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2019-06-19 07:51
读与写 2019年18期
关键词:乙地甲地数形

连 雯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排山镇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形结合这一思想,将数字与图形一一结合起来,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简洁。这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并且,在将图形与数字结合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们的想象力进行很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1.以形助数

所谓“以形助数”,是指老师在讲解某些数学知识的时候,仅靠数字讲解学生不太能理解。借助几何图形的特点,将所要讲的知识点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将抽象化的问题转变为具体化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可以运用图形的办法清晰地展现问题。

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是经过上坡路,然后是平地,最后是下坡路,汽车上坡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在平地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而下坡的速度则是每小时40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上坡花了6小时,平地花了2小时,下坡花了4小时。请问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长时间?

在这道题中,既存在变量,又存在不变量。变量就是上坡路和下坡路随着汽车行驶的方向而发生改变,当汽车从乙地到甲地行驶时,原先的上坡路变成了下坡路,原先的斜坡路变成了上坡路。而不变量就是这两个路程汽车行驶的速度都是始终不变的。因此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这道题的时候。可以采用图形的形式解决,具体如下图所示:

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来。先算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的上坡时间,即(40×4)÷20=8(小时),然后算出下坡所花费的时间,即(20×6)÷40=3(小时),而平地所花费的时间是不变的,所以汽车从乙地到甲地所花费的时间是8+3+2=13(小时)。

在这道题中。运用图像将数学中的数量关系、运算都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2.以数解形

有关图形中往往蕴含着数量关系,特别是复杂的几何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我们可以借助代数的运算,将几何图形化难为易,表示为简单的数量关系(如算式等),以获得更多的知识面,简单地说就是“以数解形”。

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先出示6、12、8三个数字。让学生从这三个数字中找找长方体的面、棱长、顶点的特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学生在理解三个数字与长方体特征之间联系后,对后来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计算抽屉、柱子的表面积时,先弄清这样的长方体有几个面,就计算几个面的面积。

比如老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一课时,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对概念性的东西已经非常了解,但是在具体的情况下又不能真正把握清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四边形进行赋值,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比如给出三组数字:

(1)6,5,3,7 (2)7,5,5,7 (3)8,6,4,6

在这三组数字中,让学生选择平行四边形。那么学生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即两组对边要平行且相等,通过比较分析,知道只有第二组数字符合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数”与“形”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要点。

3.数形并存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数”与“形”往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且相互并存。如在数学计算中,学生对许多算理往往模棱两可,教师如果能恰当的渗透与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更为清晰的揭示整个计算过程,学生也可以结合图形加以更好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在《分数乘法》教学中,分数乘分数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可设计如下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可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校园内铺设一块草地,每小时铺设草地的1/4,那么照这样的铺设速度,在1/2小时后能铺设草地的几分之几?当引出1/4×1/2这一算式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相互交流,并根据算式进行形象化的构图。

通过这种巧妙的“数”“形”结合方式,再加上教师的精当的提问,可以使得分数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图形之间得以很好的转化,既总结了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又深刻揭示了这种算法的算理所在,展示了知识的建构过程,“数”与“形”两者之间并存,并相得益彰。

结语

从以上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中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渗透与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能使得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数字概念直观化、具体化,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更容易理解与记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爱好,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乙地甲地数形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用多种方法求路程
如何计算地方时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区时”的时间计算
平均速度之谜