素质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关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新时代的党员党性培育应以大学生党员群体为突破口,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具有某些“新时代”特性的新问题,笔者就此做出具体分析。

(一)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认识不足

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的主体固然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但亦不能忽略大学生党员自身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必须严格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刻认识到自己永远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所谓党员意识,必须重视思想入党,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组织纪律。

习总书记曾经这样强调:“青年是常为新的,青年工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媒体或舆论常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词加以概括。该词始于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相关讨论,虽然这一判断并不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全体成员,却较为形象地概括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突出问题。正值“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大学生群体,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加之社会经济和民主进程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大学生的平等权益、自由发展等主体意识迅速发展。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并没有真正开发出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加之这一群体缺乏十足的社会经验,身上不可避免地携带着从小养成的自我中心主义,致使他们极容易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影响,受短期利益迷惑,呈现出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淡化、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淡漠的特点,由此产生了“精致利己主义”的思想。

比如,自其入党之始,就秉持着某些错误的入党动机,如:“荣誉型”入党动机、“从众型”入党动机、“报恩型”入党动机、“功利型”入党动机、“虚荣型”入党动机、“被动型”入党动机。这些动机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入党为己”,而非“入党为民”。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容易背离人民群众的利益。归根结底,这仍是党员意识认识不足的问题。

(二)高校党组织的党员培训工作中的不足

上述问题表面上是党员自身的问题,实质上也反映了党员党性培育工作中的不足。很多高校的党建教育内容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存在形式化内容,没有实质意义,对党务工作者和高校学生都缺乏持久的吸引力,难免在执行时也形式化对待,无法达到实际效果,乏味的教育内容也容易让受众产生抵触和反感情绪,甚至可能会对今后的党建工作持续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而在具体的日常党性培育工作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当发展对象正式成为预备学生党员之后, 培养教育就不再受到重视,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始采用管理手段来代替培养教育的作用。而当预备党员正式入党之后,学生党支部组织就不再关心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了,对于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是否履行了自身的党员义务,是否将自身先锋模范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了等內容漠不关心。除此之外,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也已经流于形式,几乎所有的预备学生党员在考察期限到了之后都能够转正。这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就放松了对于自身的要求标准,入党前和入党后判若两人,在高校学生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的“自我革命”实践措施

(一)立足于大学生党员个人的“自我革命”

1.端正入党动机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内因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在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的问题上,个人因素就是其中的主要矛盾。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端正个人入党动机。由于入党动机不端正才会出现前文揭示的“党员意识认识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排除上述错误的入党动机,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牢记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按照党性原则,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要把党的要求具体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

2.加强理论学习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要时刻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以丰富的理论知识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保证自己的理论素养稳步提升,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严于律己,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严格遵守党章,始终维护党章的权威性,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二)立足于高校党组织的“自我革命”

1.管控入党关口

随着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迅速增加,高校党务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做不到定期与培养对象沟通交流,没有完成对积极分子的前期引导教育工作,也没有定期将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向组织汇报,许多时候都是在发展前才对培养对象进行粗略的了解,工作存在形式主义倾向,甚至简化标准,往往偏重于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因此,要健全学生党员发展机制,严格学生党员的发展,尤其是要对入党“关口”进行管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需要把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培养坚定致力于新时期历史使命的大学生党员队伍。

2.加强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

而对于已经入党再教育的大学生党员来说,监督至关重要。监督是保证党组织内部纯洁性的关键措施,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学生党支部需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体制,比如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会,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等。落实群众评价制度,使群众参与支部评议总结会,将群众评价纳入考察体系中。实现多主体的监督和评价,形成群众、党员、支委共同评议,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确保学生党员在入党后依旧保持较高积极性,依旧能够发挥思想政治领域的带头作用。

3.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任何理论学习都离不开实践,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使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得以发挥余地,高校基层党组织不能实践的作用,不能使其成为“象牙塔”中的“书呆子”,应引导其深入到群众中去。学生党支部应以活动为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学习类主题的活动,如观看党史纪录片、讨论会、征文论文、演讲、调研、志愿服务等,增强支部党员对党的相关知识、政策方针、“两学一做”学习内容的熟悉度、掌握度,以及实践趣味型活动,如“学生党员心连心”茶话会、毕业生党员欢送会等,提高支部成员对参加组织活动的兴趣,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学生党员活动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党员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活动的参与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组织建设出力,为更多人提供更多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郑永年.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中共十九大与中国模式的现代化探索[J].全球化,2018(2):11-19.

[2]王娥娥,雷于佳.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的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9(7):160-162.

猜你喜欢
自我革命大学生党员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运营商“自我革命”
高校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