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霆
遇到困难,有老领导的关怀,我们会满怀感恩去克服;遇到更大的困难,老领导不在了,我们会更加抖擞精神全力以赴!因为,袁老的精神始终在浩然指引着我们前进!
2019年的5月,103岁的袁宝华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和我们《中外管理》杂志,在成思危同志之后,再一次痛失一位高风亮节、高瞻远瞩、德高望重的领导与挚友。
我的难过,是无法抑制的,也是无法描述的。诚如,快刀留”下的伤口,血总是慢慢渗出,却又无法止住。但是当我手捧着袁老百岁寿诞时送给我的手写《百岁谣》诗集,站在袁老家中的灵堂前,向袁老英姿飒爽的遗像深深三鞠躬时,我内心又深知:我们的袁老虽然走得有些匆忙,但他,却是带着微笑安然离去的。
“企业家也需要保护!
不仅这103岁,在21世纪的全世界,都是绝对令所有人赞叹不已的高寿,他的人生终点又是人类最圆满的无疾而终;更在于他一生这百年,是何等充实,何等光辉,何等令人敬仰,对我们民族与国家的贡献,又是何等功勋卓著的百年!从“一二九”到地下党,从抓经济到爱企业,从管宏观到理微观,他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百年从弱到强的全部历程。
他的世纪人生,为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先后任国家经委主任、物资部部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即后来的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顾委委员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我国首部《企业法》的起草人。总之,袁老不愧为我国先辈中德高望重而广受人尊敬的良师益友,是真正的企业知心人。
尤其是他把我国企业的发展,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使得他比起很多老干部而言,更为广“大企业界所了解和尊敬。
例如:早已在家颐养天年的他,在上世纪末曾专门为打造出“红塔山”品牌、又因晚节不保而身陷囹圄的玉溪烟厂老总褚时健(褚老今年不幸也走了),打报告向中央求情。并就此提出了《企业家的十大修养》。进而,袁老还曾为相对于政府处于弱势的企业家们,提出中国也要有《企业家保护法》!袁老疼爱企业家之心,跃然纸上。但可惜,因为在我们传统意识中,企业家并非需要法律保护的“弱势群体”,而最终未能如愿。然而实践證明:袁老提出的《企业家保护法》,是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前中央对于企业家精神的高度重视,真是很有预见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成就,其中都有袁老的心血和智慧。
“要不断创新啊!”
这一次的迈入,已是吊唁与痛楚。但曾经的迈入,总是寿喜与欢声。
记得在袁老九十寿辰时,时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林宗棠会长(闻听他老骥伏枥,如今年过九旬仍在精神抖擞地挑战最前沿的3D打印技术!在此我们也恭祝他健康硬朗,也能寿过百年)曾向袁老发出“仁者寿,智者寿”的祝福,而深得大家赞许。同时,作为袁老学生的朱镕基同志,也在专门发来的贺寿信中说:“1951年,我在您的领导下,那时您就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您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进而,朱镕基同志还与袁老对诗:“企改运筹功绩著,公正廉明口碑留,我学袁公高格调,无愧于心复何求。”随后,在一次我在拜访袁老时,他指着桌子上的一封信说:“这是昨天我接到的镕基同志的信,你看看。”镕基同志在信中的最后表示:老一辈尽力工作、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可是提升现在下面干部队伍的素质,已经成为时不我待的第一要务——昔日领导已身退,却时刻在为我们的执政能力、干部素质而忧心,令我当时不胜感慨。而袁老百岁寿诞时,镕基同志亲自推着恩师轮椅出现的画面,更是定格成了人们永远的温馨佳话。
袁老,和袁老所影响的一代人,不管在位与否,都在为中国的发展而悲喜牵挂。
同样是袁老九十寿辰那一天,当作为袁老秘书的曹明新同志欢迎我前去同贺时,我喜不自禁。那天当我一进门,袁老就热情地和我握手,我自觉这一握,好像很久……看到旁边几位助手正在,共同举着一幅巨大的寿字图献给袁老,我十分不安,又很为袁老关爱我们而感动。后,袁老勉励我们说:“13年了,你们做杂志工作很辛苦!我做企业工作这么多年,从你们那里的确学到不少东西,你们工作很有成效。但要看到企业对经验与知识的要求很高,要不断创新啊!”他老人家是如此谦虚,同时也对我们晚辈抱有很高的期望,令我备感亲切与责任。一直到我走时,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马凯同志等许多领导都还在外面等着看望他。
袁老不只是中央领导很尊重的长者,更是我们晚辈为人做事的楷模。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袁老不仅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国家,也在时刻关心着《中外管理》。可以说,在《中外管理》创刊28年的历史上,袁老不断给我们提出的指示和建议,对杂志的顺利健康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1991年,《中外管理》正式创刊,袁老就为我们杂志的创刊号欣然题词他所独创的十六字箴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这也是袁老给我、给《中外管理》带来最深远影响的四句话。它不仅指明了创刊方向,又成为我们做人做事之经典,最实用的重要指导思想方法,简直把我们做事业成功的要害都说到家了(详见我此前卷首语)!因此,我自己也常常对内对外引用袁老这十六字。而袁老给我们的题词,也总爱写这十六字。以至于朱镕基同志后来的题词中也经常题写这十六字。
1992年,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正式拉开序幕,我编写了世界百位著名企业家的故事连环画丛书——《世界著名企业家经营谋略图画丛书》。在人民大会堂的丛书新闻发布会上,袁老在发言时明确指出:“此书是企业家的精神食粮。”随后此书作为管理学丛书首次荣获了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首印8万套(每套6册)一售而光。当时惟一的遗憾,是因为改革开放时间还短,走市场经济道路刚刚确立,提炼我们建国后的企业家经营思想时机还不成熟,所以没能收入其中。当然,如今我们企业成长崛起的速度已经可以大大超过预期地弥补当年留下的缺憾。
创刊初期,我们在请示袁老我们杂志今后努力的方向时,他明确说:“不能满足,要创新。要把一家一户的经验,变成全国企业的财富!”可以说,这句话给我们杂志指出了永久的前进方向。而在2019年,适逢我们杂志创刊28年、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袁老这句话更显得未雨绸缪、掷地有声。
“明年我还来!
而我和袁老见面次数最多的场合,是我们创办的“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自1992年我创办这个会议以来,袁老几乎每年都会参加,或讲演,或题词,或颁奖,或叮嘱。直到我们2011年举行创刊20年庆典,他以九旬高龄,却只有三届因事因病而没有到会。他是我们所有曾与会贵宾中,参加次数最多的!想到这里,每每让我感动万分。
随着袁老年事已高,袁老登台逐渐从发表讲话,转而为我们企业颁奖。从2004年开始,他成为了我们“管理中国”总评选最高奖“杰出贡献奖”的主要颁奖嘉宾,直到2011年我们杂志20年大庆,基本每年不辍。其中袁老在我们会上为海尔张瑞敏颁奖的瞬间,已成为了我们杂志与海尔集团永远铭记的高光瞬间。
袁老的关怀,更表现在幕后。我记得袁老每每莅临会场,在寒暄之后必定问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当得知没有问题时,才放心地微笑了。如果有问题,他都是细细讲来,提出处理办法。后来当我提出杂志第一主办单位是否改到成思危同志負责的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时,袁老说:“成思危同志是知识分子,是好人,没有错。
而每次恳谈会开幕前在贵宾休息室里,他见到主管我们的中国科协领导时,总要嘱托几句:“沛霆同志创办这本杂志很不容易。可以说,是我们老同志看着它长大的。我们对它很放心!有个说法:你恨谁,就让谁去办杂志。可见办杂志难!你们能支持就支持他们吧!”我在旁边听着,每每感动异常,每每泪水夺眶而出。因为,我想到创刊20多年的艰苦历程,“劫难”丛生之苦之累,真是一言难尽……
有一次,我遇到难解困难,向当时的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台同志请示时,玉台同志说:“宝华、吕东等老同志都支持你,他们都是我的领导。你就放心去干吧!
我至今记得,在每次离开我们恳谈会会场时,他经常笑着对我说:“会开得很好!明年、后年我还要来!”
“再披彩霞作征衣!”
然而,今后,我们敬爱的袁老,再也不能亲临我们的“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和“管理中国总评选”了……但他老人家,真的走了吗?我感觉没有,他还在默默注视着我们的国家与企业,殷切注视着他所珍爱与信任的《中外管理》……
如今,我已经是风烛老人了,已然退居幕后,本该安享晚年。但是,诚如我在20多年已经历过的诸多波折那样,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总有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困难与伤害萦绕在我们身边,而且总有一些居心叵测、私欲膨胀的恶人,得寸进尺,毫无底线。这一次,虽然成老不在了,袁老不在了,我也已经老了,但我们《中外管理》在杨光领导下的新一辈团队还在!《中外管理》的精气神还在!《中外管理》的企业家读者们还在!人间正气与正道还在!同时,袁老对我们的嘱托,袁老对我们的鞭策,也都还在!
我在20多年前的人生之痛中就曾写下过如下文字:“在邪恶带来的巨大创痛面前,我们只会更加坚强,更加强大。我虽然内心痛楚,但反而更增添了我们向邪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勇气。”
夜深了,88岁的我不禁轻轻吟起袁老那首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九十自嘲》:“人生九十古来稀,而今百岁亦可期。步履蹒跚身犹健,耳目昏聩志不移。思路常新免痴呆,实事求是勿自欺。喜见神州正崛起,再披彩霞作征衣!”2019年,我们《中外管理》会用坚守与不屈,用成绩与胜利,去告慰袁老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