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应用模式(二)

2019-06-19 00:59王样王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查字法查字典个性化

王样王珏

上期我们介绍了五种微课应用模式中的第①种(如图1)。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模式②:课中学生自主播放学习。

在微课应用模式①中,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发挥了“高效知识表达”方面的优势。很多教师也都了解到,学生的兴趣度、专注度大有提升,促进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可见,优质微课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微课的作用不仅仅如此,原因是微课自诞生起,就不是为了服务于教师的“教”,而是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学”。或者说,微课用于帮助“教”,只是改善“教”这一环节的效果。而且改善的效果如何,是否“非它不可”,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微课用于帮助“教”,其效果是相对的、改良性的。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讲课只能根据经验,按照同一进度开展教学过程,而班级里的所有学生也只能“齐步走”。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大脑感知和思维的特点不同等,其学习进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对于某一位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很可能不是太快了,就是太慢了。这也就是班级授课制带来的“齐步走”的教,和“个性化”的学之间的尖锐矛盾。(本文所讨论的“个性化”仅限于“个性化的学习步调”)

如今,在微课与移动终端的支持下,教师的“教”(微课)就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服务,这正是教育改革中一直在提倡的“转教为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案例:《查字典》

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音序查字法”这一知识点,王样老师设计制作了《查字典》微课(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观看),并利用学校的平板教室开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

本节课中,教师先将学生分组,为每个小组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并发送微课。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统一播放”和“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统一播放了相应的微课片段,学生结合视频,同时翻看字典上的标签,再进行全班讨论,很快就认识了字典的各个区域,为后续操作打下了基础。

认识字典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微课的第二段片段,即“讲解音序查字法”部分。同时,教师给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单,要求学生观看微课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①什么时候使用音序查字法?②音序查字法分为几步,每步都是什么?

问题①的目的在于回答音序查字法的应用范围,这是学习音序查字法时的第一个知识点。在微课片段中,教师结合微课中的情境创设,通过主人公之口,说出遇到“会念却不会写的字”就可以使用音序查字法。这个知识点很简单,但也正因如此,在以往的教学中,反而容易被忽视和遗忘。因此,教师通过这道题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主动寻找答案。答案出现时,学生可以暂停微课,把答案抄写在学习单上,强化记忆。

问题②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即“音序查字法的五个步骤”。较之第一个问题,难度有所提升。查字典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学生仅仅通过观看与实操,而没有系统梳理查字典的方法流程,很容易遗忘或者混淆。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观看、讨论、梳理,并落于笔头,再通过小组交流互动,强化记忆,帮助学生牢牢记住查字典的五个步骤。

课堂上,学生在填写学习单时,需要暂停、回放、讨论。在实践中,教师观察到,由于这道题的答案文字较多,每个小组都暂停了视频,几名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反复念出答案。由于有了小组的互助,每组学生都能填写出正确答案。

随后,教师请小组组长将填好的学习单拍照,上传至智慧教室系统,在全班进行呈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一起讨论总结,再次加深记忆。

个性学习,进行实操

查字典作为一项实操性技能,仅仅观看微课、梳理步骤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

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集中讲解,之后学生再进行操作。这样做的缺点是学生听的时候无法全盘接受,操作的时候会遗忘。另一种是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操作,每做一步就暂停下来,等待学生跟着操作。由于学生操作速度不能完全同步,快的学生总是要等待,教学过程缓慢拖沓;慢的学生则会感到局促紧张,敷衍了事,“假装”自己跟上了节奏。而在本课中,教师要求每组学生自行观看微课。观看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拿起字典跟着视频同步进行操作;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步骤时,可以随时暂停视频,进而确保每名组员都能跟上节奏。

教师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自定步调观看视频时,学生更敢于说出自己“不会”,而同组成员的帮助也更加及时、准确。在设计此环节时,教师的预设是会有学生向教师求助,但是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可以完全进行个性化的学习,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暂停、回放视频,或者求助同伴,教师在这个环节基本不需要介入,学习效果超出预想。

充分练习,效果评价

查字典作为实操性的知识内容,反复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本节课中,教师结合微课,设计了三次练习,使用“教、扶、放”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

第一次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微课片段二,跟随视频中的主人公查找“成”和“朋”这两个字。这一阶段的练习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查字典,让学生记住基本流程。

第二次练习时,教师统一播放微课片段三,带领大家回到微课之前营造的情境中,帮助主人公查出不会写的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进行介入,拿出字典,和学生一起翻查,一边查,一边再次巩固查字典的步骤,并在板书中出示“音节、音序、索引中的页码、正文页码”等重要的信息,进行巩固。

第三次练习,作为这堂课学习的效果评价,教师跨出语文学科,与班级正在进行的“学雷锋叔叔,写任务卡片”活动相结合,请学生拿出自己写好的“学雷锋任务卡片”,通过查字典,让上面的拼音变身成为汉字。这一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由小组长安排,每个小组合作修改一张任务卡片,每位学生负责卡片上的一个字,并将改好的卡片拍照上传至教师机,进行全班交流展示。通过此设计,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音序查字法。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依然可以随时求助同伴或教师。

教学效果

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相对比,在传统教学中大约只有一半学生能够当堂掌握音序查字法,其他学生有的需要课后巩固训练,有的则需要教师再次或多次辅导才能掌握。而在本次教学实践后,通过课堂检测,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正确使用音序查字法。可见,在移动终端与微课的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

王样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说明:微课一旦作用于“学”,其对提高教学的个性化水平、提升学习效率,作用是革命性的。因此,相比微课用于辅助“教”来说,微课用于帮助学生开展“自定步调”的学习,更应该成为微课运用的主旋律。

我们将微课教学应用的模式②“学生自主播放”的通用教学流程总结如下:(教师)前置讲解与必要交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通常有任务单)→(学生)观看微课→(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其他任务→(师生)进行展示与汇报→(教师)补充与总结(如图2)。

在此种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教学模式的“以讲授为中心”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教师对内容的讲授部分被微课所取代,而微课则成为学生开展主动学习的“资源”。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自己决定学习进度、先后顺序甚至学习方式,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化水平。教师也就从讲授者的角色抽离,将注意力转向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为其提供幫助与支持。

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完成后,教师必须要组织学生开展整理、表达和提升,如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的展示、汇报、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而当遇到难以解决的或争议较大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借机介入,用高效、合理的方法答疑解惑、统一认识。最后,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对照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补充讲解、总结提升,实现整节课的升华。此时,教师就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知识的深化者”。

就这样,多年来教育理论界一直提倡,但一直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教师角色转变”这一难题,在“新技术(移动终端、微课)+新思想(教学模式)”的共同作用下,找到了解决之道。

猜你喜欢
查字法查字典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字典歌
做早餐啦!
蜜蜂和黑熊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同桌宝贝
说句好话挺难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