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故乡行

2019-06-20 05:58许建武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先祖圆圈村庄

许建武

诗云:

客意凄凄风飒飒,遥遥似是少儿郎。

轻烟别泪谁知问,却道来年难望乡。

1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至家,与父母亲闲聊近况,都称很好,虽然欣慰,但总觉得父母在日渐变老,心里还是隐隐的有些疼。说起清明节的回家,我只记得有三十年了,母亲似是从记忆中仔细搜寻了一番,很是认真却又不敢肯定地说:“回过一次吧。”但我的记忆中始终找不到这一次是哪一年,何况十年前清明节还没有假期,在近十年里寻觅千百度,也是没有一丁点儿的痕迹留存。

三十年,风一样,忽然而已,但也是一个不短的日子。母亲的认真,让三十年的记忆变得有些难懂和惆怅,我对清明的无知无觉,使三十年的光阴缺了根似的匆匆擦身而过,如流星在空旷的天际划过一样,转瞬即逝,没了踪影。也如断了线的风筝,摇摇晃晃,时隐时现,终究湮没于视线之外。

只此时,有种那些年不曾想过的难奈,既遥远、又触手可及。

2

清明节的日子,热闹了整个村庄。

已经所剩没有多少人而有些寂寥的小村庄,随着清明节的到来,突然有了生气,车满人满,扎堆如赶集一样,使很空旷的村子一下子显得拥挤而嘈杂,比之春节的团圆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山坡上是人,河滩上是人,田埂上是人,村头村尾更是随处可见一簇又一簇的人群,有满头银发者,有两鬓斑白者,有佝偻着身子被搀扶者,各个一脸的凝滞,让整个村野的热闹有了一种沉重。尤其是见面都是简单地问候,没有多少年不见面的那种喜悦和激动,显得平静而疲惫。

几乎不曾有人停下来寒暄几句,好像多说一句都让人难以承受其中的记忆。匆匆地问候,匆匆地背影,匆匆流向各自的方向。

我似欣赏风景一样感动着人们的行色匆匆,突然发现在这把村庄挤满了的人群中,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当下中国有句流行语:“爸爸去哪儿了?”“时间去哪儿了?”我不由问一句:“年轻人去哪儿了?”但不知是问自己,还是问匆匆的背影。

我不知道,或许年轻人也不知道自己去哪儿了。但从人们简单的问候中我却体会出了自己清明回家的理由,过去不懂,现在才懂的理由,也终于明白时间才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个道理。今天很少见到的身影,在若干年后或许如我一样成为清明回家人群的一员。

虽有些迟,但依然不晚。

3

清明,尽管自古有踏青游园的习俗,也叫踏青节,但我的家乡小村庄却没有这种传统,上坟扫墓自是最重要的活动,甚至是唯一的活动。

清明节的追思慎远,与其说为了先祖逝人,倒不如说为了后世的自己。先人已逝,坟茔尚存,坟茔已没,根脉还在,人们远离家乡,不论多远多久,总念念不忘落叶归根,起码看上一眼,踩一踩家乡的土,嗅一嗅家乡的风,喝一口家乡的水,或许就是这个道理。根在哪里,魂便在哪里,日思夜想的那个地方就在哪里。

自我记事起,就不知道我家先祖坟地为何种样子,据父辈们讲,只是几个小土堆而已,也在平坟运动时还田于民了。所以,我家的祭祖,只是随父辈们在记忆中的坟地依原来位置在地上画几个小小的圆圈,一个圆圈代表一位先祖,后世子孙以山为上、以沟为下围成半圆跪倒在圆圈下方,追寻自己的根脉和古而今的延伸,祭酒随风飘散,祭品随风成土,纸钱的炙热烧烤着冷风中的子孙,仿佛在讲述一个永远说不完的故事。

一个圆圈,便是一个刻骨的记忆,一个深沉的寄托,是从遥远走向眼前心底的音容长存。记忆虽然泥泞,寄托虽然坎坷,音容虽然模糊,但依然是尚未泯灭了的哀愁和忧思,味浓而情深。却不知时下寄哀思于网络的祭祀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动,倒有些不明白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的乡愁了。

双膝跪地、双手抚土,磕下一个头,似有万般安慰,像是先祖们一个个从圆圈中轻轻走出,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抚一抚每个人的额头,叮嘱一声,还叮嘱一声,再叮嘱一声,让人小心地留着满身的家乡尘土,不忍拂去。

整个祭祀过程,虽简单、但庄重,虽无语、但凝心。一阵风吹过,将纸钱灰烬掠向天空,渐飞渐远,似与逝人对话。

只此时,突然觉得,一个小小的圆圈像是把洪荒划出了界线,把遥远拉长了时间,将历史与现实碰撞,伏首于尘埃,自觉与血脉根源交融,也自有一种踏实和冲动的力量触摸于心底,根深蒂固,压得人有点气喘。

但愿这种踏实和冲动不是寄哀思于形外,而在内心深处留有永远的记忆。

4

天若有情天亦老,何曾日月总无情。

时至傍晚,不觉下起了小雨,给清明时节又增添了一份缠绵和温情,像是先祖逝人送来的祝福,滋润着天,滋润着地,滋润着心底浅浅的思绪。作为一冬不见雪,一春不见雨的我来说,更是有一些激动。

便邀女儿去淋雨赏景:“丫头,陪爸爸到村外走走。”女儿自是愿意,因知道我有此嗜好,也常陪我淋在雨里、冷在雪里。

我与女儿沿着一条小路到了村外,路途偶遇几个村里人,寒暄几句,大都惊奇于我的白发:“你今年多少了?”不知是关心,还是调侃,但从语气中可以听出,明显没有了过去时光那种乡里人对城里人的羡慕,甚至有些不以为然。我只是含笑不语,算是回答。

雨下得极细极密,丝丝透凉。

5

我与女儿边走边欣赏雨中风景。

眼前的大山,突兀而高耸,虽近在咫尺,但在烟雨中还是有些朦胧,黑魆魆如鬼魅一般,俯视着整个村庄,不用说,这座山才是一切变迁的最好见证,只是它永远不开口罢了。散种于田间地头沟旁的桃树杏树,有吐蕊而盛开的,争奇斗艳,有打着苞儿的,闭目而养神,在细雨中一律的妩媚娇羞、惹人心跳,也有已离枝飞落,寂寥的与泥土相伴而卧的,让人有种春伊始、却已去的感慨。一株老柳,细细如丝的垂枝透着鹅黄嫩绿,挂着晶莹的水珠,随风舞动腰肢,袅袅婷婷,娇俏而玲珑,让人不忍触摸,只能静静地凝目而视,甚至不敢高声说话,生怕惊了她甜甜的梦。尤其特别的是镶嵌于地块之中的蔬菜育苗塑料棚,白得耀眼,一座接着一座,在雨中发出密密的声响,如天籁之音,把整个田野填满,透过大棚风窗细看,棚内是一片葱郁,娇嫩可人,让人不自觉地想到不久的丰收和满满的喜悦。还有一片又一片冬麦田、油菜地,苗壮叶肥,雨露含珠,凝于无尽的绿色里,喜洋洋地舒展着身姿,更是让人有种不能自持地陶醉。

相比于这些可人的美景,随处的白杨、榆树、国槐和臭椿,依然萧索孤寂,冷冷地裸着身子,像是还在冬的季节里未曾睡醒,直椤椤地把枝头刺向天空,倔强而傲慢,大有你急我不急、你争我不争的平静,让人只有仰视而不敢丝毫小瞧。

在雨中,欣赏轻烟薄雾的家乡风韵,看山、看花、看柳,如流动的旋律,拨动着心弦,低吟浅唱。望着冷冷的白杨、榆树、国槐和臭椿,想象着杨花飞舞、榆钱满枝、槐香飘溢、椿叶如盖的日子,也是心弦如歌,不慎触动,便是曼舞醉调,摇曳着全身的兴奋。我很久没有细细体味的村庄田野,尽管没有别样的迷人景色,竟也如此美的让人心颤,女儿的喜悦自不在我下,不停地用手机拍着她心中的感受。

看着熟悉的沟沟坎坎,走在原汁原味的田间小路,享受著静谧而安详的雨中风景,似是记忆从每根神经末梢渗出,延展、延展,把我整个身心裹入烟笼轻纱的梦境里。

我永远美丽的家乡。正道是:

杏花春雨两缤纷,原野无声绿作裙。

洒落人间都自笑,谁言寸草不知君。

6

我与女儿带着满满的激动回到了家。

母亲笑着说:“你们爷俩还真踏实,天都黑了。”父亲也是笑出了声:“今天可淋好了。”我与女儿一边拍打着湿漉漉的头发,一边笑声不断,很是心满意足的样子。

夜幕降临,笑声像是醉了整个村庄,在夜色里酣酣入眠,偶尔一声狗吠,更加增添了夜的宁静。

我,难忘的故乡。

猜你喜欢
先祖圆圈村庄
我的小村庄
大河村奇遇记
村庄,你好
移圆圈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奇思妙想话圆圈
悠悠的圆圈圈
村庄在哪里
先祖?
楚先祖年代考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