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琳
【摘要】在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逐渐帮助其学会学习。小学六年级,学生以及基本具备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人翁精神,自觉地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不仅仅能够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管理能力的一种尝试。新时代的教育,不再是只要求学生学会课本的内容,同时还需要他们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青年。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笔者从一些学生自主进行班级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现阶段较为有效的班级自主管理方法。
【关键词】班级自主管理 主人翁精神 方法
正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管理活动中,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在六年级这一阶段,学生以及初步具备了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逐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愈发健全,让学生充当班级的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班级管理,是适应学生发展特色,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管理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也是较为先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一、进行高效班级管理的基础条件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班级自主管理中,学生是整个过程的主角,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班级自主管理的流程与重要性,提高其参与意识,才能够真正保证班级自我管理活动的高效性。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班级自我管理是给了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是一件十分光荣且严肃的事情,向学生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介绍,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二)取得家长的支持
家长、老师和学生是现阶段中国小学教学中三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取得家长的认可,在与家长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取得其支持,实现家庭和学校教学的合作,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自主管理方案
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完全的自我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尚有不足,同时也缺乏对班级管理的基本认知,因此在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应注重拉出可行的班级自主管理框架,并不断引导学生自主的对框架进行丰富、完善,最终形成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等待执行。
二、班级自主管理体制建设分析
在六年级阶段实现学生自主进行班级管理,更多的是对班级制度的建立以及日常工作的管理,因此,为了保证班级自主管理的效率,应注重班级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
(一)文化建设
一个班级的文化直接表现出班级的整体风貌以及班内成员的精神态度,通过班内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向外部人员展示班级的风貌,也能够统一班级内部同学的管理与信念,让每一位同学更了解班内的政策,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也能够展示自身的个性。
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自主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主要围绕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展开,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安排以及学生的阅读展示作为教室中展示墙的主要内容。下图是具体的展示内容:
教室黑板两侧的展示墙,是由班级名称和各色的班级管理表格组成的。在这众多的表格里面,有两类是最值得借鉴的,那就是班委分工表格和小组自主管理表格。它们的制定让班主任老师从众多繁琐的工作中得以脱身,解放了自己,也让学生按照标准真正地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干部可以按照表格的要求有条不紊的开展班级的提产该活动,维持班内的日常教学秩序。小组自主管理表是将班级制定的规则细致化,由小组长进行管理、每周更换。孩子们都有轮流当小组长的机会,也能让其切身地『董得当组长的责任以及作为组员该如何配合组长。宣传栏平时展示最多的便是每天表现良好的学生或者每天学习中有所进步的学生。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展现自己的风采,将一个完美的自己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让他人羡慕,给自己鼓劲儿。最后是图书角,这部分作为环境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么就让每位同学在有书可读的年龄,尽量多地读书,开拓视野,发散思维,积累字词句,无论在文科还是理科方面,都奠定了坚厚的基础。
(二)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建设。开展班级自治管理的目的是要每个学生都能够增强主人翁意识,真正参与到班级的管理活动中去。因此要通过分组设计给不同的学生赋予不同的职能,让每一个同学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遵循班级规则,体验管理与被管理的不同,培养其对规则的敬重。以下是管理的实例分析:
首先,在个人管理方面,我们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周都会选择不同的孩子来担当组长的角色,在入校、红领巾、课件、眼操、午练等方面进行管理。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并且将个人的评价张贴上墙,将评价与班级内的班币以及学校内的学习卡、行规卡结合起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表现来换取心仪的礼物。
其次,在小组评价方面,班内仍旧沿用三年级时确定的每月组员轮换制,在这个基础上,还班级也会会制定周目标,分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两部分。在制定小组目标方面,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课堂回答问题、課后自主联系、家务劳动、锻炼身体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本周完成的分数,然后小组讨论是否合适。最终将四人的分数相加制定为小组目标。
通过分组进行管理,能够更加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定位,同时将责任细化,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职能,奖励的制度以工作中的奖励制度相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满足感,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热情,真正做到了学生自己做主,成为班级的主人,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到管理的意义所在,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我是班级小主人”实际案例设计分析
(一)准备阶段
在开展班级自治管理活动之前,班主任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应做足准备工作:
1.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一起制定班规
开展班级自主管理的目的在于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增强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能够对规则和管理形成较为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正式引导学生成为“班级小主人”之前,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班级自主管理的性质,班主任老师作为引导人,带领班内全体学生制定班级规范,作为后期班级管理的依据。具体内容包括:
(1)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
(2)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主要通过学生日记《假如我是班主任》的基础上,征集“金点子”,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3)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起来效果还不错。
2.正式开始“我是班级小主人”的班级自主管理活动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自主管理班级事物的经历,因此在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活动时,十分需要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活动初期,指定班主任后,班主任向学生传授经验之后,也要注重在学生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确保自主管理的有序性。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自己吸收管理班级的方法,所以在引导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在观察学生是否真正吸收了解了班级自主管理的方法,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认识。活动信息如下图:
3.在活动后期要注重创新与交流分享
班级自主管理中也包括对每一位参与学生的评比,在活动后期,老师应注重在过程中同学表现的记录,对班级自主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具有创新性的内容提出表扬并给予奖励,从小学阶段开始,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借助评比的方法能够刺激學生找寻突破点,提高班级自我管理的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在班里组织开展“每日一星”小组竞赛,并根据《班级自我管理量化考评办法》给各组加分或扣分,评选出当天的“明星组”。组织学生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我为班级添光彩”等活动,让学生瞳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使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同时还注重从细小的方面人手,如:地面有纸屑了,不要等老师来安排学生打扫,自己就应该主动做好卫生;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自觉管理好自己,争取在学校常规考评中不被扣分;不做为班级抹黑的事……活动具体记录如下:
结语
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的班级自主管理教学管理方法是教师对原有管理模式的突破,能够很好的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活动中,班主任教师摆脱了原有的保姆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管理班级事务及自己的学习生活,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对事情的合理安排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完善以能力的提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同时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直接决定了其学习效率以及后续的发展。开展学生班级自主管理,降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压迫感,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学习成长环境,同时也适应了学生在青春期想要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心理特征,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率。在活动中,用评比的方式刺激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真实的班级建造中,开展多样的班级活动,提高了班级整体的活跃性,也密切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充当班级管理者的时候体验真正的管理,在真实的班级管理活动中,丰富对老师工作的认识,形成同理心,增强其在后期教学中与教师的配合度,展示新的教学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