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陆誉工程设计管理有限公司 彭丽文
历史文化街区是由一些历史建筑群和其他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间,是受我国法律保护或整治的重要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特点和外观以及整体风貌等是重点保护对象。现阶段,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活化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从旅游视角审视历史文化的价值和资源特性。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两者的深度融合将不断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和增长点,释放出新动能。
随着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合并,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在资源、项目、平台、活动的有机融合上积极探索,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就文化和旅游融合表示: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会议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厅局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稳中求进、鼓励创新。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文旅融合的关键是实现文化中的旅游性与旅游中的文化性的统一。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规划首先要做到充分发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其二要将文化内涵尽可能地用有形的、活态的形式表现在街区空间中。三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规划必须是作为一个整体并贯之以文化战略和艺术审美。
基于文旅融合发展需求,本文确定了绍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规划思路如图1所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协调首先要立足于古城整体特色,明确古城规划理念及宏观文化战略。二是要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总体功能结构,挖掘各条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构思街区的商业运营场景,提出旅游口号,精准定位客群,策划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业态。三是根据具体每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位,确定设计理念,明确在文化景观节点、街道空间节奏、立面细节设计上风貌引导。
绍兴古城作为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是至今为止保存相对完好的一座江南古城。古城总面积约8 平方公里,保持着完整的古城格局,拥有鲁迅故里、书圣故里、八字桥、越子城、石门槛、前后观巷、西小河、新河弄八大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分布着周恩来纪念馆、蔡元培故居、鲁迅故居、秋瑾纪念碑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
绍兴古城建筑独特,建筑形式和装饰如山墙、屋顶、门窗、桥和铺地等皆蕴涵了当地的文化内涵。此外,选址布局、名人、书法无不体现着古城的风貌神韵。
图1 规划思路示意图
绍兴古城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分布着八大历史文化街区,然而除鲁迅故居具有一定特色和吸引力以外,各个街区之间差异化不大,空间凌乱无序,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近年来,“跟着课本游绍兴”让鲁迅故居成为绍兴最大的文化旅游IP,给绍兴旅游带来一定的客流量。然而,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更像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岁月模糊了痕迹,随着人口外迁、消费外流,更多的是萧条凋敝的业态和冷冷清清的街巷。
绍兴历史文化街区风貌规划,以将绍兴古城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为总体目标,在保护和修缮现有建筑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将风貌规划与业态策划、招商运营相结合,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细致入微的匠心设计,将绍兴市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绍兴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当代中国文化复兴的体验地。
绍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规划,不仅仅是要修复和重塑古城的建筑风貌,更重要的是要将古城风貌和新的业态相融合,激发古城的活力和魅力,实现古城的繁荣和复兴。
规划将绍兴古城梳理为“一核五片一路一环”的总体功能结构,通过集中打造1-2条主要街区成为绍兴古城的旅游客厅,激活并协调古城内八大历史文化街区联动发展,从而实现绍兴古城的复兴计划。
规划通过文化内涵的挖掘,结合旅游
表2 四条历史文化街区的文旅融合发展引导
表3 四条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规划理念
规划根据各条街区文化主题定位及旅游发展需要,将传统民居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联动四街区与五大历史文化片区风貌协调,创造不一样的情境氛围和差异化的空间体验,具体风貌规划理念见表3。
根据上文中文化主题的总结及业态发展引导,以“文艺、浪漫”为主题,通过对滨水空间优化建筑风貌,打造独特的绍兴水岸景观;同时强化传统建筑的里面风格,重新塑造风貌较差的现代建筑;整体上构建“一轴三段四节点”的功能结构,将上大路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打造为阳明时代的水乡码头商业文化体验地。
表1 绍兴古城空间功能结构
规划将空间规划和业态规划相结合,沿上大路由东至西设置以文创零售、酒吧美食、民宿非遗为主要功能的三段;结合原有空间特色,设置入口水景灯光秀、兴文桥、时光钟楼、水乡码头四个标志性景观节点;形成由动至静,由传统到现代的文化体验轴。
在水乡、黄酒、商埠等古城特色文化气质上,以具有绍兴文脉传承的古典诗词书画为灵感,将上大路的小桥流水、文物古迹所蕴含的古风古韵和现代休闲空间相结合,提升成为既具有绍兴水乡风韵、市井气息,又具备时代创意的景观节点,再现绍兴的繁华与特色。从西向东,以黄酒博物馆、水乡码头为节点置入“行舟邀客”的文化景观;以七星书局、黄酒文化俱乐部为节点置入“品古酌今”;依托星闻桥、陈家台门等节点置入“柳桥风和”的文化景观;依托上大路、解放北路入口广场、水乡码头置入“古市溢乡”的文化景观,形成对城市主干道解放北路人流的强烈吸引。
图2 上大路历史文化街区效果图
图3 上大路历史文化街区总体功能结构
图4 上大路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节点设计
表4 立面细节风貌设计指引
历史文化街区有机生长的过程赋予市场需求,在“公众参与、分期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下,重点选取四条街区按照商业逻辑进行文旅融合示范,具体定位及发展引导见表2。四街区串联于解放路,并分别处于各历史文化片区的门户位置,是绍兴古城最重要的形象展示面。其空间的丰富性,通过对世界上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规律。如:宜人的尺度 ,变化的节奏,有序的韵律、适当的比例等。这些细节通过量化提炼,结合现代业态功能需求,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创造。街区空间节奏上,上大路全长880m 左右,结合现状,每隔150~300m 设置一个小型广场空间,沿街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立面设计上,街道建筑立面应避免3 个以上的建筑立面采用连续重复相同的建筑立面形式,形成过于单调的视觉界面。比例上,店面宽度不宜超过街道宽度,一般控制在3m~4.5m。
历史文化街区的神韵蕴含于精美的建筑细节中,如表4所示,规划将上大路门窗、阳台、雨棚、码头、亲水设施、墙面、屋面、檐口、绿化等建筑要素一一提炼,非常直观而有效地指导和控制着整个街区的建筑风貌,以此恢复绍兴水乡、商铺、码头的灵魂。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绍兴文化旅游的重要部分,是城市旅游、城市建设更新的核心组成部分。近些年,一些地区在发展文化旅游时多以外观风貌体现历史文化,特别是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为主的发展理念下,没有处理好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造成街区冷清萧条,人气不足,面临着文化氛围日渐消弭的境况。自上而下文旅融合的发展逐渐让人们意识到,文化作为旅游经济的一种资源,必须融入到旅游经济中。
在文旅融合的发展指引下,通过对绍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从宏观到微观的风貌规划引导可以发现,在整体上保护街区历史风貌的同时,通过旅游开发把控街区的业态、游览空间、立面细节等设计,对街区的复兴和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全国文旅融合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任务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