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中国交建在肯尼亚市场的转型升级之路

2019-06-19 08:41邢恩焱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中交肯尼亚铁路

邢恩焱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8)

1 引言

目前,中国交建在肯经营业态从原来的公路、桥梁发展到港口、码头、疏浚、港口机械、铁路、园区等;项目类别从现汇项目,发展到政府框架项目下的投融资项目;项目承揽方式从传统的施工承包,发展成为EPC 总承包商,直到当下的运营商、投资商等。肯尼亚之所以成为中国交建的关键市场,和一代又一代的中交人前赴后继,长期深入的属地化经营是分不开的,中国交建在肯尼亚成功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2 起步阶段(1984—1994年):施工项目为主,现汇项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原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其前身是中国交通部援外办公室)于1984年进入肯尼亚市场。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四家外经企业之一,中国路桥在刚刚进入肯尼亚市场之际,办事处只有几个人,面临的市场情况是肯尼亚基础设施落后,市场规模小,体量小,项目捉襟见肘。为数不多的几个项目,都把控在印度、西方国家手里。中国企业只能在外围做一些施工分包项目[1]。由于语言障碍以及对当地规则不熟悉,常常会产生一些误会甚至冲突。

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第一辈的海外中交人开疆拓土,他们积极融入当地市场,了解并熟悉当地市场规则、法律法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1986年成功拿到了第一个道路项目,实现了项目零的突破。

3 发展阶段(1995—2008年):总承包项目,现汇为主

2001年我国同肯尼亚签署了免债协议,免除1999年到期的1 亿多美元的债务。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也为我在非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5年中国路桥和中国港湾重组成立中国交建,中国路桥则成为“一体两翼”中的一个海外项目承揽平台。中国路桥抓住机会,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商业模式,成功实施了A109 国道和内罗拉市政道路项目等10 多个道路项目,这些项目多是以现汇类为主,建成了一批“中国路”“样板路”。

该时期,中国交建不断培养当地人才,加强属地化管理,在项目实施期间,雇佣的当地人则达到了近千人,这些人不仅有从事体力工作的工人,还从事测量、设备操作、试验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2]。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办事处熟知了当地规则、规范,通过不断的项目积累,锻炼了人才。同时,办事处依托国家政策和中国资金的支持,在业务领域及业务类型上取得重大突破。业务类型不断丰富,从单纯的现汇项目发展到政府框架项目。经过精心经营,办事处从2008年开始扭亏为盈。

4 升级阶段(2009年-2017年):投建营一体化项目

2007年,肯尼亚政府制定了《2030 远景规划》,着重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北部交通走廊项目,致力于实现工业化。2013年,中肯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习主席提出了“十大合作计划”,这为新时期中非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肯尼亚2013年启动了铁路建设项目,这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工程项目。同年3月,为贯彻落实中国交建国际化经营和海外优先发展战略,中国交建在肯尼亚设立了中交东非区域中心,要负责东非区域内中国交建品牌的管理、经营协调、大型投资业务、高端综合项目以及新业务领域项目的开发和经营。作为中交“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机构的设立,使得部分国内总部管理职能前移,发挥前场协调决策、信息统筹功能,起到引领和服务职能。这为中交集团在东非片区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有效实践。

自2013年开始,中国交建在肯业务开始进入新阶段。2013年8月,中国交建签署了蒙巴萨—内罗毕铁路项目(蒙内铁路项目)融资备忘录,2014年,中国交建签署了肯尼亚内马二期铁路项目的备忘录,这标志着中国交建在海外铁路项目的大突破。在项目实施之前,中国路桥精心研究项目施工组织安排,并花了一年的时间做沙盘推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三级四层”的管理方式,采取集中采购,推行财务共享,严格项目管控,项目得以提前两年半完工。蒙内项目的建设获得了肯尼亚人民的普遍赞誉,也被誉为“一带一路”的早期重要收获。

在完成项目建设后,中国交建签署了项目运营协议,运营期10年。运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交建开始进入铁路产业链的后端。自2017年6月运营以来,每日开行两对旅客列车,平均上座率基本维持在90%,共计发送旅客167 万人次,远超可研初期年发送90 万人的预期目标;准点率达99.8%。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交建开启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篇章。在项目的建设中,中国交建雇佣了3 万名当地员工,占比达90%,并加快技术转移,累计培训了5万人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连续两年发布了项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依法合规经营,建立了自己的合规体系。

该阶段,中国交建在肯尼亚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单一的工程“承建商”,向总揽全局的“投资商”“承包商”“运营商”升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的转变,实现了与合作伙伴结成“生命共同体”的转变。仅蒙内铁路项目就带动了中国通号、中国中车、中兴通讯、华为、铁三院、中交集团内部单位等多家企业“走出去”,打造了一条中国企业海外铁路的完整产业链,是中资企业抱团出海的典范之作。

5 未来之路(2018年至今):投资并购,园区运营

2018年肯雅塔总统作为唯一非洲国家元首赴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同习近平主席一道将中肯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同时,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非洲的很多国家外债高筑,框架类项目急剧减少,大项目不可持续。肯雅塔总统推动的“四大发展计划”提到的很多项目也不得不舍弃。

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期间提出,“要以蒙内铁路建设为牵引,推进建设路港一体化的产业经济走廊,共同打造蒙内铁路、蒙巴萨港、蒙巴萨经济特区三位一体合作新格局”。为此,中交集团领导提炼出了“笑脸模式”即PIC(Port-Industry-City)港产城和PLC(Port-Logistic-City)港口物流城。除此之外,中国交建致力于打造“两廊三圈”的新格局,即蒙巴萨经济圈、纳瓦沙工业园和基苏木经济特区,打造东非经济走廊。

中国交建在肯逐渐将业务重点转移到投资和并购业务上来。为了达到这一转变,在2018年北京峰会结束后,中国交建专门组织召开了非洲市场分析会,就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新思路,从而统一了认识。另外,2018年底和2019年初,中交集团分别派出专门培训团队赴非洲区域举办了投融资专项培训。

下一步,在肯尼亚中国交建将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区域层面发力,统筹做好项目投融资、开发建设、运营,在投建营一体化项目上着力,推进产能合作,聚焦产业园区,助推肯尼亚实现工业化进程。具体而言,中国交建将着力打造几个园区,为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搭建海外平台,充分发挥自己在海外经验和资源,与肯尼亚政府在税务优惠等方面取得优惠,同时为园区企业做好水、电等服务,帮助我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

猜你喜欢
中交肯尼亚铁路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交地产作妖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理事单位风采
——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交投资在PPP领域的创新实例
大选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